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19岁,X线号115220,胃镜号89883。因上腹痛伴反酸、恶心、呕吐1个半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曾进食过柿子500g,同时饮“米酒”500ml,半个月后开始出现上腹胀痛不适伴反酸、恶心、呕吐,在某医院治疗无效。体查:痛苦面容,剑突下压痛,上腹正中可扪及一拳头大小之肿物,质硬。余无特殊。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胃内有7.0×7.5cm肿物;胃镜检查见胃内有9.0×8.0×7.0cm黑黄颜色不均之椭圆四块,表面凹凸不平似有包膜,质韧,可移动,并见胃体上段小弯侧1.0×1.0cm深溃疡,诊断“胃石并胃溃疡”。纤维胃镜下用活检钳3次破石,经反复钳切,咬割、穿刺破坏包膜,将胃石破碎成小块,术后给予雷尼替丁及胃复安口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岁,上腹部肿物伴恶心呕吐1月余入院.体检:腹软,空腹时腹部剑突下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3cm,质中,边界清,能移动,无压痛,肠鸣音正常.B超:在胃腔内可见一4.6×4.1cm 强回声团,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B 超提示:胃内结石。拟诊胃结石.术中见:胃内有一结石大小均5×4×3cm~3,质中韧性较强,将整块结石顺利取出,结石重量50克,术后痊愈出院,诊断:胃结石。讨论此患者因空腹吃柿子多个,一个月后在胃内形成结石.胃石因患者空腹多吃  相似文献   

3.
地瓜胃石2例     
植物性胃石以往多在产柿区发现,近年来,胃石谱有所扩大.本文报道的两例为过食烤地瓜所致.1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门诊以“急性胃炎”收入院,询问病史:1月前吃烤地瓜一次约1500克,食后4天,出现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等.体检:腹胀以胃区为主,上腹部压痛明显,未们及肿块.B超检查:肝.胆、胰未见异常.X线表现,吞钡后,见到半透明状,可移动性充盈缺损,表面可见断续性的钡斑及钡条纹,约为7Cm×8Cm,在胃小弯部贲门下,其粘膜粗细不均匀,移动性较小.X线诊断为胃内肿物?胃石.进一步行胃镜  相似文献   

4.
1 患者 ,女 ,33岁 ,因“上腹部疼痛二十天 ,伴腹胀”来院门诊检查。因二十天前进食较多柿子后逐渐出现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 ,进食量减少 1 /3(每天进食 4- 6两 ) ,体重下降 2公斤。查体 ;消瘦病容 ,左上腹压痛 ( )。胃镜下见 :胃底部有中等量积液 ,抽吸胃液 ,胃体腔内见一个大小形态约 4cm× 7cm灰白色肿物。表面嵌灰白色颗粒状“结石” ,上起于胃体与胃底交界处 ,下止于胃角上 2cm处左右 ,占据半个胃腔 ,胃镜不能推动。用活检钳将胃石分次勒断三部分并取标本送病检。胃体部可见多处充血、水肿、糜烂。胃窦粘膜红白相间 ,表面粗糙…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报告经病史、X线钡透拍片确诊胃柿石1例,胃山楂石2例,经服用自拟中药胃石汤,平均服4剂胃石消失。例1,女,72岁。上腹剧痛伴呕咖啡色胃内容物24小时入院。有空腹上腹痛史30年。钡餐透视诊断为:“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近3年来上腹痛加重牵涉两肋,嗳酸,饮食不慎时加重。空腹时本人可触到上腹有拳头大坚硬包块,能  相似文献   

