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拔罐对健康人体背部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拔罐后拔罐区域内皮肤血流量的动态变化,为拔罐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健康受试者背部拔罐10min,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拔罐前后的皮肤血流量变化。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拔罐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起罐后皮肤血流量变化为5min10min15min20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火罐后能使罐区皮肤血流量变化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拔罐负压对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拔罐是从最早的砭法中演化出来的。无论是早期石制、兽角或竹筒制,以及金属和陶制的拔罐器,还是近代常用的玻璃拔罐器,及最近诞生的橡皮罐和塑料抽气罐,其材料和产生负压的方法虽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能产生一种负压,且负压的大小不易控制。因此,到底多大的负压可以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我国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行综述,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急性影响和慢性影响,我国现阶段对后者的研究较为多见,经研究发现,大气污染对人体的慢性影响早期主要表现在降低免疫功能和对循环系统的损伤,导致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和多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对家兔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桂枝汤温通经阳的药理学基础。方法:家兔用150%桂枝汤灌胃后20min测定家兔心肌和腹肌组织的血流量。结果:桂枝汤能明显增加家兔心肌组织的血流量,而减少家兔腹壁皮下组织的血流量。结论:桂枝汤能显著增加家兔心肌血流量,直接兴奋心脏,中医临床上桂枝汤温经能阳,用于治疗心脾阳虚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究拔罐的作用机制,以揭示拔罐作用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实验依据。方法:拔罐干预健康小型猪,通过体征观察、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检测拔罐局部皮肤中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拔罐干预对小型猪局部皮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影响结果显示,拔罐组较对照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结果显示,拔罐组较对照组阳性表达有所减弱。结论 :小型猪在拔罐作用机制的研究中作为实验动物具有可操作性;拔罐作用可以通过改变拔罐局部皮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和表皮细胞的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6.
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改变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现代物理学的光谱技术,以人体皮肤局部血红蛋白变化作为定性和定量指标。结果:拔罐能够使局部组织的血氧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明显增加,并呈现动态变化,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较平稳地维持,启罐后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一定高度的曲线变化。并且,氧合血红蛋白及脱氧血红蛋白二者关系密切,氧合血红蛋白增加量大大高于脱氧血红蛋白。结论:拔罐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其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是良性的,极其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郭君华 《四川中医》2005,23(4):91-91
目的:寻找治疗背部冷麻的有效方法。方法:用针刺合拔罐治疗背部冷麻130例。结果:痊愈104例,占80%;显效20例,占15.43%;有效4例,占3.07%;无效2例,占1.5%。结论:针刺合拔罐是治疗背部冷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培君 《气功》2011,(4):303-30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当天气进入秋冬时节后,由于空气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躯体触及某物体时,往往会发生被“电麻、电击”的感觉,如晚上脱毛衣时会产生“嚓嚓”的电击声,并能看到微微的闪光点;有时在开车门、拧水龙头、开灯及接触各类家用电器外壳时,身体触及部分会产生一种“麻麻”的感觉,严重时亦会有一种强烈的似触电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当天气进入秋冬时节后,由于空气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躯体触及某物体时,往往会发生被电麻、电击的感觉,如晚上脱毛衣时会产生嚓嚓的电击声,并能看到微微的闪光点;有时在开车门、拧水龙头、开灯及接触各类家用电器外壳时,身体触及部分会  相似文献   

10.
