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在学校什么时候最不快乐?一旦得知孩子在学校遭遇这样的"语言软暴力",家长该怎么办?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在学校什么时候最不快乐?一次调查发现,高达86%的孩子在遭遇冷嘲热讽和贬抑性的语言伤害时,感觉最愤怒、最无助和最痛苦。调查者发现,以攻击他人的学习能力、外貌、出身为目的的语言软暴力,不仅存在于孩子与孩子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暴力型罪犯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76名暴力型罪犯(研究组)及189名普通人群(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诊断总分的影响。结果人格障碍研究组总评分(41.38±13.05)高于对照组(26.15±14.16),且各分型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教养的方式评分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得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父母的拒绝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的人格诊断问卷总分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r为-0.376、-0.329,P值均0.05),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母亲的偏爱呈正相关(r=0.154~0.363,P0.05);研究组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及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一定程度上影响暴力型罪犯人格特征的形成(P值均0.05)。结论暴力型罪犯人格存在明显偏离,与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洲暴力——一种社会病的暴发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素珍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4)
在美洲,暴力行为正在变成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许多国家,已发展成具有显著特征的“暴力文化”.这种情况正严重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本文分析了暴力行为的原因、程度、后果及干预措施.重点谈到了儿童及青少年参与暴力活动并成为受害者的问题.指出家庭关系疏远、性乱、学校表现不良、有前科、生活在高犯罪区为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积极参与青少年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约束其行为,对改过自新者提供借贷、技术训练、工作机会和法律支持.还提出了减少贫穷、禁止使用枪支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机的普及,一种由于使用者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渐渐出现在白领人群中。
李小姐是一家公司的企划人员,需要和外界频繁联系,手机便成为她形影不离的得力“助手”。最近,李小姐被提升至管理岗位.电话骤然减少。李小姐开始感到焦虑,郁郁寡欢,时不时地掏出电话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是自己的手机在响,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她求助了心理专家,证实这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正>曾读过一篇文章,让我心有所触。作者非常怀念他的父亲,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多说说话,可是儿女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了,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 相似文献
11.
13.
"小三"、"情人"、"出轨"成了眼下社会的热门词汇,我想这些词大部分应该针对的是男性。为什么总是别人的老婆好呢?曾经听过一个已经结了婚的女人这样说,她要跟那些妖艳的女人学习化妆,学习穿衣打扮。大家都问为什么,她说自己老公不喜欢她总是一成不变,一点性感、一点可爱都没有,可见"色女"还是蛮吃香的。 相似文献
14.
想让宝宝成功脱离成人的照顾,进而拥有照料自己与他人的能力,绝对不是梦想!当宝宝逐渐长大之际,妈妈就得把握时机启蒙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逐渐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