6.
胃平滑肌瘤系发生于胃壁的良性肿瘤,位置较为固定。 而胃石则是胃内异物,特点是在胃内移动范围大,二者一般 不易发生误诊。我们曾遇到1例胃平滑肌瘤因其移动范围大 而致误诊为胃石,现介绍如下。 例:男,74岁。3个月前自觉上腹部不适,时而隐痛, 进食后胀满,反酸暖气,无恶心呕吐,无消化道出血病史。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6年:月收治“胃重复畸形”患儿1名,现报告如下。 某女,8.5月,间断性呕吐1月余,呕吐物为胃内未消化食物,逐渐消瘦,便秘,量少。查体:患儿轻度营养不良,上腹膨隆,于胃区可触及一5×5cm大小囊性肿物,光滑可移动。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胃窦大弯侧有一向胃腔内突出的类圆形肿物,约5×5cm大小,幽门变形狭窄、钡剂通过缓慢:B超示:上腹囊性肿物。给以保守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疑诊“胃重复畸形”,行剖腹探查术,剖开胃大弯侧,见有一6×6cm大小空腔,内有胃液近200ml,且囊肿与胃同壁。术中诊断为“胃重复畸形(囊肿型)”。行重复壁切除粘膜剥脱术,残腔缝闭,探查余消化道无异常,术后病理回报为正常胃壁,术后恢复佳,痊愈出院。术后3月随访进食正常,体重增加,无不适症状。 讨论:胃重复畸形为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991年wendel首先报告此病,国内  相似文献   

8.
胃柿石在临床上少见,巨大胃石可被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性,50岁。以反复上腹部隐痛4个月入院。入院前四个月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隐痛,无规律性,偶向背部放射。无反酸、嗳气。体重下降。检查:消瘦,左锁骨上黄豆大淋巴结一枚,活动。心肺正常。腹部哜上方见直径3cm 之隆起,该处触及8×6×5cm~3椭圆形肿块。表面不平,边界清楚,质硬,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肝功能、血、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X 线钡餐检查:胃体垂直部见一椭圆形肿物,边缘光滑,似由胃大弯后侧壁长出,肿物上缘突向胃底,钡剂多向肿物小弯侧前方流下,胃角切迹处见一龛影,2.5×1cm~2大小,见粘膜痕迹向龛影集中。X 线诊断:胃体垂直部肿瘤(平滑肌瘤或肉瘤);胃小弯垂直部溃疡。  相似文献   

9.
柿胃石是胃内异物的一种 ,是最常见的胃石之一。它是进食大量柿子 ,特别是未成熟去皮的柿子时 ,柿子中所含的果胶、天布醇、红鞣质等与胃酸作用后可形成凝块 ,经胃的机械碾转形成团块。临床上 ,我们碰到下列几种柿胃石患者 ,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病案一 :刘某 ,女 ,40岁 ,因食入软柿子四个 ,次日出现恶心、呕吐、脘腹胀痛、食欲减退。 1月后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柿石后来院治疗 ,查胃部有 4× 3× 5cm3 大的包块 ,压痛明显 ,活动度大 ,舌苔白腻 ,脉沉。采用行气散结 ,消积化滞 ,通腹泻下之法 ,方选大黄 10 g ,枳实 10g ,厚朴 10 g …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8岁,因脐部巨大肿物7年,左腹股沟肿物5年,于1974年3月23日入院。其母代诉:患儿出生后脐部不断“渗水”达两个月,11个月后发现脐部突出一拇指大肿物且逐年增大,平卧或加压时肿物“消失”。至入院时肿物已与头等大;且内容物不能完全还纳。患儿活动即感气喘,口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中载有三个承气汤方,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张方都是针对“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包括胃和大肠两腑,阳明证则包括经证和腑证。阳明经证是指无形的热邪盛于经(脉),热多散漫,主要症状是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一般称为“四大”;阳明腑证则是指有形的燥屎与热邪相结于腑,热实集结,其主要症状是腹满痛、不大便、潮热、谵语、脉沉实等。也可以说:经证偏重于热,有热无结;腑证偏重于燥,有热有结。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阳明腑实证的病机主要是热邪与燥实结聚于肠,致使腑气不通,…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于后世颇有影响。今就张氏的大气下陷证略作议论。“大气下陷证”,见于张氏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大气”一词出于《内经》。《灵枢·五味》篇说:“谷始入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  相似文献   

13.
<正> 国内植物性胃石迭有报道,如胃内植物球,胃柿石等,到1983年已报道植物性胃石57例,1985年其后又报告一组黑枣团症30例。胃柿石及黑枣团占植物性胃石的首位,其它有食用椰子、豆类、海带等引起者。本文报告山楂形成胃石2例,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山楂形成胃石体外实验观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0岁。因右侧阴囊内肿物两年,于1992年1月2日就诊。就诊前一月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内有拇指头大肿物,肿物渐增大至拳头大,行走不便,胀痛。检查:右侧阴囊内如成人拳头大肿块,质软,轻度压痛。睾丸副睾丸扪不清,透光试验(+)。临床诊断: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在局麻下手术探查,术中见右侧阴囊内有6 cm×4 cm囊性肿块,  相似文献   

