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观察黄芪与三七总皂甙配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将 8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 4个治疗组 :单用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与 3个中药治疗组———黄芪组、三七总皂甙组和黄芪配伍三七总皂甙组 (配伍组 )。 4组均给予同样的常规西药方案治疗 ,黄芪组加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每日 2 0ml,含黄芪 40 g) ,三七总皂甙组加静脉滴注络泰注射液 (三七总皂甙粉针剂 ,每日 40 0mg) ,配伍组加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与络泰注射液 ,疗程 2周。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左心室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法 )。作治疗前后及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前各指标在 4个治疗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及黄芪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各指标无显著变化 ;三七总皂甙组与配伍组治疗后PEVE、E/A显著升高 ,PFVA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配伍组在提高E/A方面优于三七总皂甙组 (P <0 .0 5 )。对照组及三七总皂甙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各指标未见显著变化 ;黄芪组与配伍组治疗后EF、SV、CO、CI均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两组升高幅度未见显著差异。三七总皂甙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黄芪能改善其左室收缩功能 ,两药配伍兼能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与  相似文献   

2.
高敏CRP、vWF和CD62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对40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30名正常人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ELISA测血浆vWF,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小板膜CD62P阳性百分率(%)。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vW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hs-CRP、vWF和CD62P对冠心病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观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洪燕 《医学信息》2002,15(7):464-465
目的 研究血小板 CD40 L/CD15 4和可溶性 CD40 L/CD15 4是否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性过程中起作用。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大学附属医院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2 5例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15例 ,健康对照者 12例。测定血小板 CD40 L/CD15 4,血小板 P-选择素 / CD6 2 P和可溶性 CD40 L/ CD15 4血清浓度。结果 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 ,在心肌梗死组血小板CD40 L/ CD15 4表达为 6 .2 (2 .3)平均荧光强度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为 11(3.3) ,与心肌梗死组相比 P<0 .0 0 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为 3.6 (0 .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孕妇外周血小板活化分子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3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CD6 2p、CD6 1、CD4 1标记 5 0例正常孕妇和 4 6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正常孕妇血小板CD6 2p、CD6 1及CD4 1的检测值分别为 7 16 %± 3 10 %、5 6 0 %± 2 78%及 8 31%± 4 31% ;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 3种分子呈增高趋势 ,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 (P <0 0 5、P <0 0 1)。轻度组产前及产时与正常妊娠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妊高征者剖宫产后CD6 2p、CD6 1及CD4 1水平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妊高征外周血小板CD6 2p、CD6 1及CD4 1检测值显著增加 ,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能力明显增强 ,重度妊高征者剖宫产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更加增强 ,应采取的适当的抗凝措施防止血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浆vWF、血小板表面CD62P的影响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方法:5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一周。每例患者于入选后及第7天各抽血一次留取标本。血浆vWF、血小板表面CD62P分别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测定。治疗前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浆vWF和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显示治疗后ST段下降程度及缺血持续时间显著降低。结论: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急性期,低分子肝素疗效确切。血浆vWF、血小板表面CD62P的水平可预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微小RNA-516a-5p(miR-516a-5p)表达的调控,探究其调节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ITP患者32例,随机分成地塞米松治疗组和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磁珠分选对照组和未治疗组ITP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miR-516a-5p的表达量;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分析miR-516a-5p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同时提取地塞米松治疗组和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ITP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RT-qPCR检测治疗前后miR-516a-5p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mTOR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的miR-516a-5p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P0.01)。而地塞米松治疗和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都能抑制miR-516a-5p表达,且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P0.01);治疗前后相比,两组血小板数量均显著升高(P0.01),而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1)。