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预测肺泡巨噬细胞单层的体外摄取.方法:以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单层为体外模型,用磷脂膜色谱,脂质体/水系统评价药物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分别表示为lg k_(1AM),lg D_(L B,7.4),用正辛醇/水系统测定参考的疏水性参数(lg D_(O/B,7.4).结果:lg D_(L B,7.4)(r~2=0.93)比lg D_(O B,7.4)(r~2=0.65)具有与lg k_(1AM)更显著的相关性.lg k_(1AM)和lg D_(L B,7.4)均 比lg D_(O/B,7.4)与细胞内药物的蓄积度有更好的相关性.但对于由5个两性喹酮抗生素和奎尼丁组成的受试集合,三者均与药物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具有相近的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磷脂膜色谱和脂质体/水系统给出相似的亲脂性测量尺度,且均与正辛醇/水系统区别有显著性.与疏水性参数相比,膜亲和性是更有效的肺泡巨噬细胞内药物蓄积和结合的预测参数.  相似文献   

2.
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已有多年,然而众所周知多层脂质体(MLV)的药物包裹率很低,这是由于用薄膜法制备时,将水溶液加至类脂膜中,穿透干燥类脂膜使磷脂水化,由于脂相和水相间的表面积小,在形成脂质体膜时,水溶液中的药物不能密切与类脂质接触,因此药物包裹率低。逆相蒸发法(REV)克服了包裹率低的问题,在形成膜时增加类脂和水相之间的表面积,它将水滴乳化在有机相中(W/O乳剂),再形成脂质体。在W/O乳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正电性多肽copoly(Lys/Tyr)(CPLT)在模拟生物膜上的透过性。方法 ①配制由卵磷脂(EPC)、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大豆磷脂(SBPL)组成的二分子磷脂膜。②Zeta电位测定法(zeta potential method,ZP)测定由上述磷脂组成的脂质体在加入CPLT后的膜表面Zeta电位。③园二色谱法(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cvscopy,CD)检测CPLT分子与磷脂膜作用时的构象情况。④电生理学方法(electrophy siology tech—nique,ET)测量CPLT分子在磷脂膜上引起的跨膜电流。⑤荧光光度分析法(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FS)检测CPLT分子与磷脂膜的作用过程中的荧光强度变化。⑥共焦点激光扫描显微分析法(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研究CPLT在磷脂膜上透过及其相对透过效率。结果①随着CPLT的加入和其浓度的增加,磷脂膜Zeta电位逐渐增加并趋向饱和。②CPLT分子在水相取β-sheet构象,当与磷脂膜结合后,其β-sheet构象的波峰发生红移,但构象基本不变。③CPLT分子能在一定浓度和一定外加电压条件下,透过二分子磷脂膜引起膜电流。④CPLT与磷脂膜的作用可分为三步:第一步,CPLT分子吸附于磷脂膜上;第二步,CPLT分子通过磷脂膜的疏水区;第三步,CPLT分子从二分子膜的内膜解吸,进入膜内水相。⑤CPLT分子在磷脂膜上的透过效率主要决定于磷脂膜的组成,在磷脂膜中存在带负电性的磷脂时可降低CPLT分子在磷脂膜上的透过效率。⑥在最初的CPLT分子与磷脂膜的相互吸附过程中,CPLT分子与磷脂膜间的静电作用力起主要作用。结论copoly(Lys/Tyr)分子能透过二分子磷脂膜,其透过效率主要决定于磷脂膜的组成。在最初的肽一膜吸附过程中,当存在静电作用力时,静电力起主要作用,疏水效应次之。  相似文献   

4.
