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劲松  张邦熙  王晓蓉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37-38,42,7,8,11,12
目的:分析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53例胸痛患者,经确诊分为AMI组(包括发病<6h和6~12h两亚组)和非AMI组,平行检测H-FAB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计算H-FABP等指标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H-FABP诊断发病<6h AMI的敏感度为85.71%,与MYO的80.95%相近,明显高于cTnI的47.62%和CK-MB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发病6~12h,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为100.00%,略高于MYO、cTnI和CK-MB(均为9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等指标诊断AMI的特异度无论非AMI组还是健康对照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AMI早期筛查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98例胸痛患者分为确诊AMI组(n=40)和非AMI组(n=58),于胸痛3-6h内采静脉血测定血清H-FABP、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两组测值在发病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差异及心梗患者上述指标单检和联检阳性率在发病不同时段的分布。结果:AMI组发病3h和3-6h的血清H-FABP、cTnI、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H-FABP在发病3h内的阳性率(88.89%)明显高于cTnI和CK-MB(χ2=5.487和11.625,P均0.05),在发病3-6h的阳性率(90.91%)亦明显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2和6.309,P均0.05)。结论:H-FABP水平升高对早期AM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监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胸痛发作5h内到达急诊科的122名患者,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12- ECG),采血测定IMA、H-FABP、肌钙蛋白 I ( cTnI ).入选患者均经规范诊断、危险分层、标准治疗.并根据出院诊断分为非心源性胸痛(NICP)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ACS组进一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比较各组间IMA和H-FABP结果,分析其对ACS诊断意义,并与cTnI、12- ECG比较.结果 在NICP组与ACS组间IMA和H-FAB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与UA组间比较,I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A和H-FABP诊断ACS的敏感性大于cTnI、12-ECG.结论 IMA和H-FABP均可早期诊断ACS优于传统方法,但H-FABP能更进一步诊断AMI与U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9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84例;健康对照组60例。患者各组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8h后检测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结果入院时,AMI组和UA组H-FABP水平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CK-MB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H-FABP对AMI和UA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入院8h后,H-FABP水平下降,cTnI和CK-MB水平上升,AMI组H-FABP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AMI组和UA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H-FABP对AMI的诊断阳性率与cTnI和CKM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UA的诊断阳性率低于cTnI和CK-MB(P〈0.05)。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ACS患者H-FAB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ACS患者(P〈0.01)。结论 H-FABP对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当发病超过8h后,应联合其他心肌酶学指标共同诊断。临床可结合H-FABP水平对ACS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联合检测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患者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急诊胸痛患者135例,其中NSTE ACS 80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 55例,均于胸痛3小时内入院检测血清IMA、H-FABP、cTnI,比较组间差异;整理住院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患者入院时IMA、H-FABP、cTnI结果差异.结果 NSTE ACS组入院时IMA、H-FABP、cTnI均高于NCCP组(P<0.01);诊断NSTE ACS早期心肌缺血的灵敏度IMA(86%)高于H-FABP(68%)和cTnI(79%),IMA、H-FABP、cTnI平行试验灵敏度可达到90%,并具有更高阴性预测价值(85%);发生MACE的患者入院时IMA、H-FABP、cTnI结果明显高于非MACE患者(P<0.05).结论 IMA是较cTnI和H-FABP更敏感的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指标,IMA、H-FABP、cTnI联检可以提高NSTE ACS早期心肌缺血诊断与排除诊断效率,并对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IL-1Ra、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四种物质定量检测对诊断发病6h内的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AMI组IL-1Ra水平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Ra含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IL-1Ra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210pg/ml。IL-1Ra诊断发病3h和6h内的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性高于MYO、cTnI和CK-MB。结论 IL-1Ra在AMI患者中早期升高对发病〈3h的AMI患者有诊断意义,提示检测IL-1Ra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检测早期胸痛患者的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探讨两者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新一代肌钙蛋白I(cTnI)和T(cTnT)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 用Access化学发光仪和Elecsys电化学发光仪, 分别检测126例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不同时间血清cTnI和cTnT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两者在AMI早期的诊断价值, 并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结果显示: 入院即刻、入院后4h和8h, AMI组血清cTnI和cTnT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其他疾病组(P<0.01).cTnI和cTnT对AMI的诊断价值基本相同, 但在入院即刻, 以cutoff值为判定值时, cTnI比cTnT有更高的灵敏度(P<0.05),表明cTnI和cTnT是诊断AMI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 cTnI在AMI初期灵敏度更高, 动态观察血清cTnI和cTnT浓度变化对AMI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变化趋势,及实验室危急值设置与疾病发展的符合性.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125例AMI患者及125例无AMI患者,在发病时间段测定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 cTnI、MYO、CK-MB分别于发病后5~6h、3~5h、3~5h开始升高,峰值的均值分别可达8.4ng/mL、2685.1ng/mL、43.9ng/mL,急性升高初期均值分别为0.8ng/mL、298.5ng/mL、15.9ng/mL.结论 AMI急性发作时血清学指标CTnI、MYO、CK-MB明显升高,于发病早期诊断意义更大,各项指标的血清学变化趋势符合疾病的发展趋势,我院实验室对这三项指标的危急值设定合理,能在AMI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α_1—m、β_2—m、Scr、BUN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其它脏器损伤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α_1—m、β_2—m对AMI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有重要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58例(男36、女22)AMI患者,年龄40~72岁,平均50岁。