15.
男孩,3岁,生后即发现腹部较膨胀,6个月时发现上腹部有一硬性肿物逐渐增大,但进食良好,无呕吐、便血等症状。1岁时在他院诊断为胃畸胎瘤行胃部分切除并证实诊断,术后10天出院,以后体重渐增。出院后1年发现左胸前有一肿物,日渐长大,3~4个月以来迅速增至成人拳大。在当地诊为“肋骨恶性肿瘤”而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营养中等,左上胸腋前方隆起一半球状肿物,直径约8厘米,固定、无压痛、质硬,肿物局部皮肤色泽正常,左肺呼吸音正常,左上肢活动自如,左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其他部位均无异常发现。X线片示左  相似文献   

16.
胃良性间叶瘤尚属少见,我们遇见一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岁。间歇性上腹疼痛,黑便3年余。入院前因类似症状于当地就医,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对症治疗,至今未愈。本院拟“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住院。查体除轻度贫血外貌外,余无特殊。 X线检查:腹部平片示胃泡影内不规则钙化灶、胃肠钡餐见食管下端及贲门狭窄,钡剂通过狭窄段不畅,呈间断现象,狭窄段以上食管扩张,食管下端及贲门酷似萝卜根样;胃底呈类园形的充盈缺损,约8.O×9.5cm大小,边缘光滑,表面无凸凹不平,不同体位观察,该影仍固定。X线拟诊:①食管贲门失弛缓症;②胃底占位性病变,胃石可能性大。 手术及病理所见;肿块于胃底长出,基底较宽,紧贴于胃壁,约10×9.5cm大小,表面较光滑,质地硬;肿瘤侵及贲门和食管下端,长约4cm。切开肿物见中央有钙化或骨样组织。病理报告(病理号:9110754):胃壁良  相似文献   

17.
我院曾收治一例先天性耳廓重复畸形,现报道如下: 患儿女,1(8/12)岁,因颈部两侧对称性扁形肿物渐大一年零八个月。于1990年11月入院。患儿出生时即见颈两侧中上部各有一对称性的扁形肿物突起皮肤。大小如半个花生米大,柔软。扪及内有硬性物。无任何症状。肿物随年龄增长而向外呈扁形增大。母亲怀孕时无毒物接触史。入院查:发育正常,营养佳,两耳廓、耳道、听力均正常。颈两侧距下颌角后下约3cm处各有一个对称性的扁形肿物,约长2cm,宽1.2cm,厚0.2cm。皮肤柔软。扪及内有扁形软骨样组织,硬度如耳廊软骨,深部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其余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认为胃切除术后,植物性胃石的形成并不是少见的合并症,这些胃石由难消化的植物纤维被蛋白质类物质粘连而形成。过去,胃石全系手术摘除,但有很多胃切除术后胃石病人作非手术治疗。在过去20个月中,作者采用了含植物纤维素酶的制剂治疗胃切除后胃石四例。在过去十五年内,胃切除术后植物性胃石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虚里不是心尖搏动处,而是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左乳下”才是真正的心尖搏动处。结合《内经》原文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虚有空虚不实之意;里有处所、部位之意。虚里即体内胃部空虚无穴的部位。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虚设为“虚里”.“左乳下”是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原文中的两个“其”字,通常多认为是指“虚里”而言,而文章认为两个“其”字都是指“左乳下”而言。长期以来,人们误将“虚里”当作“胃之大络”的代名词。把“虚里”解释成“胃之大络”.文章认为“虚里”是“点”概念,而“胃之大络”是“线”的概念,“虚里”并不是“胃之大络”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关于胃内巨大结石(巨大胃石),至今国内外仍缺少一种公认的、明确的定义。参考国内相关文献及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看法[1],我们将大于3cm,不能经幽门自然排出的胃内结石定义为巨大胃石。近几年来,我院开展了经内窥镜镜下对巨大胃石进行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