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对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5分钟听诊,行右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主动脉弓降部连续测压,术后一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例均获盛典一即刻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7例中除1  相似文献   

2.
自从Masura等 [1]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获得成功 ,近来国内各大医院均相继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于1999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期间及本院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患儿11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对象 :PDA患儿11例 ,其中本院4例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7例 ;男性7例 ,女性4例 ,年龄0.9~7.0岁 ,平均3.5±3.0岁 ;体重6.0~18.0kg,平均11.3±5.5kg;患儿胸骨左缘2~3肋间均可闻及连续性杂音或收缩期杂音 ,均经心电…  相似文献   

3.
l病例资料患者男,6岁,自幼发现C脏杂音,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闻(PDA),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保证治疗安全、有效、损伤小,患儿家属特来我院咨询而收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前胸部轻度隆起,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超声。0动图?..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性心导管术的发展,已有多种封堵器运用于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现将我院成功地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1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经静脉使用 6 F输送鞘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术后 2 4 h和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4 .4± 1.6 mm( 3~8m m) ,6例封堵均获成功。造影示无残余分流 5例 ,微量残余分流 1例 ,2 4 h超声心动图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简便、疗效可靠 ,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PDA封堵术22例,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3天、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22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1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8例(81.8%)动脉导管完全封闭,4例有微量或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3天TTE检查示9例有由左向右的少量分流(一年后完全消失),3个月后TTE随访检查仅发现1例存在微量分流,所有病例左心室直径均缩小,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动脉导管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等;除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应证广,是一种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结果 2例造影示分流完全消失。术后 3d超声心动图示 1例微量分流 ,术后 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 ;另 1例无残余分流。提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全组经导管堵闭PDA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3—54)岁,体重(8~72)kg。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5F、6F或7F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0min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4~72h、1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所有患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杂音消失,10min后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4例完全堵闭(92.3%),2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但无溶血。且48h后超声心动图示该分流消失。动脉导管最狭窄处直径为2.9~12.0mm。术后l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论应用国产Amp1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学明  魏福祥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73-1173,1175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 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结果2例造影分流完全消失。术后3d超声心动图示1例微量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另1例无残余分流。揭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67年Postman等经心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成功后,8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如Porstman法、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Amplatzer蘑菇伞法、弹簧圈堵塞法。前三种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临床已不再应用。目前主要应用后两种,尤其是Amplatzer蘑菇伞法应用最广。目前在国内多家医院已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疗效的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成功率。方法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了解PDA形态、位置,测量PDA最窄处直径。按较所测PDA最窄处直径大3~4mm的原则选取封堵器,采用Amplatzer法对PDA进行封堵治疗。并对合并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缩窄等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年龄(15.6±10.7)岁(1~70)岁,体重6~66(28.2±18.6)kg。PDA最窄处直径2.5~12.0(5.8±2.7)mm。122例中120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98.4%),1例极细小PDA放弃治疗,1例反漏斗型PDA转外科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未见残余分流、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采用蘑菇伞型封堵器对PDA进行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经皮顺行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 8例 ,男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6 .78± 4 .65(2 .5~ 33)岁 ,平均体重 2 6 .2± 1 1 .9(1 2 .4~ 55)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4 .86± 1 .97(2 .0~ 1 0 .0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Amplazter封堵器 ,术后 1 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分流。术后 1天、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封堵成功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 1 0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3例有微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h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随访 1~ 6个月 ,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 0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蘑菇伞状未闭动脉导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蘑菇伞状动脉导管封堵器 (ADO)经导管闭塞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和早期疗效。方法  2 2例病人 ,男 7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2 1(3~ 6 5 )岁。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5 .6 1(2~ 9)mm。应用F6~F7长鞘管经静脉系统输送ADO。结果  2 2例病人均获成功。 13例术后即刻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完全堵塞。所有病人术后 1周心脏多普勒超声显示PDA完全堵塞 ,无并发症。结论 蘑菇伞状ADO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PD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应用蘑菇伞封堵器(patentductusarteriosusoccluder,PDAO)介入封堵特殊类型的PDA30例。结果:30例中巨大PDA5例[最窄径平均12.4±1.7mm(10.1~16.3mm)],细小PDA15例(最窄径平均2.10±0.42mm),外科手术后再通的PDA6例(最窄径平均3.20±0.34mm),伴重度肺动脉压增高的PDA3例[(平均肺动脉压88±7mmHg(75~97mmHg)],合并严重脊柱侧弯畸形1例。对5种不同类型的PDA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均成功封堵。结论:对于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选择恰当的方法可成功封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末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64岁)中ASD 19例、PDA 31例,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测ASD直径及选取Amplatzer封堵器,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推送至左房,先后释放左、右侧盘,心脏超声证实ASD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不影响二尖瓣活动时,再将Amplatzer封堵器完全释放.PDA患者先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测量PDA直径及选择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置于未闭的动脉导管内,重复主动脉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时释放封堵器.结果①19例ASD患者球囊测得的ASD直径为23±6(13~31)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17~40mm,均一次性封堵成功.②31例PDA患者中30例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成功,1例PDA内径达12 mm者用直径17 mm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创伤小、适晦症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19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沅  张立  陈玉成  饶莉  曾智 《重庆医学》2008,37(23):2708-2709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大型记忆合金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型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介入治疗的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26.4±12.8)岁]巨大型PDA患者介入术中与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主动脉造影显示PDA最窄处直径为[11.7±1.7(10~15)mm],其中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为左向右为主双向分流.选用的封堵器腰部直径[20.9±2.4(18~26)mm].PDA关闭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明显下降(P<0.001).随访(4.5±5.4(1~24)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2例1周内有微量残余分流,其中1例3月后消失.结论 应用国产PDA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型PDA疗效好,安全,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应用自制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自制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及早期疗效。方法  5 6例患者 ,男 10例 ,女 46例 ,平均年龄为 (2 3± 18)岁。PDA最小直径为 (5 .5 4± 2 .96)mm。应用F6~F8长鞘管通过股静脉输送封堵器。结果  5 6例患者均获成功。 45例术后 10min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完全堵塞 ,另 11例在术后1周超声检查示无残余分流。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自制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 ,使用安全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ASD封堵术26例,PDA封堵术10例。术结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6例ASD患者共27个缺损,22例ASD球囊最大伸展直径12-32mm,4例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直径>34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3-38mm。24例25个缺损应用24只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成功,成功率92.3%,10例PDA封堵术均获得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呈漏斗型8型,管型2例,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3.5-8.0mm。随访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1例PDA在术后4h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次日消失,病人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12/2008-06我科对婴幼儿PDA78(男28,女50)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年龄8—36(15.8±5.6)mo,体质量7.8—17.5(12.0±4.3)kg;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内径1.5—14.3(4.3±3.1)mm.以蘑菇伞堵堵器行介入治疗.术后24h及1,3,6,12mo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8例患儿中74例(94.9%)封堵器植入成功.1例主动脉造影后PDA粗大(14.3mm),呈C型,采用最大型号封堵器轻易拉过PDA,该例放弃封堵术,转外科手术治愈.1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而放弃封堵.1例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试封堵后30min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反而有轻度上升,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撤出封堵器.1例封堵术后封堵器周围大量残余分流,行外科手术治疗.余74例术后3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52例(70.3%)封堵完全,22例(29.7%)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心脏彩超复查71例(95.9%)封堵完全,3例(4.1%)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mm彩超复查皆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和堵闭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应用蘑菇伞经导管封堵治疗婴幼儿PDA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