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应用奥曲肽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效率分别为:90.63%(29/32),71.88%(23/3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比应用奥曲肽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采取内镜联合药物诊治的疗效,评价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收入的7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涉及的资料,均开展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分析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对比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P <0.05,统计学存在数据分析意义;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属于再出血独立且危险的相关因素,血钠浓度和白蛋白浓度是再出血保护因素。结论将内镜联合药物诊治应用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存在确切效果,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鼻胃镜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钡餐透视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对照组56例。实验组采用鼻胃镜对上消化道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普通胃镜对上消化道进行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引起的不适反应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不适反应轻,并发症少(χ2=0.843,P<0.01)。结论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采用鼻胃镜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经内镜下结扎疗法(EVL)和内镜下注射硬化疗法(EIS)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预防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现将两种方法治疗的86例病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与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患者胃黏膜病变及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进行Child—Push及MELD分级。结果149例肝硬化患者中,47例发生PHG,内镜表现以马赛克样改变、猩红热样疹及蛇皮样病变最为多见,常发生于胃底及胃体。PHG其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必备条件,PHG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肝硬化PHG无特征性临床表现;PHG内镜特征明显;确诊PHG需通过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消化内科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活动能力评价的指标.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反馈的有关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和权重的资料,建立消化内科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活动能力评价体系.结果 最终确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活动能力评价的指标共13项.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较高,权威系数为0.91,协调系数为0.289-0.476.结论 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消化内科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活动能力评价指标,为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44 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行内镜下食管静脉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为95.45%(42/44).随访1年中,患者复发1 例(2.27%),为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无死亡病例.治疗后胸骨后疼痛39 例,低热13 例,早期再出血2 例,早期再出血患者经治疗后出血较快停止,无1 例出现食管狭窄.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慢性肝病患者最凶险的合并症之一,笔者在内镜下行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危重的并发症,病情十分凶险,病死率高.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70%,反复出血发生率为80%[1].我院消化科内镜中心采用经胃镜组织胶注射联合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术(EVS)、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康复及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5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门静脉血流及内径情况、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门静脉、脾门静脉血流、内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36.67%(11/30)较对照组10.00%(3/30)高(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16.67%(5/30)较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40.00%(12/30)低(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能调节患者门静脉血流变化,改善静脉曲张情况,减少再出血。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性胃病62例胃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内镜学的改变与临床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肝功能改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的肝功能Child分级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均差异显著(P〈0.05)。表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病变程度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也逐渐加重,并发胃黏膜出血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2.
邹勇  淦勤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59-159,16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0例患者与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未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  相似文献   

13.
王玲  刘青  丁凌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306-3307
肝硬化失代偿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反复出血,单靠药物治疗预后差,且易反复。笔者对经内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套扎术30例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内镜学的改变与临床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肝功能改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的肝功能Child分级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病变程度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呈正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也逐渐加重,并发胃黏膜出血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晚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以往应用止血药、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气囊压迫、内镜下治疗等措施,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止血。近年来,我科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特利加压素(三甘氨酰基赖氨酸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其以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生长特征、可能机制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98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变化,观察癌栓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同期入院的106例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93.9%的癌栓以主瘤作为基部在肿瘤同侧门静脉内生长,6.1%的癌栓在肿瘤对侧门静脉内生长,癌栓以门静脉壁作为支架逆血流、离心式发展。大多数癌栓患者食管胃底静脉表现为轻度中度曲张,重度曲张均10%以下,与单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相吻合。结论门静脉癌栓生长具有离心、同侧发展的特征;癌栓形成可加重门静脉高压,但短期内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及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76例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内镜下用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并用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后用内镜复查,观察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效果,近期止血率为100%,早期出现再次出血的患者仅占2.6%,后期出现再出血的仅占1.3%.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并发症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远期出现再出血的占3.9%,静脉曲张再次复发的占9.2%.结论:经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和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效,及时,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药物用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对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内镜治疗,于1个月后复查时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可增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感染率明显增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早期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多个国内外指南已经推荐口服或静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于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