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危险因素。方法对5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年龄匹配的青年健康对照组;59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年龄匹配的老年健康对照组的血脂、血糖及血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青年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含量低于青年对照组(P<0.05)及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HDL-C降低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2例行头颅MRI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Fazekas评分量表将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96例,重度组69例。收集3组患者包括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年龄、三酰甘油、肌酐等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69,P=0.04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71,P=0.000)。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54例伴B-FABP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非B-FABP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一般资料,并对研究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别(男)、冠心病、高血压、饮酒、吸烟、糖尿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为伴B-FABP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且性别(男)、冠心病、高血压、饮酒、吸烟、糖尿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与B-FABP增高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及糖尿病,保护因素为高密度脂蛋白。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临床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并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变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危险因素并检测血清胱抑素C变化。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1.15±0.34)mg/L]高于对照者[(0.99±0.25)mg/L],经校正年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吸烟、饮酒、高血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其中以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最为显著(P=0.000),但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为其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作为急性期预测指标之一,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06—2013-05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8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98例;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人群,高血糖、高白细胞、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高纤维蛋白原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功能、炎症及凝血指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脑卒中的相关性,寻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于2018-08-10-2019-10-30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214例,按患者是否合并脑卒中分为单纯心房颤动组和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组,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如一般情况、既往史等,同时测量2组肾功能、凝血象、心功能等相关指标,记录出院时情况,对比2组相关指标,筛选出NVAF伴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VAF合并脑卒中组129例,年龄(74.46±9.78)岁;NVAF合并脑卒中组年龄、既往抗凝史、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肌钙蛋白I、BN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未合并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D-二聚体是NVAF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的因素为NT-proBNP、纤维蛋白原(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D-二聚体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合并脑卒中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CMBs组(n=36)和无CMBs组(n=48),通过头颅MRI检查对颅内CMBs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级,并结合其详细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糖尿病疾病史、高血压疾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脑白质疏松(LA)的程度,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血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单因素分析筛选CMBs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将筛出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Spearman轶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白质病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脑白质病变的防治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107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标准的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头部磁共振评估脑白质病变,依据Fazekas量表分别对脑室旁白质病变(Para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s)、皮质下深部白质病变(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DWMLs)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依据评分分别将其分为无-轻度组、中-重度组。收集各组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胱抑素C、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P-WMLs患者中,中-重度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TCH水平较低,hs-CRP、Cyst-C、Hcy水平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WMLs患者中,中-重度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Cyst-C、Hcy、hs-CRP水平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年龄、高血压、血清胱抑素C为P-WMLs和D-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血清胱抑素C是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够评估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治疗的双相障碍(BD)患者共病代谢综合征(MS)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25例未治疗的BD患者(BD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检测其代谢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并与20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BD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果:BD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校正年龄和性别后,BD组SBP及FPG异常率及M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男性患者SBP、TG明显高于女性,HDL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均<0.01);TG异常率及代谢指标异常≥2项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D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是BMI、性别和年龄。结论:BD患者共病MS的风险较健康人更高,其中男性、年龄和BMI是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根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35例与无脑微出血组65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以上因素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脑微出血组与无脑微出血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影响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因此临床对此类患者应该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避免脑微出血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MCAS患者108例,其中发生MCI 52例,无MCI 56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MCAS程度、受教育程度、缺血性心脏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脑血管储备(CVR)、侧支循环通路等指标,分析以上指标与MCI的相关性,探讨MC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血糖、CVR、侧支循环是MCAS患者发生MCI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CVR及侧支循环是MCAS患者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59,P0.01;OR=0.372,P0.05)。结论 CVR及侧支循环是MCAS患者合并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BMI、吸烟史、被动吸烟史、膳食结构中的多食豆类,家族史中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饮酒史、睡眠障碍情况、膳食结构中的多食肉类、少食鱼类、少食水果,既往史中的高血压史、TIA史、糖尿病史,颅内狭窄、颈内斑块情况,SBP、DB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比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餐后2h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比例、既往TIA史、吸烟史、颅内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OR1),其中TIA史、颅内血管狭窄、餐后2h血糖是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8.537、22.444、12.819、11.404)。而维生素B12、睡眠充足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OR1),是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探讨其危险因素对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例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 100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 101例。同时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脂、UA、Hcy、IL-6及hs-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组TG、TC、HDL-C、LDL-C、UA、Hcy、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中青年组UA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P 0. 05)。不稳定斑块患者IL-6、hs-CRP、UA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均P 0. 05)。结论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UA、IL-6、hs-CRP)明显增高并可能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相关,高UA可能是青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方法随机收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427例,根据患者组治疗后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精神分裂症伴脑卒中组和精神分裂症不伴脑卒中组,对其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用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表(M-FSP)来计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FPG、SBP、HDL-C、吸烟指数和M-FSP总分有关联(P0.05)。与精神分裂症不伴脑卒中组相比,精神分裂症伴脑卒中组使用氯丙嗪、氯氮平、喹硫平的患者比例更高,阿立哌唑的比例更低(P0.05)。结论应关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危险因素控制及抗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8例,对其中62例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并进一步提高抗栓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房颤,干预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加强抗栓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可有效避免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时采取合理方案抗栓治疗,建议联用阿司匹林,可明显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01—2017-02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I病例,按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不同分为A组(n=54)与B组(n=46),A组IMT≥0.9mm,B组IMT0.9mm。同时检测2组血清CysC水平。结果 2组血糖、舒张压、年龄、Hcy、吸烟史、TC及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收缩压、LDL与CysC、IMT明显高于B组,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ysC水平和IMT、年龄、LDL、BMI、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而和HDL呈负相关(P0.05);IMT增厚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收缩压、LDL与CysC水平。结论 ACI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清所含CysC有相关性,颈动脉IMT增厚主要独立相关因素之一为CysC,可为ACI患者颈动脉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45例)和无CMB组(57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既往脑卒中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脑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分别为1.066、2.861、0.106,P均0.05)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B的发生与年龄、卒中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雌激素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107例未服药或停药超过3个月且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雌激素相关指标;根据雌激素水平分为低雌激素组(n=47)和正常雌激素组(n=60);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检测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α);由空腹血糖及三酰甘油水平计算简易指数(Ty G);分析雌激素水平与精神症状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结果:低雌激素组PANSS总分、一般病理分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雌激素组(P均0.05);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呈正相关(r=0.303,P=0.002;r=0.329,P=0.001);与Ty G指数呈负相关(r=-0.227,P0.05)。结论:低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MBs)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有无CMBs分为CMBs组(49例)和无CMBs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CMBs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s组比较,CMBs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年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及低浓度胆固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0例2008‐05—2013‐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00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2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T C )、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和血压水平。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入院时高血糖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和入院时高血糖为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可通过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