脂质体载水溶性药物出现的共同问题是药物的包封量低、稳定性差。本文以甲硝唑(Ⅰ)为水溶性药物模型,进行疏水性结构修饰,得其肉豆蔻酸酯(Ⅱ)前体药物,分别进行Ⅰ和Ⅱ的脂质体研究,结果表明Ⅱ在脂质体中的包封率较Ⅰ提高10倍以上,渗漏速率降至十分之一,制成含Ⅱ的脂质干膜,经超声分散,可得合乎要求的重组型脂质体,为解决脂质体载药的稳定性问题提供有效途径。体外抗阿米巴原虫试验,镜检观察到载药脂质体进入阿米巴原虫的细胞内,且100%抑制原虫所需剂量Ⅱ脂质体是Ⅰ游离药的二分之一。因此药物疏水化修饰是解决脂质体载水溶性药物稳定性问题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两性分子与有序磷脂膜的作用模式。方法 分别使用磷脂膜色谱和正辛醇 水系统测定药物的膜亲和性和疏水性参数。结果 两性分子与有序磷脂膜存在吸引性极性附加作用力 ,其测定的膜亲和性参数要明显比由疏水性参数预测的值高。结论 结合两性分子复杂的微观质子平衡 ,不仅其中性、阳性而且两性的微观离子可能通过匹配的构象和能量有利的作用模式而有效的分布到有序的两性磷脂膜中 ,并且后两者的分配产生了与有序磷脂膜的吸引性极性附加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岛素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研究胰岛素对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脂质体对胰岛素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胰岛素诱发包埋钙黄绿素脂质体的泄漏。结果 胰岛素对粒径为170~190 nm的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影响不大,胰岛素的酪氨酸基团对中性磷脂膜插入不深,胰岛素与磷脂发生作用,在进入脂质体双层过程中扰动脂质体膜,导致钙黄绿素泄漏,随着多肽浓度的增加,脂质体所包封的钙黄绿素的泄漏加快。结论 多肽或蛋白类药物,例如胰岛素,可以通过亲水或疏水的相互作用扰动脂质体的结构完整性。对多肽与脂质体包封的过程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孙进  程刚  何仲贵  王淑君 《药学学报》2003,38(9):702-706
目的使用磷脂膜色谱考察药物与有序磷脂膜的相互作用。方法使用磷脂膜色谱测定药物与有序磷脂膜的相互作用强度,表示为药物的膜亲和性参数(lg KIAM)。使用正辛醇/水系统测定药物的疏水性参数(lg DO/W,7.4)。结果在有机调节剂百分比(φ) 0~30%范围内,容量因子对数值(lg KIAM)与φ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对于3种有机调节剂(甲醇、乙醇和乙腈),lg KIAM与φ间曲线截距相同,但斜率有显著差别。从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到丁酯,每增加一个CH2对测定的亲脂性参数差值(Δlg KIAM和Δlg DO/W,7.4)具有相似的影响,但是从对羟基苯甲酸到甲酯的差值却明显偏离这个规律。结论磷脂膜色谱是一个简便、有效和快速的用于评价药物与有序磷脂膜相互作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载药脂质体的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脂质体(Liposome)是磷脂依靠疏水缔合作用在水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分子有序组合体,为多层囊泡结构,每层均为类脂双分子膜,层间和脂质体内核为水相,双分子膜间为油相,膜厚度约为4nm。根据其结构所包含的双分子膜层数,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MLV,粒径1μm~5μm)。粒径小于200nm的单室脂质体称为小单室脂质体(SUV),粒径在200nm~1000nm的称为大单室脂质体(LUV)。脂质体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模拟膜研究、在体内外将基因或其它物质向细胞内传递,还可用于临床检验和诊断、纳米粒子的制备、催化反应的控制等。70年代脂质体开始被用于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9.