浅谈日光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中的自然疗法,有的已广泛流传,如:针灸、气功、按摩、体疗、药疗、食疗,然而日光浴尚未引起广泛重视和推广.所以,我拟就日光浴的源流、功用和方法等,略予阐述,以求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观察拔火罐对背痛患者局部体表温度的影响。方法:43例背痛患者给予中号玻璃火罐治疗,罐內容量为260 mL。拔罐部位随机选取左侧或右侧心俞(37例)或肾俞(6例),另一侧同样部位做为对照,不予拔罐。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留罐10 min前后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并与对照部位皮肤温度进行比较。结果:拔罐后局部皮肤温度先降后升,在留罐10 min后起罐时罐区皮肤温度较拔罐前皮肤温度下降(0.4±0.9)℃(P=0.004.),起罐后10 min比拔罐前罐区皮肤温度升高(0.4±1.1)℃(P=0.016),起罐后10 min比起罐时罐区皮肤温度升高(0.8±0.9)℃(P=0.000)。而对照部位的皮肤温度则持续下降。结论:拔罐后局部皮肤温度先降后升,而对照部位的皮肤温度则持续下降。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可能与疗效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顺经和逆经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使用JLG-2型经络罐通仪对膀胱经背部段进行顺经或逆经单方向走罐20次.拔罐器为内径44 mm的砭石罐,负压范围为-0.03~-0.04MPa.使用PeriScan PIMⅡ型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观察走罐上下循经皮肤及对侧膀胱经同等区域的皮肤血流量变化.测量走罐前、走罐后即刻和走罐后10 min的血流量.对14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将测量区域分为走罐区、上游区、下游区、对(侧)走罐区、对上游区和对下游区,分别计算各区域平均血流量.结果:各区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升高,走罐区升高更为明显.比较顺经和逆经的血流量变化率,仅发现上游区逆经的变化率显著高于顺经(P<0.05),其他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循经上、下游区域的血流量变化率比对侧膀胱经显著升高.结论:顺经走罐与逆经走罐的局部效应相似,远端效应逆经走罐高于顺经,提示治疗局部疾患可双向走罐,远端治疗以逆经走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临床观察,一些慢性疾病、久病不愈的顽疾、疑难病症等常与血阏有直接关系。根据《内经》“菀陈别除之”的治疗原则,采用刺络拨罐之法,不仅可以用于实证,在控制出血量的情况下,也可用于虚证。实践也证明,刺络拨罐改善了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后拔药罐治疗瘀血阻络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44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50 mg/次,3次/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给予刺络放血后拔药罐疗法,每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1,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后拔药罐治疗瘀血阻络型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药 CBN 对药效靶器官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脑血管药CBN对脑血流的作用及在毒性剂量下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DOpplcr技术测试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脑膜血流量。比较给药前后脑血流的变化。同时监测心电和呼吸。结果:CBN剂量为12.5,25,50mg·kg-1时,有明显增加脑血流的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大剂量药后10min脑血流明显增加。剂量为800mg·kg-1时脑血流明显下降,其下降50%的平均时间为(11.56士7.54)min,呼吸频率下降25%平均时间为(3.89士0.99)min,心率下降100次/分的时间为(2.4士1.56)min。脑血流下降与呼吸和心率下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93和0.9399。结论:药效剂量下CBN有明显增加脑血流的作用。中毒剂量下脑血流下降。这种下降与呼吸及心率的下降呈明显的相关性。提示,CBN急性中毒时主要作用在呼吸及循环系统,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血府逐瘀汤对日本大耳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血液流变学、胰腺血流量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逆行胰管注射5%的牛磺胆酸钠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于3、9、24h取标本观察各组血清酶学、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胰腺和回肠血流量的改变及胰腺的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与ANP组比较,中药治疗组血清淀粉酶由(4336.73±1482.27)IU/L降至(1942.79±621.36)IU/L(P<0.01);ANP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和红细胞电泳分别为9.64±2.52、3.27±0.54、51.43±11.42、2.92±0.73、0.94±0.23、7.65±1.96,而中药治疗组分别为7.78±2.73、1.72±0.25、42.75±8.86、2.23±0.63、0.78±0.12、5.66±1.86,与AN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治疗组胰腺和回肠的血流量分别为(0.509±0.103、0.454±0.068 ml/min-1·g-1)与ANP组(0.353±0.084、0.303±0.086 ml/min-1·g-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治疗组胰腺间质水肿,炎性浸润减少,腺泡细胞胞浆空泡减少,胰腺实质可见少量出血和坏死,粒细胞聚集和粘附较少.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显著改善大耳兔ANP血液流变学,增加胰腺和回肠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疱疹刺血拔罐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阿昔洛韦加沿疱疹边缘围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疱疹局部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疗程,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考证了角法概念的提出, 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五十二病方》;论述了《五十二病方·牡痔》中关于“以小角角之, 如熟二斗米顷, 而张角”的内涵, 认为:“小角”是角法的工具;“角之”是触抵牡痔, 表示小角的操作方式与操作部位;“如熟二斗米顷”包含角法的吸拔方法与操作时间:用煮热角法吸拔, 吸拔约半个时辰(60 min);“张角”表示取罐时要用一定的力, 因角内有负压。指出:《五十二病方》“以小角角之, 如熟二斗米顷, 而张角”,其内涵上包含使用工具、操作部位、吸拔方法、吸拔时间, 符合罐疗法的4个要素。《五十二病方》的角法是现代罐疗的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加拔罐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均为门诊的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拔罐组和针刺组2组。结果:针刺加拔罐能显著缩短头痛时间且总有效率高。针刺加拔罐组、针刺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拔罐治疗偏头痛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用电磁流量计法、血管灌流法、比浊法、体外血栓形成实验法等观察了合用补阳还五汤和灯盏花素对家兔脑血流量、青蛙外周血流量、大鼠血小板聚集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灯盂花素高、低二剂量均能增加家兔脑血流量,增加青蛙外周血管灌流量,具有扩血管的作用,同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体外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临床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和灯盏花素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