经过各组比较,我们发现治疗后均促进了Treg细胞比例的增加和IDO的表达上调,同时mTOR的磷酸化被抑制,其中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可通过下调miR-516a-5p的表达,从而影响IDO/mTOR通路,促进Treg细胞比例的增加,为ITP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对不同孕妇外周血小板活化分子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3种血小板活化分子单克隆抗体CD6 2 p、CD6 1、CD4 1标记 5 0例普通孕妇和 36例妊高征患者剖宫产前后外周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普通孕妇剖宫产前血小板CD6 2 p、CD6 1及CD4 1的检测值分别为 7.16 %± 3.10 %、5 .6 0 %± 2 .78%及 8.31%± 4 .31% ;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 3种分子呈增高趋势 ,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 (P <0 .0 5、P<0 .0 1)。轻度组产前及产时与普通妊娠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组剖宫产后活化分子水平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妊高征外周血小板活化分子检测值显著增加 ,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能力明显增强 ,重度妊高征者剖宫产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更加增强 ,应采取适当的抗凝措施防止血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药物爱维治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塞患者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爱维治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球结膜微循环(BCM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内皮素 (ET)、血小板P 选择素CD62 p(CD62 p)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DI)的影响。方法 :1 1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爱维治组 60例、二磷胆碱组 5 0例 ,检测二组患者治疗前后BCM、TCD、ET、CD62 p及D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爱维治组BCM明显改善 ,TCD血流明显增加 ,DI明显增强 ,CD62pET明显降低 ,与胞二磷胆碱组比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爱维治治疗可改善微循环、促进脑代谢、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及释放 ,对脑梗塞的康复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哮喘患者在不同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IFN -γ、IL - 4的变化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测定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健康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IFN -γ、IL - 4的百分率 .结果 CD3 CD8 淋巴细胞IFN -γ表达率 ,急性发作期组 (10 .5± 4 .6 % )低于缓解期组 (17.5± 3.8% ,p <0 .0 5 )和对照组 (18.4± 5 .9% ,p <0 .0 5 ) ;IL - 4表达率急性发作期组 (2 .6± 2 .2 % )高于缓解期组 (1.3± 0 .9% ,p <0 .0 5 )和对照组 (1.5± 0 .8% ,p <0 .0 5 ) ;CD3 、CD8 淋巴细胞IFN -γ表达率 ,急性发作期组 (31.4± 10 .3% )显著高于缓解期组 (2 0 .2± 12 .3% ,p <0 .0 5 )和对照组 (2 1.3± 10 .4 % ,p <0 .0 5 ) .结论 向Th2偏移的Th1/Th2失衡 ,可能与老年哮喘患者病情发展有关 .  相似文献   

10.
血清新蝶呤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新蝶呤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 4 7例ACS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2 3例和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新蝶呤水平 ,所有患者均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血清新蝶呤浓度 ,在ACS病人中 ,AMI组 (1 1 88±3 0 9)nmol/L和UAP组 (9 85± 2 2 7)nmol/L ,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水平 (8 2 0± 1 5 2 )nmol/L ,(P <0 .0 0 0 1 ,P <0 .0 1 )同为ACS病人 ,AMI组与UAP之间其血清新蝶呤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CS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其不稳定斑块病变的数量有明显相关性。结果 :ACS病人血清新蝶呤浓度显著升高 ,可作为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
背景:明确各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确定分化后的干细胞在心功能活动中发挥生理作用,并通过某些特定的条件刺激干细胞的增殖潜能,使其直接分化成功能性心肌细胞,补充缺失的心肌细胞,有效地抑制心脏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是心血管疾病再生治疗的新方法和思路。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红景天苷、黄芪有效组分对心肌梗死大鼠内源性CD105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及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活血组、益气组、益气活血组、模型组,各组再按1,3,7,14,28 d时间点分为亚组,以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为正常组。根据体表面积剂量换算法计算给药量,活血组给予80 g/L血塞通软胶囊(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益气组给予0.5 g/mL黄芪颗粒、益气活血组给予70 g/L诺迪康胶囊(主要成分为红景天苷)灌胃,大鼠按每100 g体质量灌胃1 mL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梗死边缘区CD105、CD117、Vimentin(波形蛋白)、cTnT(心肌肌钙蛋白T)、GATA-4(锌指转录因子4)、Ki-67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CD105、CD117、cTnT、GATA-4、Ki-67表达高于正常组,且CD105、CD117、cTnT、GATA-4、Ki-67表达在1-7 d有增多趋势,7 d达到高峰,其后降低;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各时间点CD105、CD117、cTnT、GATA-4 、Ki-67阳性细胞数比模型组增多明显(P < 0.05),但活血组增多趋势优于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各组Ki-67与CD105、CD117、cTnT、GATA-4染色结果不完全平行,但增长趋势大致一致。②模型组Vimentin表达高于正常组,Vimentin在1-3 d有增多趋势,3 d达到高峰,其后降低;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各时间点Vimentin阳性细胞数比模型组减少(P < 0.05);活血组Vimentin阳性细胞数少于益气活血组、益气组(P < 0.05);活血化瘀方药对Vimentin降低最明显,说明活血组抗纤维化作用效果显著。