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对急诊科收治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诊疗规范,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根据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中急性中毒抢救流程,进行临床路径的管理,对急性中毒的317例患者,根据患者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医疗费用、住院天数、治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抢救流程有了规范化管理,使急性中毒患者救治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费用有所降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结论临床路径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急诊科的诊疗规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序的救治,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分别通过对医疗资源需求端制定差异化报销比例,对供给端进行资源结构性调整,以引导患者向基层流动就诊,实现医疗资源更高效利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预付制及增加基层医疗资源是否促进了患者到基层接受门诊治疗。实证研究发现:总额预付以及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资源对分级诊疗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单纯增加人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对患者到基层就诊没有明显吸引力。后续政策可考虑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度、促进基层医疗资源质量的提高,并引导患者转变就医观念,以实现分级诊疗效果,调节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管理》2004,(5):47-50
目的:通过对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疾病构成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为评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内调取2012-2015年住院患者费用与疾病数据。疾病数据按ICD-10国际疾病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12-2015年各年度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人均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人均化验费与人均材料费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列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疾病构成顺位前五位;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合理用材的监督力度,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从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管理》2016,(5):47-50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疾病构成,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为评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内调取2012—2015年住院患者费用与疾病数据,疾病数据按ICD-10国际疾病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度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人均费用(P<0.01)、人均药费(P<0.01)、人均检查费(P<0.01)、人均化验费(P<0.01)与人均材料费(P<0.01)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列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疾病构成顺位前5位。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合理用材的监督力度,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从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当前疫情常态化期间的预约诊疗政策,对执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创新建议,以期实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当前预约诊疗的情况进行多层次剖析,针对预约诊疗中存在“三长一短”、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提出建设区域性主导型预约诊疗服务评价平台,并以政策要求、医院需要、患者需求等来证明建议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发现当前的预约诊疗执行水平仍较低,未能满足患者、医院、医疗监管的要求,亟需关注与解决。结论 未来的医院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可通过建立健全区域性主导型预约诊疗服务评价平台,实现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推动医院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预约诊疗服务系统为医患间搭建了快速医疗服务通道。患者作为预约诊疗服务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其诚信守约就诊行为将直接影响医院的预约服务质量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通过挖掘患者预约诊疗服务的行为数据,分析退号、违约原因,及可能对预约诊疗服务造成的影响,提出建立预约诊疗服务用户信用积分管理体系。通过信用奖惩管理机制,培养患者守信意识,约束患者预约诊疗过程的不良行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及预约服务质量,促进预约诊疗服务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探索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改善患者就诊感受,促进患者有序就诊。方法:分析预约诊疗存在问题,依托信息技术,规范预约流程,拓展预约方式,预约诊疗全过程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结果:2019年医生按时出诊率提升至99.8%,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22分钟,门诊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4%。结论:提高患者预约诊疗的依从性,可有效改善医院诊疗秩序,提升门诊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使医院的服务、管理、效益、声誉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医患双赢。  相似文献   

8.
列举了医疗设备入网的分类,从医疗机构管理分工、医疗设备入网技术、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诊疗信息共享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医疗设备入网不规范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医疗设备入网各阶段的规范化措施,旨在有效预防医疗设备入网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机交互体验,提升为患者提供的诊断与治疗服务效率,为医疗资源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9.
推行分级诊疗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战略,公立医院为了适应分级诊疗的推行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对相关的措施进行调整。通过分析部分省份在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公立医院进行的相关改革情况,针对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难以有效下沉医疗资源、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和分级诊疗推行缺乏持久动力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发展高新技术以及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使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投诉资源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投诉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笔者认为,应对投诉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将分类信息分析后反馈给医院管理者,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充分利用投诉资源,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提高医院信誉度,使投诉资源转化为医院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供求失衡要求转变服务模式,形成整合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互联网医疗通过实时交互、广泛互联的特性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机整合,为促进患者和医生的双向匹配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文在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资源整合视角出发,构建基于信息资源、医生资源、服务资源三个层次的互联网医疗资源整合结构以及相应的应用模式,并根据分级诊疗的核心要求深入分析不同模式对分级诊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优化匹配机制、流程重组机制、模式分离机制和服务延伸机制。为深刻把握互联网医疗的内在特征和外在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供求失衡要求转变服务模式,形成整合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互联网医疗通过实时交互、广泛互联的特性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机整合,为促进患者和医生的双向匹配提供了重要平台。文章在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资源整合视角出发,构建基于信息资源、医生资源和服务资源三个层次的互联网医疗资源整合结构以及相应的应用模式,并根据分级诊疗的核心要求深入分析不同模式对分级诊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优化匹配机制、流程重组机制、模式分离机制和服务延伸机制。为深刻把握互联网医疗的内在特征和外在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级诊疗体系中政府、医联体、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探讨实现三方共赢的策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顺利落地。方法: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中政府——医联体——患者三方序贯博弈模型,求解三方序贯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策略,分析三方利益权衡过程。结果:政府政策支持、医联体积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净收益提高、患者享受基层医疗机构高报销比例红利等都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落地。结论:政府积极制定政策,调整财政补贴方向;政府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医联体的发展和建设;医联体内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引导群众接受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和分级诊疗体系之间的理论机制,发现异质性病患在自由就诊选择模式下,轻症病诊疗服务市场和重症病诊疗服务市场存在结构性需求不平衡,具体包括:在重症病医疗服务市场上,轻症病患者会挤占重症病患者的医疗资源;在分级诊疗模式下,轻症病医疗服务市场和重症病医疗服务市场都达到了均衡,不存在轻症病患者挤占重症病患者医疗资源的情况;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下,最优的分级医疗机构空间布局是一个综合性专业位于市中心,而基础性诊疗机构位于社区中心。建议加强基层诊疗机构服务质量;明确各级医院诊疗服务功能定位;简化医疗转诊程序,提升转诊效率。  相似文献   

15.
