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对胎龄≤34周的早产儿颅内出血问题给予了较大关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胎龄〉34周~〈37周的大胎龄早产儿仍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对其相关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早产儿临床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及探讨早产儿的临床与死亡相关因素 ,以利于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方法 :对 1 990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收治的 1 4 5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对与死亡相关的因素进行 χ2 检验。结果 :1 4 5例早产儿中死亡 2 6例 ,病死率1 7 93 % ;胎龄、出生体重及肺透明膜病、重度窒息的发生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降低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防治肺透明膜病和重度窒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以 13 5例早产儿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肺透明膜病、Apgar评分、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反复呼吸暂停、动脉导管开放、眼底等进行检查。同时用单因素 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 5例中有 2 8例合并ROP ,占2 0 .7% (2 8/ 13 5)。经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胎龄与早产儿ROP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r =0 .451,P <0 .0 5)。 结论 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建议对所有早产儿常规行眼底检查 ,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激光治疗效果及该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35例因各种疾病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观察对象。对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时及出生后缺氧、贫血、黄疸、感染、母亲年龄及孕期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头颅B超检查。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做统计分析,评价激光治疗的疗效,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5例患病早产儿中有27例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77.1%。25例患儿接受激光治疗,并分别于术后7~14d及3个月进行随访,治愈率分别为74.1%和92.6%。ROP组出生体重(1144.81±284.83)g,明显小于未发病组(8例)出生体重(1743.75±423.79)g,P<0.01;ROP组胎龄(29.04±2.70)周,明显小于未发病组胎龄(32.50±1.85)周,P<0.01。且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P<0.0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显示出生后缺氧、贫血等因素在ROP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在伴随各种疾病的早产儿中发生率较常见患病率高,其发病与缺氧、贫血、胎龄和出生体重有关。对患病早产儿进行激光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采取早监测、早发现、早治疗,则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5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术后肠梗阻的妇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年龄同期手术但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140例妇科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1∶4比例)。结果术后肠梗阻组与非肠梗阻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合并盆腔粘连、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合并低钾血症与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是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合并盆腔粘连、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合并低钾血症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风险增加,应提高警惕和加强术后管理,其中手术操作时间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最为密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术后肠梗阻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5(9):712-715
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入住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44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125例)与无PVL组(318例),按PVL级别分为非囊性PVL组(116例)和囊性PVL组(9例),采用头颅超声诊断技术早期诊断早产儿PVL,用多因素分析影响PVL及其不同级别的高危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低体温、生后感染、呼吸暂停、血糖、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白蛋白在PVL组和无PV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低、母亲低剖宫产率、生后感染及血清白蛋白和心肌酶谱水平高是早产儿发生PVL的危险因素,另外,生后感染是发生囊性PVL的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体重低、母亲低剖宫产率、生后感染及血清白蛋白和心肌酶谱高是早产儿发生PVL的危险因素,另外,生后感染的早产儿发生囊性PVL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住院早产儿并发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科收治临床资料较完整的早产儿 155例 ,对其早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男 10 1例 ,女 54例 ;日龄 0 .5~ 48h ;胎龄 2 8~3 6周 ,平均 3 4周 ;出生体重 90 0~ 2 70 0g ,平均 1875g。2 .方法 :按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调查早产儿早期常见并发症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常见并发症包括低体温或寒冷损伤 (指体温 <3 5℃ )、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 (IVH )、感染 (肺炎、败血症 ,含院内感染 )、低血糖IVH的诊断均经头颅CT检…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死亡的产科危险因素:249例回顾性分析方芳王世阆陈莉刘淑芸(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早产儿死亡率占新生儿死亡率的45.9%~75%〔1,2〕。降低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可以显著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为探讨早产儿死亡的产科危险因素,预防早产儿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产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分娩孕周24+0~27+6周,复苏后转入本院新生儿科积极救治的超早产儿共196例,按照是否存活和有无严重并发症分为不良结局组(n=154)和非不良结局组(n=42),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选取临界值,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肥胖、产前出血、双胎妊娠、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7分及新生儿血pH值<7.2与超早产儿的不良结局有关(P<0.05)。(2)ROC曲线分析,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分娩孕周26.93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865 g作为临界值将其转为二分类变量。(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早产儿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l... 相似文献