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红景天皂苷、黄芪有效组分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但活血化瘀方药效果最明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黄芪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与常规HAART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其降低副作用及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结论研究组收集22例艾滋病患者,用黄芪联合HAART治疗24周;对照组收集20例艾滋病患者,常规HAART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副作用及抗艾滋病疗效对比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在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皮疹、皮肤瘙痒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发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CD4+细胞数为(256.80±102.58),对照组为(240.26±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联合HAART治疗可以减少HAART治疗的副作用,提高CD4+细胞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72例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常规心电图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对照组(63.8%)(P<0.05),治疗组hs- CRP值(2.18士0.12)显著低于对照组(3.96士0.24)(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改善UA患者微循环,疗效肯定,临床应用较好.  相似文献   

14.
腺苷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vW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腺苷对vWF的影响,探讨无再流的可能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腺苷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 h,松解1 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 测定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浆vWF 的含量;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观察正常、缺血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内vWF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AMI后3 h、再灌注后5 min和1 h的血浆vWF水平均显著高于AMI前(均P<0.01),且升高幅度均相当(均P>0.05)。而腺苷组3个时点的vWF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对照组和腺苷组一样,缺血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vWF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区心肌组织(均P<0.01),且无再流区vWF表达升高比缺血区均更显著(均P<0.01)。两组间对比,腺苷组仅缺血区心肌组织中vW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对照和腺苷两组缺血区心肌组织中vWF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区心肌组织(均P<0.01),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vWF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区心肌组织 (均P<0.01)。两组间对比,腺苷组仅在缺血区上调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腺苷可能也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缺损是骨科临床的难题,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缺损治疗有确切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在骨重建过程中对血管生成和骨形成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中药+DAPT组、DAPT组,每组12只。构建大鼠股骨缺损模型,分别给予中药骨碎补总黄酮和Notch通路阻滞剂DAPT干预,干预12周后通过X射线片、Micro-C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缺损的成骨情况,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Hes1、骨形态发生蛋白2、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Micro-C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中药组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组;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中药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Hes1、Notch1平均吸光度值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中药+DAPT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es1、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平均吸光度值大于DAPT组(P<0.05),但CD31和Notch1表达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Notch通路促进骨重建过程中成血管-成骨耦联,从而促进骨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复方,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D4^+及CD4^+/CD8^+比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等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是中药黄芪复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理念指导下,脑卒中“病证结合” 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1980年以来,中医药防治脑卒中领域的学者们联合多学科团队,从临床需求出发,制定并不断完善脑卒中证候诊断标准,创新“毒损脑络”等病机学说,创制了以化痰通腑、解毒通络、破血逐瘀、益气活血为代表的系列方药,形成了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特色诊疗技术,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有力提升了我国中医药防治脑卒中诊疗水平。本文简要总结中医药对于脑卒中的病机认识及演变,系统回顾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研究历程和重要进展, 着重梳理中医药治疗脑卒中不同病期、病理阶段、关键环节的临床证据,分析当前脑卒中临床实践中尚未解决的诊疗问题, 并对未来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6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组(联合组)32例,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mg口服,每日3次,2个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甘草酸二铵胶囊150mg口服,每日3次,2个月;苦参素组(单用组)31例,只用苦参素,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T细胞亚群、Th1、Th2水平的变化和HBV-DNA、HBeAg阴转率。结果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HBV特异性CTL、CD4+、Th1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单用组治疗后(P〈0.01)。HBV-DNA和HBeAg阴转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能进一步提高CHB患者的HBV特异性CTL、CD4+和Th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