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约占外科急腹症的20%[1],常以小肠梗阻多见,约占肠梗阻的60%~80%[2]。早期、快速诊断小肠梗阻的性质及程度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至2013年经手术证实的1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术前MSCT检查和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现结合我院收治的58例对其诊断、治疗作一简要分析。 我院1984~1986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58例。男44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 3:1。年龄6~74岁,40岁以上者28例。记载有腹部手术史的44例(胃肠道手术19例,阑尾切除术14例,胆道手术4例,剖腹探查3例),腹内结核病史2例,腹部外伤史1例,化脓性腹膜炎1例,其他10例。手术治疗30例占52%,其余28例均为非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手术组中行粘连松解术26例,肠坏死切除吻合术2例。 讨论: 一、发病率及病因:粘连性肠梗阻在五十年代报告占各类肠梗阻的20%以上。1985年调查发现粘连性肠梗阻约占30%以上,北京积水潭医院报告270例急性肠梗阻手术中粘连性肠梗阻170例,占63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型肠梗阻的20%~40%[1],其治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院1993年2月,为1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成功地施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20~52岁。既往手术史:阑尾穿孔术后4例,胃穿孔术后2例,肠切除术后2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盆腔术后1例。全组均有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亢进及腹部压痛和反跳痛。X线透视或摄片均有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10例均确诊为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本次发病8~48h,且均经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10~72h无效。二、手术要点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009年4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探查治疗肠梗阻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0~74岁,平均62.5岁.其中阑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胃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肠癌伴不全性梗阻1例,小肠异物性肠梗阻2例.腹部平片可见数目不等的液平.术前诊断肠梗阻.  相似文献   

5.
王红军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18-1818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胃肠减压、交替灌注石蜡油及番泻叶水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治疗成功,9例无效行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1%。结论:胃肠减压同时交替灌注石蜡油及番泻叶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可避免患者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腹部针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9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包括如禁食、抗感染、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部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临床治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针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肠梗阻的40%~60%。根据国内文献报道,粘连性肠梗阻有10%-25%迟早会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病情急剧变化,伴有肠坏死的肠梗阻手术死亡率为4.5%~30%,单纯机械性肠梗阻24h内手术死亡率为1%。在临床上由粘连性肠梗阻到绞窄性肠梗阻有一个发展过程,一旦发生绞窄致肠管血运障碍.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正确掌握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和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院于1997年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56例.就其资料进行总结,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解除粘连,但腹壁创伤大且发生再粘连率较高,它一直是外科医生棘手的难题。于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15例,女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8例腹部手术后有粘连性肠梗阻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相关症状发生情况,观察护理后活动状态及生活品质.结果 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MUNSH评分、QO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中,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改善患者活动状态及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肠排列内固定法治疗术后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解除梗阻 ,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 ,甚至多次手术。作者在近 5年中 ,采用肠排列内固定法 (whute法 )治疗术后肠梗阻 ,效果较理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本组 4例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9~ 4 6岁。均属于腹部手术后引发的小肠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2例为早期术后肠梗阻 ;另 2例术后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 1例为克罗恩病 ,其余为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全部病例均经过非手术治疗 ,无效后方施行肠排列内固定术。1 2 手术方法 进腹后 ,松解肠粘连。如有粘连成团的小肠 ,在小肠…  相似文献   

11.
杨小龙  张鹏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75-147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几年来14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案和效果。结果:本组14例中,均痊愈出院,1例病人术后5d出现腹痛、腹胀,经保守治愈。随访至今,未见肠梗阻复发症状。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损伤轻、术中暴露好、术后恢复快、再粘连几率小,是术后肠粘连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相同,包括抗感染治疗,禁饮、禁食、肠外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结果观察组置管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腹部平片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沉恢复时间和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愈3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2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8%。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靠,疗效迅速且显著,避免了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221例入院诊断为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11)、鼻胃管(n=110)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治愈率、有效率及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与鼻胃管相比,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增加。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并降低中转手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变严重程度与腹内压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内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在入院后每隔8h采用间接法测量腹内压,不干预治疗方案。结果:手术组患者的腹内压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绞窄的腹内压明显高于非绞窄(P〈0.01)。结论:腹内压的变化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粘连性肠梗阻常规进行腹内压的监测,不但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而且可辅助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激素等综合治疗后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粘连性肠梗阻1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普外科急腹症的多发病之一,粘连性肠梗阻又是机械性肠梗阻的首位[1]。从1980年至2000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43例,就其诊疗体会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43便病例中男94例、女4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37岁。病史最长者30年,最短者3d。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黄术灌肠液联合奥曲肽善宁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取奥曲肽静脉持续泵入,观察组采用黄术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奥曲肽静脉持续泵入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观察组治愈4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症状改善起效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术灌肠液联合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治疗疗程上较单纯使用奥曲肽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任忠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37-1438
目的:观察松解汤辅治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主要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和静脉营养支持等方法治疗,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松解汤。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2.73%,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治愈率45.45%,总有效率75.76%;治疗后腹痛和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松解汤辅治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指肠袢间相互粘连或粘连带压迫肠管所致的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主要采取保守治疗,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操作过程对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有较大影响,术中的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有利于手术操作,改善患者预后。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梗阻的诊断及其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2013年期间55例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55例肠梗阻患者中,MSCT正确报告52例梗阻部位,准确率为94%;梗阻原因有50例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相同,其符合率为91%,其中有17例粘连性梗阻,11例肠道肿瘤,4例肠扭转,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肠套叠,3例粪石性梗阻,1例结石性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动力性肠梗阻,1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小肠内疝。结论 MSCT能快速准确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