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组鼠疫组分疫苗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的毒理学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对重组鼠疫组分疫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将疫苗1次给予小鼠后,观察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及小鼠对该药物的最大耐受量。分别进行小鼠和豚鼠的异常毒性试验,观察动物有无异常反应,7d后每只动物体重变化。进行家兔的局部刺激试验,注射给药后对动物和注射部位进行肉眼观察,取注射局部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进行豚鼠的全身过敏试验,将致敏的动物静脉快速注射攻击,观察豚鼠有无过敏症状。 结果2种浓度疫苗经腹腔和皮下2种途径注射小鼠,均未引起小鼠的异常症状和死亡,小鼠对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000μg/kg。小鼠和豚鼠的异常毒性试验表明,注射后7d每组动物均全部健存、无异常反应,且7d后每只动物体重均有增加,均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要求。局部刺激试验中疫苗对家兔注射局部皮肤未引起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身过敏试验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 结论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异常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和全身过敏试验毒理学实验结果显示,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用皮下注射的途径进行免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类药物之间交叉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之间交叉过敏反应性 ,并分析交叉过敏反应与药物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霉素过敏者血清 397例。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 (radioallergsorbenttest,RAST) ,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 8种主、次要抗原决定簇 ,分别为青霉素G(BPO、BPA)、青霉素V(PVO、PVA)、氨苄西林 (APO、APA)和阿莫西林 (AXO、AXA)特异性IgE抗体 ,分析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种类与过敏药物的关系。结果 :397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 2 34例 ( 5 8.9% )。 1~ 8种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良的婴幼儿青霉素皮内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为婴幼儿做青霉素皮内试验时,因患儿不配合、个人的手法掌握等原因造成注射过深、过浅以及注射剂量不准确,从而影响皮丘的外观和对皮试结果的判断,甚至要重新注射,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也给患儿带来了痛苦。2002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一种改良的方法为婴幼儿做青霉素皮内试验,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人肌肉注射青霉素产生的假性过敏现象大多数发生在门诊就医的患者中间,发生年龄一般为18~3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注射前患者青霉素皮试为阴性,均无青霉素过敏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外科手术病历321份,对以上病历的用药品种、给药时机和持续给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调查病例(100%)均使用了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37.7%)、青霉素类(33.0%)和氟喹诺酮类(24.6%),预防性用药的给药时机为术前2h内的仅占24.6%,持续用药时间不合理者高达68.2%,预防性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比例也高达69.5%。结论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管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腰穿椎管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抗真菌药,配合全身给药的方法对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3例,复发1例,1例因经济问题放弃住院治疗而失访。结论糖皮质激素早期椎管注射配合全身给药,可减轻中毒症状和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降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减轻脑膜粘连、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宣肺解毒颗粒剂(宣肺)的杀菌作用。方法:体外抗菌试验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等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为被测试菌,以抗病毒口服液、青霉素钠和硫酸链霉素作为对照,测定各试验用药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体内抗菌试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以评价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即先分别对小鼠灌胃给宣肺大、小剂量5d,并以无菌蒸馏水为阴性对照、腹腔注射青霉素为阳性对照,于第5d给药1h后用5%胃膜素液稀释的1…  相似文献   

8.
李仁仙 《医学信息》2010,23(5):1254-1255
目的 评价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0例,入院后随机分组:35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治疗;3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脑疝、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亦未出现黄疸、末梢神经炎等药物明显副作用.结论 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不但疗效佳,而且也比较安全,可以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成熟的有机反应,通过修饰其结构,合成了系列岩白菜衍生物。在本研究中对岩白菜素(1)及其衍生物2,3,4的止咳、祛痰活性进行初步筛选,以期对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在镇咳实验中,腹腔注射给药半小时后.喷入17.5%枸橼酸溶液,记录豚鼠咳嗽的潜伏期,观察豚鼠咳嗽次数。在祛痰实验中,灌胃给药后,用玻璃毛细管插入麻醉大鼠气管内,观察给药后2小时痰液分泌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关节腔内用药作为骨科领域一种较为常见的用药方法,疗效显著,同时存在一定并发症。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患者对手术恐惧的心理,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手段,但也有些专家认为由于药物注射时无菌条件限制,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会增加关节内感染的概率而持反对意见。目的:总结近年来通过关节腔内给药方式使用的药物、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阐明关节腔内给药在骨科相关领域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万方中文系列数据库检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关于关节腔内给药在骨科相关领域临床应用的文章,检索词为"intra-articular,injection,orthopaedics,tranexamic acid,hyaluronic acid,corticosteroid,drugs,关节腔内给药",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较旧和重复性研究。共搜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3篇。结果与结论:在骨科相关领域中,关节腔内用药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有效,但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关节腔内注射止血剂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失血量并且经济、安全;关节腔内注射关节润滑剂能够减少关节内摩擦,改善关节腔内粘连,可以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保守方法。而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类药物可以治疗炎性关节炎,短期疗效明显,但由于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大,现已不推荐使用。关节腔内注射镇痛药物及其他药物利弊并存。总之,关节腔内用药疗效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骨科医生应掌握好适应证,合理应用相关药物,且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制定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关节腔内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霉素皮试与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性 ,评价皮试的准确性与特异性 ,改进和完善该类药物过敏的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种过敏病人血清 ,共计 2 5 9例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 (ra dioallergsorbenttest,RAST)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率为 62 .2 % (1 61 / 2 5 9) ;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组之间特异…  相似文献   

12.