所有病人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无既往肾脏疾病史。 正常对照组36例(男26,女10),年龄40~7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5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H-FABP测定值分为阳性组21例(H-FABP≥10μg/l)及阴性组30例(H-FABP<10μg/l),分析H-FABP升高对APE患者危险分层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阳性组中高危9例,中危10例,低危2例,死亡6例。阴性组中高危4例,中危14例,低危12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低血压、右心室功能不全以及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高危、低危及1月内死亡人数方面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FAB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预后判定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变化,探讨IMA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分别测定对照组和AMI患者PCI前及PCI后不同时间段血清IMA水平。结果:心肌缺血引起血清IMA急性升高(P<0.05),术后3h回复到术前水平,术后6h~30h血清IMA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肌缺血可造成AMI患者血中IMA急性升高;PCI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状况。IMA可作为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胸痛患者125例,分为非冠心病组(UCAD)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2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2例。于入院时、末次症状后8h、末次症状后24h抽血,测定血清IMA、cTnI、MYO;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入院时IMA值在UCAD组、UAP组和AMI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症状后8h,AMI组和IMA值仍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症状后24h,三组患者所测IMA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IMA的诊断敏感性最高,为82.6%,ECG仅为29.7%,cTnI为42.8%,MYO为64.3%。不同判断指标的组合在入院后即刻诊断心源性疾病的阳性率为85.2%~93.6%。结论 IMA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AMI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与cTnI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病人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不出现胸痛,也没有特异性心电图改变。传统酶学(AST、CK、CK-MB、LDH、HBDH)检查也不适用早期诊断及溶栓的要求。故近年来,心肌酶谱与cTnI联检已成为诊断AMI的主要手段。本文就我院住院及门诊临床确诊的AMI患者45例,对其心肌酶谱与cTnI的检测结果作如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b,TnI,BNP和HCY水平变化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 (Mb)、肌钙蛋白I(TnI)、脑钠肽 (BN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动态变化和AMI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AMI发病机制 ,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 ,对 5 4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 30名对照者血清中的Mb、BNP、TnI和HC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M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 ,血清中四项指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AMI治疗前后BNP与Mb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1=0 .874 ,r2 =0 .5 14 ) ,TnI与HCY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3 =0 .75 1,r4=0 .4 6 8) ;但AMI经溶栓治疗后Mb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 ,而BNP、TnI和HCY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在其动态变化提示 ,AMI早期以检测HCY、TnI为佳 ,中期以检测Mb、BNP为佳 ,末期以TnI、BNP检测为佳。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Mb、BNP、TnI和HCY水平的动态变化说明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 ,并提示四项指标在AMI患者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诊疗价值 ,从而为AMI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早期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后首次D-二聚体及cTnI的检测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cTnI及二者联合检测对AMI与AD早期鉴别的诊断价值.结果(1)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AMI组患者,AMI组患者血浆cTnI水平显著高于AD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鉴别诊断AMI和AD的AUC为0.955,95%CI在0.930~0.981之间,最佳界点值为1.40μg/mL,灵敏度、特异性为0.877、0.934;cTnI鉴别诊断AMI和AD的AUC为0.843,95%CI在0.801~0.885之间,最佳界点值为0.07ng/mL,灵敏度、特异性为0.886、0.705;D-二聚体联合cTnI鉴别诊断AMI和AD的AUC为0.982,95%CI在0.969~0.994之间,灵敏度、特异性为0.930、0.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与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清肌钙蛋白(T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别是非典型AMI诊断与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Tn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具有高度特异性,不与骨胳肌起交叉反应,且灵敏度高.本文对7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Tn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心肌肌钙蛋白 (CTn -Ⅰ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特异、高灵敏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CTn -Ⅰ )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一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2 5例 (男 1 6 ,女 9)均系住院患者 ,年龄 5 0~ 75岁 ,平均 6 8 8岁。病例均符合 1 979年WHO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标准 ,并排除同时合并有急、慢性骨骼肌病患者。(二 )正常对照组 :30例 (男 2 2 ,女 8)均为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 (经病史询问、查体、辅助检查确定的健康者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78例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cTnⅠ和Mb的测定.结果 在确诊的62例AMI早期诊断中,cTnⅠ阳性出现滞后,3h内测定的阳性率为16.1%,显著低于Mb的阳性率(72.4%),24h内测定cTnⅠ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在AMI的早期检测cTnⅠ与Mb,对AMI的早期诊断非常必要,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袁宏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57-58,I0002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CysC与Hcy的相关性。方法:158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作为AMI组,1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平行检测血清CysC和Hcy水平,并分析AMI患者CysC与Hcy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MI患者CysC水平与Hcy无显著相关性(r=0.068,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CysC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