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本文于200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香  陈翠萍  曾明 《卫生研究》2006,35(4):527-528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主要包括O157:H7和O26:H11,其中O157:H7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爆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57:H7列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尽管EHEC已被研究了近20年,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主要包括O157∶H7和O26:H11,其中O157∶H7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爆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57∶H7列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尽管EHEC已被研究了近20年,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反刍动物是EHEC的主要宿主,人的感染方式主要为食源性或与带菌动物接触。自1986…  相似文献   

4.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致病性血清型后,全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O157:H7能引起一系列人类疾病,如腹泻、出血性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国内自1987年徐州市[1]从腹泻病人中检出该菌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为此,对O157:H7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0157:H7大肠艾希菌(EHEC 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因此我市自1998年开始在食物及腹泻病患者中开展对该菌的监测工作,并于1998年-1999年在对鸡肉的监测中检测出2株EHEC O157:H7。但是我们在对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中,发现由于分离到的弗氏柠檬酸杆菌与EHEC O157:H7抗血清、O157单克隆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O157∶H7大肠艾希菌(EHEC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因此我市自1998年开始在食物及腹泻病患者中开展对该菌的监测工作,并于1998年~1999年在对鸡肉的监测中检测出2株EHECO157∶H7。但是我们在对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中,发现由于分离到的弗氏柠檬酸杆菌与EHECO157∶H7抗血清、O157单克隆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极易引起混淆,因此要求我们利用系统生化鉴定以鉴别EHEC…  相似文献   

7.
动物宿主的EHECO157H7带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该菌可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1].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暴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WHO已确认O157H7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2].近年来我国防疫部门也开始致力于对O157H7的检测工作,有自腹泻病人、猪粪、鸡肉、牛肉、卤肉等检出本菌的报告,但EHECO157H7 在本地区动物宿主中的带菌调查尚未见报道,其流行病学资料尚属空白.为了解EHECO157H7在本地区禽畜粪便中的带菌状况,为预防O157H7等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爆发流行提供依据,我们于2000年6-10月,在石家庄市所管辖各县采集牛、猪、鸡粪便,苍蝇体表样品共计170份.对致泻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艾希氏菌 (EHEC)的一个常见血清型。自 1982年美国首次发生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以来 ,欧美各国、日本相继有该菌所致疫情爆发的报道。我国也从猪、鸡、鸭、羊、鸽、猪肉及钻板、市售鸡肉、蔬菜、熟肉中检出O157:H7[2~ 4] ;2 0 0 0年河南省濉县发生EHECO157:H7爆发 ,发生可疑病例 35例 ,血清学确诊 8例。肠出血性大肠希氏菌 (EHEC)污染食品后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威胁。为了解我市O157:H7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防止O157:H7病例在我市的发生 ,1998年 11月在我市城区进行了预实验。2 0 0…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1999~2003年O157:H7大肠杆菌实验监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解我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安徽省1999~2003年病人粪便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动物宿主O157:H7大肠杆菌带菌状况调查及O157:H7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群血清特异性O157:H7溶血素抗体.结果家禽家畜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带菌率为10.45%、2.50%、0.14%、0.72%和0.31%;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O157:H7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分离率分别为0.43%和4.75%;特异性O157:H7溶血素IgG抗体总阳性率为25.87%;志贺样毒素、溶血素毒力基因检测有53.2%的EHEC O157:H7菌株阳性.结论通过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监测,可以认为家禽家畜为O157:H7的动物宿主,分离的O157:H7大肠杆菌大部分携带毒力因子,染菌的家禽家畜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1].自1982年O157:H7在美国首次分离并确认为食物中毒新型致病菌以来[2],此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过多次暴发,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MPCR)特异性扩增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STX、rfbE、fliC基因。结果分别在228,378,709bp处扩增出3个目的基因片段,且只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获得扩增,其他菌种扩增均呈阴性。结论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和简便,为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O157:H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自1982年美国首次暴发O157:H7感染性腹泻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有疫情出现。1999年我国许多地区发生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O157:H7感染性腹泻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以前云南省虽未发现O157:H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病例,但从市售蔬菜、猪、鸡、鱼内脏及牛粪中都曾经分离到OO157:H7,为了解云南省人、动物O157:H7带菌状况,动态观察O157:H7,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于每年8~10月份开展O157:H7监测,现将2004—2007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VIDAS-VITEK法快速检验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0157:H7出血性肠炎是近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肠道传染病。自1983年美国Riley等首次报道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以来,相继在英国、加拿大、13本等国出现爆发性流行病例。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主要血清型,牛、羊、猪等家畜是其主要宿主,人类由于食用被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的食品而致病。研究表明人感染10个活菌即可致病,  相似文献   

14.
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其致病力强,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近几年来,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由O157∶H7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发生[1].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动物、肉类制品、水产品的调查,发现并掌握了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本市的分布特征和菌型特征,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82年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北美引起出血性肠炎以来,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原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以发达国家病例为多,这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和监测报告系统完善有关。大多数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是食用了被牛粪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和出血性结肠炎。近些年已经报道过多起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暴发流行,因儿童和老年人患者有时会在腹泻后继发诸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率较高。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别,  相似文献   

16.
大肠埃希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的食源性病源菌。在常规法对该菌的分离鉴定中,血清学试验是重要的鉴定法。但是,已有报道埃希菌族中的部分菌也存在与O157相同或相关的抗原,因而影响结果的判定。在我们实验中发现9株与O157·H7的O抗原产生强凝聚反应,疑似O157·H7的菌株,但经生化、仪器鉴定为赫氏埃希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大肠O157·H7菌株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阳性对照株。9株疑似O157·H7的菌株均由人体粪便接种山梨醇麦康凯平板,纯化培养后获得。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检出第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2年发现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以来,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爆发流行在发达国家不断发生.近年来该菌在国内检出报道不断[1],为了解宁波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流行状况,在辖区内的各县(市、区)建立了监测网络,进行联合监测,于2001年9月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本市首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现将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是近些年来发现能引起腹泻等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为了提高腹泻病人粪便中O157:H7的检出率,2000年研制了检测O157:H7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剂,并进行了实验模拟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但1982年在美国发生的多起食物中毒事物,其中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为罕见的O157:H7大肠埃希菌,尔后在日本也多次发生因O157:H7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陈军  朱群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7):343-34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因其引起出血性肠炎而得名,O157:H7是最主要的血清型之一。O157:H7是一种较新的致病菌,除出血性肠炎外还能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甚至死亡。该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动物是其主要的宿主。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爆发的出血性肠炎(HC)中分离到病原菌以来,在北欧、日本、加拿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