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低颅压脑积水(L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婴儿LPH患者,3例患儿均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颅内压、脑室、临床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3例患儿术后随访3~24个月后,反应迟钝、智力低下等脑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好转;CT/MRI复查显示,扩大脑室回缩。结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VPS可能是治疗婴儿LPH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颅内压脑积水(L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LPH患者7例,均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其中1例内引流前行脑室外引流术采取负压引流确诊,余6例均为正常压力脑积水内引流后随访中根据症状反复调压后确诊。结果本组7例VPS后随访3~33个月,除1例高龄患者(73岁)术后1年有轻度头昏、反应迟钝、智力下降外,余6例症状明显缓解,扩大脑室显著回缩。结论LPH临床少见,发病隐蔽,临床表现与正常颅压脑积水相类似;头部CT及MRI可表现为脑室扩大,部分甚至室周明显水肿;可调压管行VPS是治疗LP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压性脑积水(low pressure hydrocephalus,LPH)和负压性脑积水(negative pressure hydrocephalus,NegP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LPH和NegPH病人的临床资料,经脑室外引流测压确诊6例,经腰椎穿刺测压确诊2例,经储液囊穿刺测压确诊7例。8例初发LPH病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5例分流术后LPH病人予以调节可调压分流管或更换为可调压分流管,2例分流术后NegPH病人将分流管末端放置在胸腔或心房。结果 15例随访12~36个月,均未出现颅内感染;脑积水引起的临床症状完全改善10例,部分改善4例,无改善1例;脑室周围渗出消失或明显减轻11例,稍减轻3例,无变化1例;脑室大小恢复至正常9例,较术前缩小4例,无明显变化2例;脑脊液蛋白降至正常11例,仍偏高4例。结论对LPH病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VPS疗效确切,而NegPH需要采用特殊的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调压和非可调压分流管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交通性脑积水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aSAH后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VPS,按照所选用的分流管类型分为可调压分流管组42例、非可调压分流管组57例。采用基弗评分(KS)的脑积水恢复比值(RR)进行疗效评估,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可调压分流管组短期疗效明显高于非可调压分流管组(P=0.000),而两组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压分流管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50.03个月(95%CI:43.31-56.75),非可调压分流管组为30.03个月(95%CI:28.20-43.86),两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P=0.029)。结论选用可调压分流管的aSAH后脑积水病人生存时间较长,其远期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NPH患者32例,其中17例应用中压分流管、15例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应用可调压分流管分流者的症状改善率为86.7%(13/15),应用中压分流管者为41.2%(7/17),两者相差显著(P<0.01)。结论应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是治疗NP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小儿脑积水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VPS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56例,根据分流管类型分为定压组(32例)和可调压组(24例)。定压组采用美国Medtronic非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套装,可调压组采用法国索菲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套装。术后随访6~3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术前ADL评分的差值评估疗效。结果术前腰椎穿刺术测压220 mmH_2O 4例,140~220mmH_2O 38例,140 mmH_2O 14例,其中正常压力性脑积水44例,选择高压管3例,中压管24例,低压管5例,可调压分流管24例。可调压组术后发生堵管3例,感染2例,未发生分流不足、分流过度;定压组术后发生分流不足6例,分流过度4例,堵管8例,感染7例;可调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5/24)明显低于定压组(78.1%,25/32;P0.05)。术后6个月,可调压组ADL评分提高(29.9±1.75)分,定压组提高(25.1±1.34)分;可调压组明显优于定压组(P0.05)。结论 VPS是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分流压力的分流管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首选可调压分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调压与非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儿童患者66例,其中采用Codman Hakim可调压分流管27例,采用Medtronic非可调压分流管39例,比较可调压分流管组和非可调压分流管组患者的并发症和分流装置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分流管相关性感染、脑室端和腹腔端堵塞、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压分流管组分流装置平均生存时间为52.55个月,非可调压分流管组分流装置平均生存时间为42.33个月,2组分流装置生存曲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3,P=0.382).结论 与非可调压分流管相比,未发现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有明显的优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utcomes of adjustable and set-pressure valv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in childre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reviewing the medical records of 66 children with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who receive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at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9 was perform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Codman Hakim adjustable valve group (n=27) and Medtronic set-pressure valve group (n=39). Rate of appearing complication and shunt survival time were analyzed between the 2 groups.Results The rate of shunt infection, proximal or distal obstruction, subdural hematoma and subdural hygroma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patients of the adjustable and set-pressure valve groups (P=1.000, P=0.727, P=0.455, P=0.69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hunt survival time of children in the adjustable valve group was 52.551 months (38.169-66.852, 95% CI) and that of children in the set-pressure valve group was 42.327 (31.636-53.019, 95%CI);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average shunt survival time between these 2 groups was noted (x2=0.763, P=0.382).Conclusion The adjustable valve is not superior to set-pressure val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式脑室-腹腔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对1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期有61例脑积水患者使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比较用两种分流管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调压管分流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无因为脑脊液分流过度或不足而需再次手术治疗者;2例患者术后出现堵管或感染。