外刊     
医生应考虑医疗花费问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很多医生习惯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大量的鉴别诊断并不加限制地使用医疗资源。然而,良好的医疗服务是不能以花钱多少来衡量的。如今,医疗费用的上涨已有使国家破产的风险,因此在制定临床决策时,医生应该考虑到医疗花费问题。一些教育的改革者也为医生考虑医疗花费问题提供了另外的道德动机:如果我们的医疗花费令患者无法再负担得起他住的公寓,那么即使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到可以爬楼梯回到其公寓也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诊断分类相关组-预付费(diagnosis related groups-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DRGs-PPS)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中的一种预付制度,是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定额支付标准.这种方式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医疗行为等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应用较多的一种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式.2011年,北京市开始试点应用DRGs-PPS付费方式,在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首批试点108个病组.北京地区的参保患者在进行试点的医院接受住院治疗时,将以DRGs-PPS付费方式来结算医疗费用.现结合北京市DRGs结算工作,探索DRGs成本核算方法,通过DRGs成本核算,使医疗机构能够准确掌握疾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消耗,了解每组疾病治疗的效率和费用的高低,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找出成本效益最优的治疗方案,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能够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提供依据,使医院得到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学习JCI标准及理念,分析现有社区诊疗流程、诊疗常规及市区卫生局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再造社区诊疗流程,经多次审稿后对该流程进行实施,并不断更新、完善及优化流程,同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疗质量评分提高了10.71%,护理质量评分提高了10.34%,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11.23%,医疗投诉事件减少了76.92%,不合理医疗费用减少了54.87%。结论:借鉴JCI理念再造社区诊疗流程可以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患矛盾、降低医疗开支,通过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促进分级医疗体系的形成,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医疗资源有限,通过分级制诊疗制度能够对医疗资源分配进行调节,优化资源配置。通常情况下,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而提升当前人们医疗的整体水平。从具体表现上来看,分级诊疗制度主要包含了急慢分治疗、一体联动、加强基诊以及双向转诊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基层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使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减轻。因此,文章通过针对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建议,进而提升当前分级诊疗的工作效率,从基于分级诊疗的视角总结县域医联体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刚好地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当前我们国家医联体建设的具体情况,找到有效突破点来对其进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2021年住院日大于等于30天的全部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病案首页信息。对超长住院日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对超长住院日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各年度超长住院日患者进行描述发现,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次及平均住院天数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超长住院日患者占用医院床位资源逐年降低;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手术及病人费用的自付比例是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论 超长住院日患者对床位资源占用量较大,影响医院的运行效率、破坏了公众享用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医院应该以强化管理为切入点,提高医院内部的诊疗效率、发挥分级诊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网站多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能为患者提供动态、完整的健康资料尚不多见,在提供服务方面功能单一,少有提到跟踪评价体系;而且对各类医疗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同时也缺乏深层次和有特色的服务;e健通公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是基于独山子石化医院已运行多年的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系统及体检等系统中患者的各类诊疗信息进行实现数字化整合;通过此平台与患者实时分享个人的医疗信息;将健康管理理念通过信息化手段,辐射至医院围墙以外,建立一个居民与医务人员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医患良性互动,健康促进无界限;将医疗服务对象由患者转向社会、医疗服务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是改善医疗体验的重要途经之一[1].为患者提供在院诊疗信息、健康监测及评估、多种疾病群医患互动以及对医疗服务的跟踪评价;将医疗资源与区域医疗进行无缝嵌合,实现本地居民的健康档案动态化,使健康管理更具有特色.本文通过e健通公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应用情况,对运行现状和功能模块应用综合分析.实现基于WEB技术的公众健康互动平台[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