11.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acutecolonicpseudo obstruction ,ACPO)具有急性结肠梗阻临床特征和X线表现 ,但没有结肠梗阻的任何机械性病变 ,好发于自然分娩、剖宫产、盆腔手术和创伤后。ACPO易发生盲肠穿孔 ,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为重要。我院自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ACPO患者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 5例患者 ,年龄 2 2~ 2 7岁 ,其中发病时间为产后 1~ 3天。 2例为正常分娩后 ,3例为剖宫产术后。临床均表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肠鸣音减弱等症状。其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暂时性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以避免发生永久性的脑损伤,利于降低早产儿的伤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是否低于2.6mmol/L分为低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比较两组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早产儿的入院年龄、出生体重、胎龄、1分钟Apgar评分、小于胎龄儿、宫内感染和急诊剖宫产均对低血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临床干预因素中早产儿的窒息复苏效果、是否行营养支持、入院体温、是否经转运系统入院和是否是本院患儿也对低血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刚出生的早产儿,重视引起暂时性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时进行低血糖的监测和治疗,以及进行正规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早产儿暂时性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间收住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5周且出生体重≤2500g的74例早产儿于生后35周进行眼底检查,诊断ROP者2~3周随访一次,ROP病变发展到阈值及以上者手术治疗,其中56例早产儿于2~3岁时行眼瞬息图象筛分仪筛查视功能。结果检出ROP患儿11例,包括Ⅰ期4例,Ⅱ期4例,Ⅲ期3例,发生率为14.9%。其中Ⅰ、Ⅱ期病变均恢复正常;3例Ⅲ期阈值患儿给予手术治疗。ROP高危因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氧疗。56例早产儿在2~3岁时发现屈光不正26例,斜视8例,白内障1例。结论ROP在早产儿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对患儿远期视功能影响较大。建议对早产儿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于生后4周左右常规进行眼科检查,并定期随访,以早发现、早治疗,改善ROP患儿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讨防治BPD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2000g,存活时间>28d的早产儿72例,比较机械通气治疗中15例BPD(BPD组)和31例非BPD(对照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生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支持条件、胃食管反流、动脉导管未闭、生后早期液体摄取量、反复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早产儿BPD的总发生率为20.83%(15/72),其中<1500g早产儿BPD的发生率为38.71%(12/31);BPD组FiO2、PIP、PEEP和MAP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胎龄<30周、体重<1250g、机械通气≥10d和反复肺部感染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生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生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透明膜病、胃食管反流、动脉导管未闭、生后早期液体摄取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避免低体重早产、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是防治BPD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risk factors,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for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in premature.Methods From June 1999 to June 2004 seventy two prematures with gestational age less than 32 weeks,birth weight less than 2000 grams and surviving more than 28 day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Fifteen prematures with BPD were compared to thirty one prematures without BPD in terms of sex,gestational age,birth weight,usage of prenatal steroids,usage of postnatal surfactant,hyaline membrane disease,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supportive conditions for ventilation,gastroesophageal reflux,patent ductus arteriosus,fluid intake in the first few days and recurrent pneumonia.Result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BPD in preterm newborns was 20.83%,and 38.71% in those infants weighting <1500g at birth;Fio2,PIP,PEEP and MAP were all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BPD group and control (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estational age less than 30 weeks,birth weight less than 1250 grams,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10days) and recurrent pneumonia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BPD (P<0.05).Other factors including sex,usage of prenatal steroids,usage of postnatal surfactant,hyaline membrane diseas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excessive fluid intake in the first few days of lif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reventing small gestational age and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ity,shortening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controlling pneumonia we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BPD.
Key words Premature;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骨代谢的影响因素及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内 99%的钙存在于骨骼中 ,血循环中钙含量不到体内总量的 1 %。胎儿期 ,80 %钙、磷的蓄积出现在孕 2 5周到足月 ,在此期间 ,体内钙以 2 .3~ 2 .98mmol/ ( kg· d)、磷以 1 .9~ 2 .3 9mmol/( kg· d)的速率增加 ,峰蓄积率出现在孕3 6~ 3 8周 ,足月时 ,体内总钙可达 2 8g,磷 相似文献
17.
18.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目的 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以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619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 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在6194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77例,占1.24%,单因素分析中有10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有7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OR=999.000),前置胎盘(OR=40.073),胎盘粘连植入残留(OR=28.532),产道损伤(OR=15.190),胎次(OR=5.523),剖宫产(OR=3.882),早接触早吸吮(OR=0.069)。结论 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早产主要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附2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早产主要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32周者;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中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尤其是颅内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22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26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分娩时高危因素高达93.81%;胎儿高危因素为91.59%,母体高危因素为65.49%。结论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