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对攀钢集团总医院密地院区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行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术3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34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了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手术。1例术中发现囊液为较浓的胆汁,考虑可能与肝内较大的胆管相通,从而中转开腹手术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34例均放置残留囊腔引流管;28例同时放置腹腔引流管,于术后5~15 d无引出物后拔除。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腹水、胆漏、腹腔内手术部位感染、囊肿复发等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囊壁病理检查均报告为先天性肝囊肿。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0±3.60)个月,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在腹腔镜下行LC联合巨大肝囊肿开窗引流、大网膜填塞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进行必要的腹腔冲洗、肝囊肿性质的准确判断、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规范的手术操作等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切除巨大肾上腺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巨大囊肿临床少见。2006年5月,我院应用后腹腔镜技术成功切除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体重43kg,身高153cm。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囊性肿物1周于2006年5月18日门诊以“左侧肾上腺囊肿”收入院。既往无外伤史,无发热、头晕、肢体无力、多尿,工作正常。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 Hg,心肺正常,腹部柔软,左上腹可触及囊性肿物,边界不清。B超检查左侧肾上腺区可探及巨大低回声液性暗区,暗区内可见不规则分隔,18.0cm×10.2cm×10.0cm。CT见左侧肾上腺区巨大囊性肿物,强化后囊壁较厚,血液循环丰富,失去正常解剖关系,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左侧肾脏被肿物挤压向下严重移位。MRI检查肿物将左侧肾脏挤压向下移位明显(图1)。2006年5月20日在静脉全身麻醉下应用后腹腔镜技术切除巨大左侧肾上腺囊肿。术中腹膜后腔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 Hg(1mm Hg=0.133kPa)。左肾上腺巨大囊肿内侧与腹主动脉相连,下极与左肾上极和肾动脉相邻,界限不清。超声刀沿囊肿表面切开粘连组织,仔细分离清楚囊肿与周围组织界限,找出间隙,钝性分离。自囊肿壁背侧切开囊肿,吸出囊内暗红色液体1100m...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65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隐痛不适20余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20余年前诊断为胆囊结石,无明显症状,未予治疗。近年右上腹疼痛发作频繁,1周前再次出现右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无发热。患者自诉弯腰时有右上腹硬物感。入院查体右上腹轻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肝胆彩超示胆囊壁紧贴强回声,后方伴宽大声影,呈"三合征",弧形强回声长约5.7 cm, 相似文献
5.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2)
2015年1月我科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巨大假性囊肿切除术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0 min,出血量45 ml,术后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无复发。我们认为只要术者具备丰富的开放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选择合适患者,腹腔镜下囊性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胆道手术后发生肝脓肿文献记载甚少,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肝脓肿则更为罕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5岁。因间歇性右上腹部疼痛9个月,伴恶心呕吐3天而于1996—07—07入院。B超检查见胆囊显像清晰约11.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女,42岁。因胆囊结石于2007年6月30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法)。A孔(脐旁)、B孔(剑下)、C孔(右锁骨中线)一次进入,D孔(腋前线)有反复穿刺动作。胆囊顺利切除。撤除D孔trocar镜下见穿刺点鲜血滴出,约1滴/2s,纱布拭净后,球状电凝器置于该处电凝止血,观察数秒钟未见出血。撤除器械结束手术。术后4h收缩压开始下降,术后5h收缩压下降至90mm Hg,舒张压无变化;血红蛋白从术前129g/L下降至101g/L。病人神志清楚,眼睑略苍白,心率76次/min,尿量>30ml/h。查体发现D孔腹壁巨大血肿8cm×13cm。血肿处外置冰袋并腹带加压包扎,同时积极补液。术后10h血压回升至术前水平。CT平扫:右侧腹壁软组织肌肉肿胀,右前外侧壁血肿13.0cm×7.0cm×4.0cm(图1)。手术录像显示:D孔trocar与腹壁成斜形刺入,顶端有2次刺破壁层腹膜进入腹腔。除局部压迫外未作特殊处理,住院2周出院。1个月后复诊,腹壁血肿基本吸收。2讨论trocar穿刺是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步骤。穿刺点的选择应便于腹腔内器械操作,同时还要避开血管。剑下4cm腹白线、脐旁是少血管部位,右锁骨中线肋下缘及右腋前... 相似文献
8.
9.
患者,女,80岁.因上腹胀半年,B超发现上腹腔囊性包块6 d入院.半年前出现腹胀,渐加重.自觉腹部渐增大、隆起,并出现食欲下降.B超示上腹部囊性包块,肝内胆管扩张.查体:神志清,精神状况一般.巩膜轻度黄染.上腹部膨出,中上腹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30 cm×38 cm.肿块下至脐水平线,质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巨大囊肿切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肾上腺囊肿较少见,2009年5月我们采用腹腔镜下切除左肾上腺巨大囊肿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以左上腹部间断性胀痛不适伴头晕2年,加重15d于2009年5月23日住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以“胃炎”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膜后巨大乳糜囊肿1例报告谢凯英,邓靖患儿,女,7岁。因腹部进行胀大伴纳差、消瘦1年,发现腹水7天入院。查体:腹部弥漫性膨隆,无压痛,波动试验阳性。无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腹部上自剑突下至耻骨,两侧至左右侧腹壁探及巨大液性暗区约24·scmX17... 相似文献
12.
