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脑功能区唤醒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功能区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entanil,SF)组和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F)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使用异丙酚复合SF或RF靶控输注诱导,插入喉罩行机械通气,在切口浸润麻醉和硬脑膜表面麻醉下,减少药物浓度使病人在功能定位和切除肿瘤过程中保持清醒。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Narcotrend监测下唤醒时间、唤醒质量,通过镇静评分(OAA/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是否能够提供合适的镇静和镇痛。结果两组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唤醒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喉罩时,SF组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RF组(P〈0.05)。在唤醒时,RF组心率和MA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SF组心率高于基础值(P〈0.05),MAP稍低于基础值。苏醒后,SF组血压低于RF组(P〈0.05)。两组唤醒后的OA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SF组唤醒后5min、10min、30min的VAS评分明显小于RF组(P〈0.05)。结论SF或RF联合异丙酚均能很好地应用于脑功能区唤醒手术,SF在病人苏醒后能提供更好的镇痛作用,且不延长病人苏醒时间,在苏醒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0 mg/kg异丙酚和100 mg/kg异丙酚组,每组12只.后3组大鼠均制备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恢复灌注后分别经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和50、100 mg/kg异丙酚.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的范围,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50、100mg/kg异丙酚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脑组织线粒体SDH、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mg/kg异丙酚组[(45.9±25.1)U/mg pro,(5.24±0.85)分]比较,100mg/kg异丙酚组SDH活性[(96.1±20.8)U/mgpro]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40±0.79)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线粒体SDH、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的恢复、保护线粒体功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液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 II级,无严重心肝肾病,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A组)120例,瑞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123例.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类型及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15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0.2mg方案.麻醉维持A组采用1%~2%异氟醚按需给予复合50%N2O;B组采用A组同浓度的异丙酚、N2O,手术开始前全程泵入0.2μg/(kg·min)瑞芬太尼至手术结束,结束前5min静脉推注1mg/kg曲马多.观察停止麻醉药给予后至拔管期间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数)、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A组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55%)相比,B组为5%(P<0.05);且B组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及SPO2的变化也均较A组显著减少.2组的苏醒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颅脑手术围麻醉期应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可有效减少拔管期间呛咳的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及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4m g/L和2 ̄5μg/L,间断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性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麻醉恢复时病人苏醒较快,自觉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粘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白细胞作用的重视 ,人们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白细胞功能的研究。早期的动物试验表明 ,如能在脑卒中前使白细胞减少可改善缺血灶内的血流量。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减少缺血后白细胞粘附能阻止缺血部位的低灌注状态[1] 。1 粘附分子的分类与特性粘附分子 (adhesionmolecule ,AM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粘附分子主要分五大类 :即选择素家族 (se lectinfamily)、粘蛋白样家族 (mucin likefamily)、整合素家族 (integr…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各个环节、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些重要机制进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全身性反应,其机制包括:氧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损伤、钙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而褪黑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神经元损伤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本文结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各个机制,对褪黑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作以简单的介绍。并对相关实验和研究给予系统性的回顾。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临床上很难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实验资料表明亚低温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亚低温治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治疗的维持时间.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升压维持时间15 min组(B组)、45 min组(C组)、90 min组(D组)和120 min组(E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B、C、D和E组脑梗死灶体积(P<0.01),B、C和D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均明显低于A组,B组明显低于C、D和E组(P<0.01).结论缺血3 h再灌注时升压维持时间在2 h以内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升压最佳维持时间是15 min.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化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发生缺血性损伤后,尽早地恢复脑血流、脑氧供,是逆转某些脑可逆性功能损伤的关键,然而在缺血后的再灌注过程中可出现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高压氧(HBO)治疗脑缺血时,对其是否会引起氧化应激而加重脑缺血缺氧损伤目前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产生这砦差异的可能相关因素有脑缺血损伤的类型、治疗时间窗、剂量(包括压力、时间)等.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observe cortical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 directed proteases-3 activity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a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pretreated with propofol.Results showed that,propofol pre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oxidative stress levels and attenuated neuronal apoptosis in the cortex of rats.Propofol pretreatment upregulated Bcl-2 expression,and downregulated Bax expression and 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 directed proteases-3 activity.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ropofol pretreatment inhibits cell apoptosis dur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hi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is most likely achieved through the Bcl-2/Bax/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 directed proteases-3 pathway.  相似文献   