牙周局部用碘酚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关键词碘,过敏1病例报告男,67岁,兰空干休所离休干部,患者原属过敏体质,对青霉素,地塞米松,扑尔敏等药物过敏。患者于1992-06-10来我所就诊,因牙周炎局部外用酚碘液后10min烦躁不安,脉博108次/min,血...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肌肉注射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给药方法,其注射药物剂量少而准确,注入人体肌肉组织内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对抢救危、急、重患者及不能经其它途径给药的患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基本技术操作,也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可是在肌肉注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患者眩晕虚脱的发生,现就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肌肉注射时所发生17例患者眩晕虚脱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59例门诊退药处理及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明华  梁茂本 《医学信息》2004,17(6):379-379
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2002)24号文什《医院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还这一规定的目的是杜绝假药、劣药流入医院.确保医院药品的质量,维护广大患者的利益。但在实际上作中.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如青霉素过敏).要一律禁止退药.势必会影响患者的一些利益:为此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实体肿瘤抗癌药物疗效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分别建立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肿瘤内药物输运的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单次快速注射和等时间间隔三次快速注射时肿瘤间质组织药物浓度Ct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小鼠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抗癌药羟基喜树碱(HCPT)单次快速注射和等时间间隔3次快速注射,观察其肿瘤内药物平均浓度。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动物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总量药物,等量等间隔的三次给药,肿瘤间质组织药物浓度Ct高于单次给药。动物实验的实测结果相同。结论3次给药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次给药。集中参数模型基本能够定量反映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种相关影响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相关的建议,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对100例近5年在我院门诊与住院的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跟踪调查,从患者自身的因素、用药的方法、给药的方式3方面的原因入手进行综合的分析。结果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复杂,机制多样,与很多因素有关,表现的方式也千变万化,同一种药对不同的人产生的药理作用不同、不同的药更是会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结论要加大对各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快速高效的对各种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监测、找好科学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中心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C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治愈率为96.7%,B组治愈率为90%、C组治愈率为66.7%,A、B两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组为13.3%,明显低于C组23.3%(<0.05)。结论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肯定,可作为早期梅毒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8.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青霉素过敏的次要抗原决定簇,与过敏休克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对女贞子主要成分之一齐墩果酸(OLA)对6-APA-BSA致敏豚鼠过敏休克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OLA50,100mg/kg两剂量组全程给药可明显降低致敏豚鼠过敏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致敏对照组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时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其中以41~60岁患者居多,占(31%);涉及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分别占总比例的(38%)、(29%)、(24%),其多数累及损害皮肤及其附件,占(23%)。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球形实体肿瘤中生理参数对药物输运的影响,以及探讨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注射方式。方法 设肿瘤中毛细血管网成球对称分布,肿瘤中的毛细血管表面积和肿瘤体积之比为半径的函数。肿瘤间质为多孔介质,化学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间质,在肿瘤间质中输运满足扩散方程。肿瘤外正常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药物能被淋巴管吸收,药物输运采用改进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肿瘤中各部位药物浓度维持在最小药物浓度MEC水平以上的时间曲线面积(AUC)来衡量药物的效果。结果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P,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D,AUC的值均增大。在给出的六种给药方式中,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它们的AUC值最大。结论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以及采用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