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荔芬  李秀霞 《齐鲁药事》2008,27(4):252-25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1日~2007年9月30日收集到的169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及引起ADR的前十种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9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97例,占57.40%,中药提取物22例,占13.0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30例,占76.92%,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加强儿童及老年人用药过程的监测,把好药品质量关,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方静  周学琴 《安徽医药》2007,11(4):377-37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9月30日收集到的28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36例,占47.55%.中药注射剂98例,占34.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65例,占92.6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院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原患疾病、抗感染药物类别、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涉及7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占68.75%。ADR的种类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5.21%,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2):341-343
目的:分析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上报的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年龄以及涉及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等因素。结果: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段在18~40岁患者占41.4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药物类别中抗感染药物占36.52%显著高于其他类别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构成比分别占13.91%和10.14%,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占55.65%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占26.38%仅次于静脉滴注;累及消化系统占56.52%显著高于其他脏器和系统,累及心血管系统占24.93%仅次于消化系统。结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予以全面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与特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指导,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金玉  郑昆 《齐鲁药事》2010,29(3):187-189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收到的410份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0例ADR的报告中,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占85.85%;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占58.0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8.05%和26.34%。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减少ADR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6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发生ADR比例最高,占83.58%;发生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类药物,占37.31%,其中喹诺酮类是抗感染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其次是中成药,占28.36%;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发热、寒颤等不适表现为主。结论静脉用药易发生ADR,应慎用注射剂,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2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收集到的2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临床具体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2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73.24%。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用药咨询特点,以提高临床药师用药咨询服务能力。方法 回顾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有效的用药咨询记录4 139例,采用帕累托图法对咨询内容和咨询药物类别进行分析。结果 4 139例用药咨询中,咨询人员主要为患者(2 347例,占56.70%),以门诊用药咨询(1 811例,占43.75%)为主。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适应证为咨询内容的主要因素;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成药及呼吸系统用药为咨询药物类别的主要因素。结论 开展用药咨询可以为医护人员及患者解决用药疑问,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8年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素芬  徐银芬  杨晓兰  张虹 《中国药事》2010,24(3):319-320,F0003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85例ADR病例,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类别、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85例ADR主要与抗感染药特别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合并用药、老年患者及婴幼儿的体质等因素有关;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到的176例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所属科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引发ADR的前10位药品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ADR报告涉及17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的例数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84.66%: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临床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特别是静脉滴注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ADR。  相似文献   

12.
贾丽芳 《北方药学》2012,9(8):84-84
目的: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我县各医疗机构上报到本局ADR监测中心的6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口服给药占60%,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类药物占45%,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类别;年龄在60岁以上占46.67%。结论: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加强合理用药,才能提高用药安全,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3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37.63%,中药注射剂占14.52%;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8.9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1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15.38%;ADR多发于0~10岁婴幼儿、儿童人群。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唐俞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62-16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8-2009.6收集的16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160例临床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01例,占63.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2例,占70%)上报数量最多的科室为肿瘤外科(48例,占3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7月份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的种类、临床具体表现给药途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ADR报告涉及14类药物,其中最容易引起ADR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静脉滴注所引发的ADR占82%,给药时间在60min内引发的ADR占56.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方法对某院2007年10月13日至2009年11月19收集到的87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的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46例,占52.8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经过相应的治疗,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ADR不可完全避免,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合理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彭启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85-1086
目的:了解我院用药人群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概况,为今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集到的8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40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8.8%;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5.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6%。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43.6%;严重ADR有3例,均表现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54.1%,护士呈报最少,占3.5%。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俊芳 《北方药学》2013,(1):105-106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药物种类分析中,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46.98%,中药合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16.26%,静脉途径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用药途径占80.7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附件占48.19%,消化系统损害占15.67%。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及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608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3年来药物引起的60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608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55岁以上患者居多,占40.63%,引起的ADR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8.59%;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率最高,占49.1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0.4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38.98%.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需要加强ADR的监测,在临床用药时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制剂,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