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制灌注液膀胱灌注治疗女性OAB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行自制膀胱灌注液膀胱灌注治疗OAB女性患者5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灌注方法: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30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0ml+肝素钠注射液(2ml/12500U)50000U,疗程同其他灌注治疗方法.观察指标有: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尿频、尿急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 IPSS)、尿常规变化、肝肾功能等.结果 44例(81%)患者尿频、尿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IPSS)明显好转,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初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方面没有明显改变,治疗前后比较P >0.05,没有统计学差异.10例(19%)患者无效,在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方面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该方法治疗女性OAB简单有效、安全,可作为女性OAB的可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治疗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后药物相关性重度膀胱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因行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及BCG灌注引起的重度膀胱损害,其中3例为灌注BCG行三联抗结核药物等综合治疗无效而被迫放弃、中止治疗者,采用膀胱镜检后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方法进行治疗,并评估治疗前、后下尿路症状及其相关指标。结果:6例患者下尿路症状及评分、膀胱容量流率、膀胱敏感性明显改善,并完全恢复原来的化学药物灌注。平均随访10(3~16)个月,无膀胱损害症状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治疗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后药物相关性重度膀胱损害,是有效和安全的,可恢复尿路上皮癌患者行膀胱灌注药物的耐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扩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2009年收治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7例.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26(19~38)岁.其中复发病例3例共10次.患者均有氯胺酮滥用史,伴有严重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症状(LUTS);白天排尿间隔时间(20±15)min,夜尿12~20次,每次尿量(50±15)ml.B超检查示膀胱壁增厚、容积缩小;上尿路积水3例.尿动力学检查功能性膀胱容量平均50(20~100)ml,Qmax3.7~10.8 ml/s,残余尿量0~24 ml.膀胱感觉敏感性增高、顺应性下降3例.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术,见膀胱黏膜呈广泛出血样改变.患者均在麻醉下行膀胱水压扩张、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和2%碳酸利多卡因20 ml加5%碳酸氧钠10 ml膀胱灌注并口服清除氧自由基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2例膀胱活检提示慢性炎症伴肉芽肿样增生改变.膀胱灌注治疗7~10 d后患者LUTS均明显改善,膀胱容量平均(150±30)ml,排尿间隔(85±25)min,Qmax(11.5±3.8)ml/s,夜尿3~5次.3例复发者重复上述治疗.平均随访7(2~17)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每次排尿量平均(250±80)ml,夜尿0~2次.结果 麻醉状态下以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扩张能迅速、有效地增加膀胱容量,改善LUTS,是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多卡因灌注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不稳定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多卡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麻醉剂,也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我们采用利多卡因灌注膀优治疗19例耻骨上经膀优摘除前列腺术后不稳定膀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4例,年龄56~82岁,平均70.4岁。均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耻骨上经膀脱前列腺摘除术。摘除前列腺重量30~819,平均54g。术后留置F。。三胜水囊导尿管,水囊注水30ml,常规行生理盐水膀优持续低压冲洗。所有患者术后临床表现均符合以下不稳定膀优的诊断标准:①术后间歇性尿意、尿急,膀航痉挛性疼痛,膀脱持续冲洗滴速减慢、停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结果:无肿瘤复发率为88.4%,复发率为11.6%,12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2例因为不能耐受,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吡喃阿霉素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43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 ,随访 12~ 3 6个月。结果 无肿瘤复发率为 88.4% ,复发率为 11.6% ,12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其中 2例因为不能耐受 ,暂停灌注 ,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病人耐受性好 ,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草分枝杆菌灌注疗法组和卡介苗灌注疗法组,各30例。灌注前和灌注后1个月分别采血测定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4^+/CD8^+比值,观察其值并比较分析。结果:患者进行草分枝杆菌灌注疗法组NK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卡介苗灌注疗法组。结论:草分枝杆菌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无全身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减少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治疗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缓解其尿路刺激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溶液治疗。男1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30年,其中>1年者16例。治疗方法为1周1次×4次,然后4周1次×2次,随访至第16周。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填写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不良事件。治疗结果分为完全反应(症状消失或症状总分减少≥90%)、部分反应(症状总分减少50%~89%)、轻度反应(症状总分减少≤49%)和无反应(症状评分无改善)。结果除1例患者中途退出外,共19例患者完成了16周的随访,症状总分从平均22.32±5.53下降至9.47±5.88(P<0.001),尿频评分从8.21±1.75下降至3.89±2.31(P<0.001),尿急评分从7.47±2.14下降至3.37±2.14(P<0.001),尿痛评分从6.63±3.47下降至2.21±2.74(P<0.001)。第16周时总有效率(完全反应及部分反应)为53%(10/19)。除操作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尿道刺激(25%,5/20)、膀胱胀痛加重(5%,1/20)和改变体位时引起的头晕(15%,3/20)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对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8例确诊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经戒断吸食氯胺酮、抗生素治疗等常规治疗无效,而拒绝行膀胱水灌注及注射肉毒素的男性患者,用地塞米松及碱化利多卡因行规律膀胱灌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及3周后患者的排尿情况、OABSS评分等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8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排尿日记显示治疗1周后患者日间排尿次数由(20.5±7.8)次减至(5.6±2.3)次(P<0.05),夜间排尿次数由(15.5±3.2)次减少至(3±1.2)次(P<0.05),尿量由(30.4±12.4)mL/次增加至(50±10.1)mL/次(P<0.05)。OABSS评分由治疗前的(10.7±1.5)分减至治疗后的(5.2±1.3)分(P<0.05)。