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验体会。方法采用后路微创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6例16个椎体。局麻下后路经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病椎可控制压力球囊,撑开病椎复位后,注入低黏度阻射骨水泥填充。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椎体高度及后突畸形改善情况。结果随访4~13个月,平均5个月,全部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缓解,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明显恢复,后凸畸形Cob角平均较正17.5°。结论后路经皮微创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老年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骨质疏松是人体内骨组织的钙流失而降低了骨强度,是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原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的方法。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椎体骨折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对症止痛并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大部分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全身机能下降,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骨折愈合慢,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较多。目前对于骨质疏松无明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大部分学者采取微创治疗,该治疗方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刘军  刘丽霞  王海红  李博  李计东 《河北医药》2013,(17):2639-264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人口比重日益增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已成为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采用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该疾病,由于这些技术具有止痛确切、微创、安全、经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手段[1]。我科采用PVP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疗效判定腰背疼痛缓解程度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椎体无压缩,疼痛无复发或加重,11例部分缓解,29例疼痛完全缓解。40例本组患者无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及手术中死亡,失血量忽略不计,平均手术时间45min。结论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是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亦随之升高.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微创外科技术的改进,微创手术治疗显著提高了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47例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分析。结果 4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显著地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均如期痊愈出院。结论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围手术期的系统的护理,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疼痛、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顺利的康复、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指在影像监视下,经过皮肤穿刺向患者的病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1].我院将以往临床护理服务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2~88岁,平均(73±6)岁;单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两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9例,胸椎压缩性骨折16例.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1984年由法国人Deramond和Galibert发明的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手术,它主要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性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脊柱松质骨较丰富,故轻微暴力均易导致压缩性骨折。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痛等,但长期卧床可导致诸多并发症,使死亡率明显增加。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和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椎体成形术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现就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9年2月椎体成形术后568例相邻椎体发生再次骨折24例,询问病史并查体,重视首次治疗资料的保管,认真与原有资料对比,常规应用MRI和CT检查进行诊断,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4.23%,全部发生在手术后1年内。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的程度、穿刺注射方法和不规范手术后管理有关。常规做MRI和CT检查,可以提高相邻椎体骨折的诊断率。再次椎体成形术疼痛缓解满意,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5例。结论椎体成形术后可以发生相邻椎体的骨折,改进穿刺注射方法,加强手术后管理,正规康复训练和规范的全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患者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椎弓根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折,能恢复伤椎完整形态和固有的力学强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1月,对25例35个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综合治疗。术中在透视机监视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1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术后每天静脉注射鲑鱼降钙素,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平均(21.3±0.2)个月。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脊柱序列,联合降钙素的应用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较好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岚 《贵州医药》2013,(9):860-86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 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我院骨科2009—2012年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4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患者骨痛、骨密度及再发骨折等情况。结果69例中由于各种原因4例失访,其余65例平均随访时间2.6年;并发症:骨水泥外漏16例,均未见不良后果或神经损害症状,元肺栓塞积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骨痛治疗效果根据WHO标准:疼痛完全缓解61例、部分缓解4例、轻度缓解和无效为0例,有效率100%。椎体骨密度(BMD)治疗后(-3.2±0.2)SD较治疗前(-3.6±0.3)SD有所升高。再发骨折3例,均为术后不进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且手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均大于4.0ml。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快速、止痛、微创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随着骨科微创理念逐渐出现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首先由Galibert等[1]应用于治疗脊椎血管瘤,目前应用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经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增加,与其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由于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及骨折损伤等原因所致的渗漏比例较高,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这种渗漏多不至造  相似文献   

16.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国内首例第一胸椎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x线片和CT复查均显示椎体内骨水泥充注非常满意,患者症状消失顺利出院。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脊柱微创外科治疗的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全世界约20%的老年人超过70岁,约16%的绝经后妇女经历过OVCF[1]。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类型,患者常出现慢性疼痛。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为代表的椎体强化技术是治疗OVCF的首选术式,可显著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8.
穆佐洲  邵海龙 《贵州医药》2022,46(4):541-542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39)和B组(n=37),A组行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B组用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5 ...  相似文献   

19.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38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护理;出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8月.结果 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6例,疼痛加重1例,经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有效率达97.4%.结论 PVP作为一种新兴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能使骨折椎体达到即刻稳固、缓解疼痛的目的 ;患者也因此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各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 2006至2009年,对14例共17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患者心理体位指导;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师处理患者术中的不适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手术中情绪稳定,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及增加椎体稳定性,是一项安全的微创技术。细致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中的密切观察及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