12.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PMNLs毒性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期间源于多形核白细胞(PMNLs)的超氧化物(O2^-)活性变化及其毒性作用。方法 以影响PMNLs碱性磷酸酶(ALPase)阳性颗粒产生O2^-的激动剂PMA或其抑制剂BCA分别处理大白鼠;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MCA)阻塞模型,缺血1小时后再灌注6、12、24、48、72及168小时;在各时间点取脑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O2^-活性,并观察大脑超微结构。结果 PAM实验组和BCA实验组的MPO活性均于缺血再灌注24小时达到峰值;各相同时间点上,两组间的MPO活性无显著差别,PAM实验组的O2^-活性显著高于BCA实验组,O2^-活性于缺血再灌注72小时达峰值。在PAM实验组。相同实验时间点上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程度较BCA实验组重,表现为神经元水肿,神经毡及突触结构异常较为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害中PMNLs的O2^-活性增高,并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呈正比。O2^-抑制剂BCA能降低O2^-的活性,减轻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对实验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再灌注, 半定量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受损情况。结果 实验组四血管阻断3 分钟( 预处理) 后海马区神经元受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 天间隔6 分钟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受损较其他组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与全脑缺血预处理时间, 后续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及两者间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无抑制作用,参照Smith等(1984)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流模型,采用TUNEL(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介导的dU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法,观察了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DNA降解片段(凋亡小体)。发现脑缺血10min再灌流24h,海马CA1区即可见凋亡小体,于再灌流48h、96h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给予巴曲酶(1.6BU/kg.iv)后上述变化被明显逆转。本实验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钌红组)、D组(脑缺血再灌注+精胺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在脑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4h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B、C、D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血清MDA的含量以及LDH活性显著高于A组,SOD活性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caspases-3表达细胞与A组相比明显增多。C组能明显改善上述结果,而D组相反。结论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维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GTF)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三血管夹闭、松夹制作脑I-R损伤模型。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GTF的改变,同时测定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及环磷酰胺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缺血区域炎症反应特点及环磷酰胺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观察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P-选择素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并进行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 (1)再灌注3h缺血侧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出现P-选择素表达,12h达高峰.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2)再灌注12h以后MPO活性明显升高.基底节区的MPO活性在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后下降.额顶部皮质MPO活性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后至96h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环磷酰胺预处理组MP(活性升高受抑制(P<0.05).(3)环磷酰胺预处理可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主动性炎症反应,额顶部皮质比基底节区的炎症反应更持久和剧烈.(2)环磷酰胺减少缺血侧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不直接影响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纤、溶栓疗法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 ,分为尿激酶 (U K)、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巴曲酶与 UK合并用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 ,观察缺血 2 h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死亡率、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神经损伤及出血改变以 U K组为最重 (其中死亡 6只 ,出血 5只 ) ,空白组其次 (其中死亡 5只 ,出血 5只 ) ,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合并用药组均较前两组减轻 (其中巴曲酶单药治疗组死亡 4只 ,出血 2只 ,合并用药组的死亡及出血的例数均相同 ,各为死亡 3只 ,出血 5只 )。结论 巴曲酶与 U K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联合用药后对出血的影响较单一 U K治疗未见明显加重。巴曲酶可能具有减轻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表达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 t PA表达变化 ,TU NEL 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凋亡及其发生规律。结果  t PA蛋白及 m RNA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即开始表达 ,主要见于皮质损伤区周围及海马区 ,阳性着色的神经元表达明显 ,血管表达较弱。再灌注 4 8h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强 ,缺血灶及其周边的微血管内皮表达也明显增强。再灌注 72 h表达有所下降。凋亡细胞主要出现于大脑皮质及尾壳核病变中心区的周围 ,再灌注 4 8~ 72 h达高峰。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可诱导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 t PA表达增加 ,t PA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介导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