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淋病继发前列腺炎、附睾炎64例分析宜宾地区第一人民医院(644000)赖建平陈举良临床资料自1986~1997年,我院收治淋菌性尿道炎后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64例,年龄16~62岁,其中附睾炎46例,前列腺炎26例,精囊炎2例,占同期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2.
慢性精囊炎虽少见,但患者很痛苦。慢性精囊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不能相提并论。本文着重讨论治疗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2~1997年,笔者共治慢性精囊炎11例。年龄36~65岁。均有反复血精史,一侧或两侧下腹疼痛反复发作,经多种抗生素、中医中药治...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常与后尿道炎、精囊炎同时存在,是泌尿生殖系感染的重要根源。尤其合并阳萎、早泄等性功能障碍者,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单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静脉点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2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特点发病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西药治疗其效果不甚满意,易于复发,同时易激发其他炎症,如尿路感染,精囊炎、附睾炎等。自拟疏肝清浊化瘀汤治疗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为成年男性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更多的见于青壮年,本病往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或附睾炎同时并发。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但以慢性前列腺炎为多见。慢性患者绝大多数无急性过程,仅极少数可由急性迁延而成。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就其临床表现来看,属于祖国医学的“淋证”“浊证”范畴。自开放以来发病者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匡宗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4):3832-3832,3834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局部用药,即前列腺包膜下注射及尿道灌注给药,联合全身用药即静脉或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264例患者治愈201例(76.1%),好转48例(18.2%),有效率94.3%。治疗后随访6—12个月,12例复发。结论前列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男性成年人的常见病,往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副睾丸炎同时并存,单纯采用西医疗法,往往收效不佳,顽固难治,使患者身体和精神长期遭受痛苦,给临床医治增加困难,笔者根据本人三十多年运用活血祛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谈谈体会供同道参考、斧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20例慢性前列腺炎,采用中药合并直接注射法治疗,治愈率达90%。该法充分发挥了中药整体治疗及抗生素对前列腺炎的病因治疗作用,对慢性前列腺炎尤其对一些难治性及顽固性前列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壮年最为多。本病很少单独发生,往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及附睾炎伴发。临床上分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后者尤为多见。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顽固而难治,又易复发,有的病程可迁延数年或十数年不愈,给患者带来不可言喻的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淋”、“浊”范畴。淋者,小便点滴而涩痛,浊者,小便混浊,茎中热痛,尿后、便后尿道有白色黏液排出。笔者根据我县名老中医李氏多年来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4种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竞芬  张少君  何爽 《中国热带医学》2006,6(2):276-276,258
目的 评价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超短波治疗12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相关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愈率为58.1%,显效率为25.8%;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WBC数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2,P〈0.01),且前列腺炎患者各种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 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理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心理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3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仅应用抗生素及中成药等治疗;实验组76例,除应用上述综合性治疗外,还应用心理认知治疗。结果①13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SCL-90总分平均值及阳性因子分高于我国常模(P〈0.01);其中因子分1项阳性者107例(78.7%),因子分2项以上阳性者29例(21.3%);②心理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P〈0.05)和有效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因素是前列腺炎症状加重和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辅以相应的心理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 ,病程长、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常与后尿道炎、精囊炎同时存在 ,是泌尿生殖系感染的重要根源 ,尤其合并阳萎、早泄等性功能障碍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前列腺的感染性炎症又可能是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的原发灶 ,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我院从 1993年 - 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5 6例慢性前列腺炎收到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慢性前列腺炎 5 6例 ,年龄 2 6~ 6 4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3个月~ 3年 ,多数在数月以上。婚姻状况 :已婚 5 1例 ,未婚5例。2 诊断标准根据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中西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例,疗效较满意,无副作用,可降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加卵磷脂小体的优点,故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有效率达88.88%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电化学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不同库仑量电量的使用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7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不同库仑量的电化学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4周按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的各项指标及前列腺按摩液中的WBC记数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库仑量的使用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结果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库仑量越大,疗效越显著。结论不同电量的使用,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不同,应按不同的年龄组及生育要求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高频透热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21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临床治愈163例,占50.78%,显效112例,占34.89%,有效27例,占8.41%,无效19例,占5.91%。结论 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高频透热联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 用丁胺卡那霉毒、别嘌醇及特拉唑嗪联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76例。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6个月~1年随访,53例患者盆腔、会阴疼痛不适及前列腺液从尿道外口流出症状消失,23例患者好转,很少复发。结论 综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很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4例张肇峰,孙炳超(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系的一种症状复杂、病程迁延、治愈困难、常易复发的疾病,近年我科对124例慢性前列腺炎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况测评与心理咨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况的测评及心理咨询,探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进行测评,按相关标准筛选阳性的心身症状。对心身症状阳性者进行五个方面的心理咨询,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例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同时选择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日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七日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结果本组480例,治愈296例,好转114例,无效70例,治愈率61.67%,有效率85.41%,无效率14.58%。结论七日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佳。  相似文献   

20.
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抑郁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凡  冯琪 《四川医学》2006,27(7):700-70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的情况及不同影响因素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抑郁状态发生情况。方法对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Zung量表调查。同时选择56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有28例(38.89%)出现抑郁状态,对照组有4例(7.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组有20例(50.00%)出现抑郁状态,非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组有8例(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层次及已婚未婚者问的比较。均未发生显著差异。结论抑郁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一个并发症。慢,巨前列腺炎是一个具有明显心理因素的身心痰病,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及早进行心理状态分析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