固定压力管分流组发生颅内血肿或积液4例;堵管或感染5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对脑积水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更符合脑脊液的循环压力需要,并在减少分流过度和不足方面优于不可调压分流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对23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病人行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评价此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结果随访3~18个月,23例病人治疗效果明显,经CT检查见脑室系统均恢复正常大小,无分流过度或不足表现,并发症少。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效果均优于固定阈值分流管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及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59例使用可调压分流管,6例使用中压抗虹吸分流管;可调压分流管术前根据脑室大小选择不同初始压力,术后复查头颅CT,据CT结果适当调节压力范围。结果 65例中,60例效果满意,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分流管堵塞2例,颅内感染2例,颅内出血2例)。术后随访1~24个月,64例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增高表现减轻或消失,复查头颅CT示脑室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使用中压抗虹吸分流管影像学表现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结论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有效方法,术后初期使用偏高档位压力,再据CT结果逐步适度调节压力。严格把握分流手术适应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后颅窝肿瘤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2012年80例脑积水中线后颅窝肿瘤(42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38)患儿,分为2组,A组(42例)行ETV,平均随访27.4个月,B组(38例)行VPS,平均随访25个月。结果 A组术中大出血发生2例(6.2%)和脑脊液漏1例(3.1%)。B组分流感染发生3例(9.4%),2例患者术后4.5个月脑室死亡。硬膜下积液发生3例(9.4%),硬膜外血肿1例(4.7%),1例(4.7%)上升脑疝。相比脑室腹腔分流术,由于手术时间短(15min vs.35min),并发症发病率较低(9.3%vs.38%),无死亡病例(0vs.4.7%),手术失败发生率较低(6.2%vs.38%)。结论 ETV可作为后颅窝肿瘤儿童患者伴明显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es)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VPS治疗脑积水患者107例,术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均给予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重度治愈5例;2例术后复发,更换可调压分流管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可调压分流阀能够有效预防过度分流所致的硬膜下血肿。微创血肿引流术安全、简便,创伤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患者40例,其中同期行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同时处理脑软化灶21例(A组);分期手术(先行VPS,后行颅骨修补术),未行脑软化灶切除19例(B组)。结果 A组反应迟钝、语言障碍、大小便障碍、肢体偏瘫在术后2~15 d有明显好转20例(95.2%),无效1例;B组临床症状在术后平均8个月明显好转10例(52.6%),无效9例;两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患者尽可能同期早期手术治疗,对伴有癫痫的病例有必要行脑软化灶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性脑积水(TB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TBMH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VPS,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Vellore分级、脑室-颅比率、颅内压及脑脊液参数检验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Vellore分级Ⅲ~Ⅳ级病人明显减少,而Ⅰ~Ⅱ级病人增多(P0.01),病人Vassilouthis法脑室-颅比率减小(P0.01),颅内压均恢复正常,脑脊液参数指标均有好转,其中恢复正常6例。术后遗留左眼外展功能障碍1例,出现腹泻1例。8例术后随访8个月,失访1例,因堵管二次修管1例,其余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复查头颅CT脑室大小正常。结论 VPS是治疗TBMH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改善TBMH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措施。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的196例幸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5~15 d内的头颅CT或MRI影像资料分为2组:有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A组(n=81),无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B组(n=115)。2组病例复查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 结果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A组81例患者中57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70.0%,B组115例患者中仅10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8.7%。2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P<0.05)。A组患者给予5~10 d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术后未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患者24例,有效率42.1%;B组6个月内随访并发脑积水者10例,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4~7 d,拔出引流术管后脑积水复发10例。2组经治疗后共67例脑积水患者行VPS,脑积水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GCS评分增高)改善者62例,有效率92.5%。 结论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是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之一。一旦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则应对患者追踪头颅CT随访,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出现创伤后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至2016年收治的47例PTH行VP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VPS术前GCS评分、PTH至VPS的时间、VPS前颅内压、PTH的严重程度、脑脊液释放实验、VPS后并发症等因素。按术后6月Salmon外伤性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并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寻找影响VPS疗效的因素。结果本组47例患者,根据Salmon标准,1~3级为显效组(28例),-2~0级为无效组(19例)。本组患者显效率为59.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年龄、性别、VPS术前颅内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时GCS评分、VPS术前GCS评分、PTH至VPS的时间、PTH的严重程度、脑脊液释放实验、VPS术后并发症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PS术前GCS评分(OR=2.827,95%CI 1.347~5.933,P=0.006)、脑脊液释放实验(OR=8.749,95%CI 1.058~72.323,P=0.044)是影响PTH行VP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PS术前GCS评分越低以及脑脊液释放实验阴性的PTH患者,行VPS的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时分流管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48例成人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抗虹吸分流管的42例,选择非抗虹吸分流管的6例;选择可调压分流阀的28例,选择固定压力分流阀的20例。结果术后1周临床症状缓解37例(77.1%,37/48)症状缓解不明显11例(22.9%,11/48)。头颅CT或MRI复查示分流管脑室端位于脑室内,脑室缩小。术后随访2~38个月,重新再调整阀门压力8例,每例调整2~4次。结论脑室一腹腔分流术仍是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的首选方式,有条件的患者尽量选择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对于不愿选择可调压分流管的患者,可选择低压或中压分流管。  相似文献   

20.
正低压性脑积水临床上鲜有报道,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医生对其如何治疗有一定困惑~([1])。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8月收治1例急性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出现低压性脑积水,经用可调压分流管进行低压分流,并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恢复良好。现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 h"于2014年8月入院。查体: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