13.
张天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6,5(2):79-79
患者 男,19岁。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次日在右上腹发现拳头大小包块,以后渐感包块增大,于1993年4月7日入院。体查: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差,不能平卧,上腹部高度膨隆,并扪及巨大包块,占据整个上腹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伴囊性感及压痛,诊断:腹部肿块待查。入院第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 ,6 3岁 ,99年 10月 6日入院。缘于一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内有一肿物 ,直径约 2~ 3cm ,无伴随症状 ,一年来肿物逐渐增大 ,近 10天来增大明显。查体 :左侧阴囊肿大 ,肿物位于睾丸后上方 ,约 5cm× 5cm× 7cm大小 ,触痛 ,有囊性感 ,无沉重感 ,光滑 ,与睾丸有分界 ,透光试验阳性 ,与体位无关。术前诊断 :左侧阴囊肿物性质待查。于 10月7日行左侧阴囊肿物探查术。取阴囊横切口 ,长约 4cm ,将睾丸及肿物挤出切口 ,可见睾丸鞘膜内无积液 ,肿物上极表面有精索血管 ,肿物半透明 ,壁薄 ,光滑 ,有囊性感 ,用注射器穿刺囊肿抽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8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10年入院,既往无肝炎、黄疽病史。入院后查体:粘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有深压痛,莫菲氏征(+)。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内外胆管未见异常。在全麻下人工气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顺利,但术后2d出现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有刺痛,无发热寒战。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已切除,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亦未见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胀;行化验检查示黄疸指数及血淀粉酶明显升高。经复习术中录像后给予抗炎、禁食及抑制胰腺分泌等治疗5d后黄疸逐渐消退,术后半月患者痊愈出院,随访2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9)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因发现右腹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时患者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体质量无变化,二便正常。查体:右中上腹触及一约20 cm×15 cm大肿块,质韧,无活动,轻压痛。腹部彩超检查示:右上腹见巨大低回声肿块(23 cm×19 cm×15 cm大),边界清。腹部增强CT检查示(图1):右上腹巨大囊性低密度灶(20 cm×18 cm×15 cm大),密度均匀,增强未见强化,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囊肿的优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9例巨大肾上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6例,左侧5例,右侧4例,囊肿直径均≥6 cm。采用腹膜后途径,根据术中情况行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肾上腺全切除术(包括因囊肿过大、压迫难以鉴别肾上腺的患者)、单纯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肾上腺部分切除术4例,肾上腺全切除术3例,单纯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术2例。手术时间平均(73.36±20.8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6.6±34.7)ml,平均住院(5.6±1.8)d。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囊肿,其中内皮性囊肿5例,假性囊肿4例。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37个月,平均1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囊肿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单发性巨大肝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5 3岁 ,农民。右上腹包块 2年 ,增大伴右下肢浮肿 3月入院。慢性病容、消瘦、腹部隆起 ,腹壁静脉轻度曲张 ,腹部可扪及一巨大囊性包块 ,上起剑突 ,下达盆腔 ,有波动感 ,光滑 ,边界不清 ,叩呈浊音。血常规 ,白细胞 5 .1× 10 9/L ,红细胞 3.6× 10 1 2 / L ,血红蛋白 110 g/ L ,嗜酸性粒细胞3% ;肝功 ,碱性磷酸酶 488IU / L ,白蛋白 31.7g/ L ,白、球蛋白比值 1.2 ,AFP阴性 ;B超腹腔巨大囊 肿 ;CT肝右叶巨大囊肿。手术所见 :囊肿上起右膈 ,下致盆腔 ,壁薄呈灰白色 ,边缘清楚 ,源于肝右后叶 ,肝被推向左侧 ,并有明显压缩 ,大…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男,61岁。发现右下腹肿物,伴右下肢活动受限1年余,于1987年12月3日入院,查体:消瘦,右中下腹明显膨隆,可扪及一包块,约25×25cm大小,质呈弹性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固定,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股内侧皮肤感受迟钝。钡灌肠造影报告,右侧腹部巨大肿物,肝区结肠造影剂未能通过。B超提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肿物穿刺抽出咖啡色液体。镜检:未找到癌细胞.剖腹探查,见肿物位于腹膜后,约25×20×10cm大小,呈囊性,表面尚光滑,盲肠、升结肠推至肝下,右输尿管、髂血管、股神经推向脊柱左侧。切开后腹膜分离,见其上极与盲肠及阑尾相连,盲肠壁无浸润、结节,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阑尾呈囊状扩张,末端与囊肿相连。因肿物巨大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