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这些年来,我地发现一些单位有用与高良姜外观性状、特征非常相似的大高良姜、小高良姜作高良姜使用的情况。高良姜是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Hance.的干燥根茎,大高良姜是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Milld.的干燥根茎,小高良姜是姜科植物和山姜AlpiniajaponicaMiq.的干燥根茎。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化学成分都不一样,因此,不能将大高良姜、小高良姜作高良姜入药。我们认为,完全可以根据它们的表面颜色、直径大小、质地、断面颜色、中柱与断面所占比例、气味以及理化鉴别特征将它们准确地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与二芳基庚烷类成分,在前期工作中分离得到高良姜总庚烷组分和总黄酮组分,本文对这两个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测定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及半制备型HPLC法等手段对高良姜总庚烷组分和总黄酮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测试所分离得到化合物对MDA-MB-231(乳腺癌)、HepG-2(肝癌)、MKN-45(胃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高良姜总庚烷组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从高良姜总黄酮组分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其结构为: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heptan-3-one(1)、(E)-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hept-4-en-3-one(2)、5-hydroxy-1,7-diphenylheptan-3-one(3)、7-(4-hydrox...  相似文献   

3.
高良姜镇痛止呕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提取、分离、筛选高良姜镇痛和止呕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聚酰胺柱、正相硅胶柱、中压液相柱等色谱方法对高良姜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筛选。根据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得高良姜素和山标素两者混合晶体和单晶均有镇痛和止呕的药理作用,并确定高良姜素为药材质控标准的对照品。  相似文献   

4.
高良姜中的抗白念珠菌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良姜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成分。方法 以生物活性追踪结合色谱分离,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作用,以各种色谱柱层析,包括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得到单体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菌效价。结果 高良姜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从三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个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和芹菜素(apigenin);3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7-(4-羟苯基)-1-苯基-4-烯-3-庚酮、5-羟基-1-(4-羟苯基)-7-苯基-3-庚酮,和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苯基)-3,5-庚醇;1个半日花型二萜类化合物:16-醛-8(17),12-半日花二烯-15酸。结论 抗白念珠菌实验表明,这6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高良姜提取物指纹图谱,考察其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影响,并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 HPLC法建立高良姜醇提物(G1)、G1水沉物(G2)、G2大孔树脂纯化物(G3)、G3聚酰胺精制物(G4)指纹图谱;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量的影响;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1浓度为1.00~5.00 μmol/L、G2浓度为 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 μmol/L,G4浓度为0.25~10.00 μmol/L,能显著促进B16细胞增殖(P<0.01);G1、G2浓度为0.50 μmol/L,G3、G4浓度为0.50~1.00 μmol/L,能显著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P<0.05、0.01);G1浓度为0.50、5.00 μmol/L,G2、G4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 μmol/L时,促黑素合成作用显著(P<0.05);在相同浓度下,G4促B16细胞增殖和增强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最强。谱效关系分析表明,与药效关联度最高的是高良姜素(7号峰)。G1、G2、G3、G4含高良姜素分别为27.61、88.72、348.53、693.35 mg/g,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在0.25~10.00 μmol/L均有显著的促B16细胞增殖、增强酪氨酸酶活性和促进黑素量升高的作用。结论 随着高良姜素量的增加,高良姜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作用逐渐增强,表明高良姜素是高良姜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6.
南药高良姜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南药高良姜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高良姜资源进行调查,明确高良姜资源分布、蕴藏量、栽培现状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概况,为高良姜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高良姜野生资源处在濒于灭绝状态,以前文献记载有高良姜分布的区域几乎难觅高良姜的踪影。在道地产区,人工栽培、加工技术较为粗放,且因栽培高良姜周期长、收益较低,高良姜栽培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供需矛盾。结论应加大力度保护高良姜资源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高良姜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高良姜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高良姜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表征。【方法】以阿拉伯胶(GA)-壳聚糖(CS)为囊壁材料,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囊,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微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囊中高良姜乙醇提取物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微囊进行性能表征。【结果】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壁材比(GA/CS) 6∶1,芯壁比1∶1,凝聚时间45 min,固化剂用量3 mL。此条件下制备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载药量为27.17%,包封率为80.07%,且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缓释性能优于高良姜乙醇提取物。【结论】复合凝聚法制备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具有较好的包封性,方法简单且稳定可靠,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8.
高良姜活性部位的镇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良姜活性部位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热板法、甩尾法、扭体法对以高良姜素、芹菜素组成的高良姜活性部位进行镇痛活性研究。结果 热板法试验中高良姜活性部位大、中剂量,甩尾法试验中、小剂量组,扭体法试验小剂量组以下与空白对照能明显提高小白鼠痛阈。结论 高良姜活性部位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UPLC-MS)测定高良姜中高良姜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50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 ml/min;采用质谱一级全扫描方式、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高良姜素在0.04~0.15 mg/ml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应的回归方程为:y=1.927×105x+2.832×10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5,RSD为2.4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应用于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含量的快速检测及高良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中高良姜素的含量,确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5%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1.0ml·min-1;结果: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高良姜素的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有助于高良姜中有效成分高良姜素的溶出。  相似文献   