磷脂膜色谱及其在生物药剂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脂性参数在解释药物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及预测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认识。几种简单有机溶剂 水分配系统的模型都曾被用于评价药物的亲脂性 ,但其中取得较为成功的为正辛醇 水系统[1 ] 。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物合理设计上 ,它已成为标准疏水性参数 ,构成了药物特征参数的数据库。近年来 ,研究表明正辛醇 水系统并不能完全模拟所有类型药物在生物膜模型 (液晶态脂质体膜 )上的分配行为 ,导致其不能解释由不同化学结构类型药物组成集合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分配系数与稳态下脑 血浓度比值或穿透血脑屏障渗透系数间无明显联系[2 ] 。这主要是因为各向同性、不带电荷中心的正辛醇相并不是呈液晶态生物膜上有序磷脂双分子层的客观模型。为了建立更精确的生物膜模拟系统 ,曾有文献[3]报道合成了磷脂膜界面 (immobilizedartificialmem brane,IAM) ,并将其作为固定相填料引入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组成了磷脂膜色谱 (IAMchromatography)。对结构相似的苯乙胺衍生物 ,磷脂膜色谱与正辛醇 水系统给出相似的亲脂性测量尺度 (r =0 985 ) [4 ] ;但对于由不同化学...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作为一种磷脂载体是体内可生物降解的无毒载体 ,可以包封亲水性及疏水性药物 ,药物包裹其中能防止酶降解和免疫系统的识别。近年来有关胰岛素脂质体制剂的研究日益增多。脂质体中胰岛素的降血糖活性与类脂的组成、表面电荷以及磷脂双层的物理状态有关。灌胃给予包封胰岛素的高熔点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DPPC)脂质体或荷负电的磷脂酰肌醇 (PI)脂质体 ,血糖浓度显著降低。本文对以高熔点荷负电的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 (DPPE)为膜材的胰岛素脂质体制剂进行研究。实验应用DPPE为膜材制备脂质体 ,并考察了包封胰岛素的脂质体在…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阎家麒  王悦  王九一 《药学学报》2000,35(9):706-709
目的 研究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采用共沉淀和微流态化两步法制备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用两亲性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修饰脂质体膜。以RP-HPLC法测定小鼠组织内紫杉醇药物浓度。结果 隐形脂质体粒径≤100 nm,药物包封率≥98%。均以5 mg.kg-1经iv脂质体紫杉醇和游离紫杉醇,24 h后紫杉醇隐形脂质体在血液中驻留35%以上,在肝脾组织中摄取不足10%。而膜材中不含PEG-DSPE的紫杉醇传统脂质体在血液中驻留10%,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捕获了50%以上。证明紫杉醇隐形脂质体延长了在血循环中的时间并减少了MPS的吞噬。血液AUC隐形脂质体约为传统脂质体的2.0倍。结论 采用共沉淀和微流态化法可制得包封率高、粒径小的脂质体,用PEG-DSPE修饰磷脂膜可以增加隐形脂质体的AUC,并延长其在血循环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家兔体内的驻留行为。方法用乙醇注入合并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用两亲性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乙醇胺(PEG-DSPE)修饰脂质体膜。以RP-HLPC柱切换方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米托蒽醌药物浓度。结果长循环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0 nm,药物包封率为93.6%。以相同剂量(2 mg·kg-1)经iv分别给予家兔长循环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前者平均驻留时间(MRT)为9.8 h,后者为3.6 h,长循环脂质体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提高了6.4倍。证明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延长了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结论用乙醇注入合并硫酸铵梯度法可制得包封率高、粒径小的脂质体,以PEG修饰磷脂膜可以增加长循环脂质体的AUC,并延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体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脂质体冻干保护剂作用机制及保护剂的种类进行综述,为脂质体冻干保护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46篇,综述脂质体冻干保护剂的作用机制,并对不同保护剂的作用效果及其可能的保护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脂质体冻干保护剂通过以下3个方面发挥保护作用:a.以氢键形式与磷脂膜结合,在干燥状态下替代脂膜表面的水分子,维持脂质体膜稳定;b.冻干保护剂的渗透和体积效应,抑制干燥脂膜相变温度升高;c.在脂质体周围形成玻璃态的间隔基质,抑制膜融合及膜相变温度升高。以糖类为代表的脂质体冻干保护剂因糖的类型及磷脂种类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保护效果。结论为脂质体冻干保护剂的选择及脂质体冻干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具有酸敏特性的高分子聚(2-乙基丙烯酸)诱导的脂质体-脂质体及脂质体-细胞膜之间的融合特性。采用脂肪胺修饰的聚(2-乙基丙烯酸)制备酸敏高分子脂质体。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定量测定脂质体间的融合程度,采用粒径仪研究脂质体在发生膜融合时的粒径变化。结果显示,聚(2-乙基丙烯酸)酸敏高分子脂质体有很强的酸敏融合性能。在酸性条件下高分子酸敏脂质体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其程度与脂质体表面酸敏高分子聚(2-乙基丙烯酸)的分子质量成正比;高分子酸敏脂质体的酸敏融合性与构成其磷脂膜的磷脂种类有关,另外脂质体膜中加入胆固醇可降低高分子酸敏脂质体的膜融合性能;高分子酸敏脂质体与血红细胞膜影融合;酸敏高分子诱导的脂质体融合会引起脂质体膜通透性的增加。聚(2-乙基丙烯酸)诱导的酸敏高分子脂质体的膜融合特性说明其可用于制备酸敏控释脂质体。  相似文献   

15.