8例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安全、药物普及且费用低,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对拒绝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9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行异搏定溶液(1.0g/L,80ml)膀胱灌注治疗,治疗前后行IPSS、QOL、尿流率及尿动力学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IPSS下降2.34分,QOL下降0.77分,Qmax上升8.03ml/s,Qavc上升4.26ml/s,排尿量上升98.91ml,初始尿意膀胱容量上升34.50ml,强烈尿意膀胱容量上升64.77ml。急迫尿意膀胱容量上升124.83ml。最大膀胱容量上升133.41ml,最大逼尿肌压下降1.42kPa,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短期和长期腔内灌注吡柔比星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5 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8例 )行吡柔比星 30mg膀胱灌注 ,每周 1次 ,共 8次 ;B组 (2 8例 )前 8次灌注同A组 ,以后改为每月 1次至术后 1年。随访 2年 ,观察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年肿瘤复发率 :A组 2例 (7.2 % ) ,B组 1例 (3.7%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76 ,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 :A组 3例 (10 .7% ) ,B组 4例 (14 .3% )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384 ,P >0 .0 5 )。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 3例(10 .7% ) ,B组 8例 (2 8.6 % )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χ2 =12 .36 ,P <0 .0 1)。结论 :吡柔比星短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Besiniferatoxin,RTX)与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OA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3例用0.5%利多卡因溶液40mL从导尿管注入膀胱,保留30min后全部排出,予以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TX)治疗;对照组23...  相似文献   

13.
膀胱腔内热化疗联合应用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率,评价热、化疗联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在膀胱腔内局部恒温热盐水持续灌注,每次10000ml,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吡柔比星20mg/40ml膀胱腔内灌注,每周一次,连续8次,总用量为160mg。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52个月,除1例术后10个月、1例术后30个月复发外,余38例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复发率为5%。结论:膀胱腔内热化疗联合应用预防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50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HP、MMC治疗,随访12-18个月。结果:THP组31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5%;MMC组19例,复发8例,复发率42.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优于MMC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Cellular immunologic re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bladder after intravesical treatment with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were investigated by flow cytofluorometric analysis of leukocytes present in the urine. Urine specimens from 11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5, 24, 48 and 72 h after repeated BCG instillations.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granulocytes, monocytes/macrophages, and T-and B-lymphocyt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quantify leukocyte subpopulations.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in urine was found to be 2- to 485-fold increased 24 h after BCG administration. The predominant cell type present was the polymorphonuclear granulocyte, probably representing a defense mechanism against mycobacteria. The main mononuclear leukocytes in urine specimens were monocytes/macrophages and T-lymphocytes, indicating an ongoing immune response in the bladder wall. Although percentages of lymphocytes were low, T- and B-cells could be identified using a selective cell measurement procedure. In conclusion, a clear increase in the numbers of granulocytes, monocytes/macrophages and T-lymphocytes in urine after intravesical BCG administration was demonstrated, indicating local activ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剂量(每次120mg/m2)顺铂(PDD)对13例膀胱癌患者定期施行4~6次膀胱灌注,获得较好疗效,10例浅表性膀胱癌基本消退;2例浸润性膀胱癌,1例肿瘤基本消退,1例中断灌注;1例结肠腺性细胞转移癌患者3个月后死于肝转移。除并发严重血尿外,无其他毒副作用。随访30个月以上,复发率为4.8%。认为大剂量PDD膀胱铂灌注既有预防性作用,也有治疗性作用;既有直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也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但使用大剂量PDD应持慎重态度,严防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小剂量结核菌素(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择31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组(A组)、HCPT膀胱灌注组(B组)各156例.A组:术后第7d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第14d用BCG 1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之后每隔3d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63d开始,每隔1周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183d开始,每隔15d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438d开始,每隔1个月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2年.B组:自术后第7d起,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70d开始,每隔2周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198d开始,每隔1个月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468d开始,每隔2个月灌注1次至术后2年.各种药物灌注剂量同首次灌注.分别观察两组0~18、19 ~24、25 ~60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随访60个月,A组复发率分别为0(0~18个月)、3.21%(19 ~24个月)、18.67%(25~60个月),B组分别为11.54%、7.10%、20.13%,两组0~18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非细菌性膀胱炎、血尿、低热、血象异常等毒副反应,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①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②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 ①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②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 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