11.
赵华 《中医学报》2016,(8):1150-1152
目的:优选复方制剂活血散瘀膏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高效液相法测定提取液中芍药苷含量,结合浸膏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体积分数8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于活血散瘀膏中药物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疽膏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肾上腺素法致小鼠微循环障碍、二甲苯法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法致大鼠足跖肿胀,观察糖疽膏外用的治疗作用。[结果]糖疽膏可明显增加肾上腺素致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径,加快微血管内红细胞(RBC)流速,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糖疽膏还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结论]糖疽膏外用可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并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相海泉 《当代医学》2010,16(35):761-76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而该院的放射科在国内放射学界同样举足轻重,中国放射学奠基人之一刘玉清院士、著名介入放射学专家戴汝平教授都曾任阜外医院放射科主任。蒋世良教授是该院现任主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元胡止痛膏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实验考察小鼠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耳郭肿胀、棉球肉芽肿胀及足跖肿胀实验综合评价元胡止痛膏的抗炎作用.结果 元胡止痛膏各剂量组在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均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除元胡止痛膏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能显著延长乙酸所致扭体小鼠的潜伏期(P<0.05),显著减少扭体次数(P<0.05);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郭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元胡止痛膏中、高剂量组对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除元胡止痛膏低剂量组在给药后30 min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剂量组的足跖容积净增加值在给药后30 min、60 min、90 min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元胡止痛膏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体三教授认为乳癖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往往由于肾气不足,精血亏虚,肝失所养,肝气郁结,木郁化火,横乘脾土,脾虚湿阻,气滞则血瘀,湿聚日久煎熬成痰,痰湿瘀互结,留着乳络,聚为癖块。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以六经辨证为主,脏腑辨证为核心,创立了三阴理论。治疗以通阳散结、温补脾肾、养血疏肝、肝脾肾同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三黄膏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炎,测定耳肿胀度;醋酸及热板致痛,测定扭体次数及舔后足次数;结扎右后肢内侧的股静脉,测定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三黄抗栓膏大、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程度(P0.05);复方三黄抗栓膏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但对镇痛潜伏期无显著影响(P0.05);给药前及给药后1.5 h,复方三黄抗栓膏各剂量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无显著影响(P0.05),给药后0.5 h、1 h,复方三黄抗栓膏中、小剂量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有显著影响(P0.05);模型组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黄抗栓膏大、中剂量能显著降低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复方三黄抗栓膏大剂量能显著降低各切变速率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对红细胞压积、血沉值、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复方抗栓膏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研究中国伦理近代化不可绕避的学者。“公德”、“私德”是他道德革新思想中的两个核心概念。粱启超的道德革新思路经历了一个由因袭西方发现我国旧伦理的缺陷,提出培育公德的目标。到规抚使之回归中国传统,扶植私德以建公德的路径。在解决公私德对立的问题中他创获了一套使公德、私德并行不悖的道德学框架。这一转变历程展现了道德改革由传统走向现代、以西方营卫中国、从外在规范落实于内在精神,步步深入的建设理路,可以为我国伦理现代化的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学学术史上,李杲(东垣)医人皆知,他的名方补中益气汤等也无人不晓,几乎每个医生都使用过,他不只是河北名医,他属于中华民族,他的学术影响也远远跨越了他生活的金元时代,他不仅为当时人们的健康保健做出过贡献,现代人也还在享受他医术的惠泽。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发展的转承期,即在继承前代医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向高一层次转型发展。引起转型跃升的历史条件和学术资源很多,诸如哲学观念、学术作风、疾病流行、实践积累、运气理论普及、学术群落的繁衍等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产生了以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旴江医学是江西的医学奇葩,其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旴江医著医文并茂,旴江医家仁心仁德,旴江医学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测定七味解毒活血膏中儿茶素含量的HPLC方法 ,用以控制七味解毒活血膏的质量。方法 :色谱柱为C1 8柱 ;流动相为乙腈 - 0 . 2 %磷酸 (8∶92 ) ;检测波长为 2 80nm ;流速 1 0ml/min。结果 :儿茶素在0 .0 0 2 75~ 1 . 37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 99999)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 94 %,(RSD =1 . 1 0 %,n =6 )。结论 :本法灵敏、方法简便、准确 ,可用于七味解毒活血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