神经节苷脂GM_1对脑外伤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是一类糖鞘脂的总称,是正常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占细胞质膜总脂类的5%~10%,主要位于双脂层的外表面。在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在大脑灰质中浓度最高。神经节苷脂分子是含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不同特性阴离子的涎酸,其亲水基团突出于细胞外液中,维持细胞膜电负性;亲脂基团位于脂质双分子层的外层内面,神经节苷脂的这一特点使其易于细胞外的各种信息发生相互反应,从而在膜上充当极其重要的调节细胞膜内蛋白质的功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是神经节苷脂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外源性GM1注射到动物体…  相似文献   

16.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晓宁  栾立标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4):2132-2136
目的:研究7-乙基-10-羟基喜树碱长循环脂质体(Lip-SN38)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PE);同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ip-SN38;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微型小柱层析法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Lip-SN38平均粒径<200 nm,药物包封率>90%;48 h只有<30%的药物体外释放;大鼠尾静脉注射Lip-SN38,剂量为10 mg·kg-1,与SN3.8溶液剂相比,t1/2β增加4.61倍.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可制得包封率高、粒径小的脂质体,mPEG-PE修饰磷脂膜可增加Lip-SN38的t1/2β,延长药物在血中的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7.
天然药物脂质体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跃珍  林军 《中国药房》2007,18(21):1671-1675
<正>脂质体是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于1965年发现的;1971年,莱门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脂质体由磷脂及附加剂组成,磷脂为两性物质,其结构上有亲水及亲油基团,常用的有卵磷脂、豆磷脂等。构成双分子层的类脂的亲水性的首部形成膜的内外表面,而亲脂性的尾端部分处于膜的中  相似文献   

18.
脂质体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江彬彬  曾抗  吕红松 《中国药房》2002,13(6):369-371
脂质体是一层或多层脂质双分子膜以同心圆的形式包封而成的微形球状体。脂质体具有两重特性———亲水性和疏水性 ,因而能较好地包裹亲水性物质和亲脂性物质。水溶性物质包封于脂质体的水性腔隙内 ,脂溶性或兼性物质则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间或脂质体亲脂基团部分。脂质体的形状、大小和层数取决于脂质的成分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并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Gregoriadis首次提出用脂质体作为 β-半乳糖苷酶载体治疗糖原累积疾病以来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素脂质体/水分配系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脂质体 /水分配系数 ,初步揭示灯盏花素与磷脂分子间相互的作用机理 ,探讨灯盏花素口服吸收机制 ,并且解释一些因素影响灯盏花素脂质体包封率的规律。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灯盏花素的脂质体 /水分布系数。结果与灯盏花素的油 /水分配系数随着 pH值的增加而减小相反 ,脂质体 /水分配系数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大 ;磷脂浓度增大 ,脂质体 /水分配系数有增大的趋势。结论药物与磷脂膜的作用除疏水相互作用 (hydrophobicinteraction)外 ,离子间静电、氢键等相互作用占了很大比例 ;初步推测灯盏花素的吸收差可能是因为其吸收有除简单的被动转运外的其它机制 ;实验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包封率影响因素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作为低毒性与免疫原性的药物载体已被应用于难溶性、不稳定、毒性等药物的递送,但传统脂质体仍存在稳定性差、体内循环时间不足、主动靶向性不明显等缺陷,因此选择适宜的修饰性材料制备脂质体已成为必要手段。修饰脂质体的方法主要有:在膜材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改性物质,在膜表面嵌插靶向配体物质,将配体与膜材偶联共同组成脂质体结构。通过总结近年来脂质体常用的修饰性材料,阐释修饰原理并分析其优势及弊端,为脂质体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