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方法测定24例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试验组)及27例非持续性惊厥性癫痫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AST、CK-MB、CK、LDH1、LDH)、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ECG),然后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CK、CK-MB、LDH、LDH1及cTnT、ECG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可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张战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1):17-18
目的初步了解生理性新生儿黄疸和病理性新生儿黄疸与其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10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组40例和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组69例,并以39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测定三组新生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组血清AST、LDH、C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组血清AST、LDH、CK、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新生儿黄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临床应加强心肌保护和心肌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战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
目的 初步了解生理性新生儿黄疸和病理性新生儿黄疸与其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将10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组40例和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组69例,并以39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测定三组新生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组血清AST、LDH、C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组血清AST、LDH、CK、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临床应加强心肌保护和心肌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酶( CK、CK-MB、LDH、α-HBDH)水平,于入院治疗4周后复查血清心肌酶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的关系,并与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CK-MB、LDH、α-HBDH分别为(1286.52±714.38) U/L、(40.72±27.38) U/L、(143.06±33.24) U/L、(115.75±22.74)U/L,CK、CK-MB均高于对照组(t =10.35、9.29,均 P<0.01);治疗4周后 CK、CK-MB、LDH、α-HBDH分别为(98.13±38.75)U/L、(12.87±5.73)U/L、(125.43±25.74)U/L、(102.15±26.86)U/L,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CK、CK-MB升高可能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不同原因的心肌损伤,选择不同的检查项目,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择40例有心肌缺血症状的成人及158例疑似心肌炎患儿,测定血清AST,CK,CK—MB,LDH,HBDH活性、CK及LDH同工酶电泳及心肌相关蛋白,将测定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胸前区疼痛或有胸闷气短症状患者,经AST,CK,CK—MB,LDH,HBDH,CK及LDH同工酶电泳及相关蛋白检测,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排除8例。结论AMI发病初期,测定cTnI,MMB,MYO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烧伤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检测对烧伤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烧伤患者中,中度烧伤组38例,重度烧伤组35例和电烧伤组32例,于伤后测定血清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结果:(1)重度烧伤组和电烧伤组的cTnT峰值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重度烧伤组及电烧伤组CK升幅高于心梗组(P<0.05);CK-MB水平无显著差异,cTnT水平却低于心梗组(P<0.01),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未显示心脏损伤达到心肌梗死的程度。中度烧伤组的CK和CK-MB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心梗组(P<0.05),cTnT水平正常。结论:烧伤后测定血清cTnT可用于判断心肌损伤及其损伤程度,特异性高于血清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雷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5):16-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粪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72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妊娠结局。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89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A组196例(28周≤孕周<35周)、B组93例(35周≤孕周<37周),A组又根据孕妇保胎意愿分为保胎组140例及非保胎组5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保胎组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A组与B组间,保胎组与非保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孕产妇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孕龄对官内胎儿有着相应的影响;对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可改善母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对孕期早产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内容之一。通过文献分析、临床实践及案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产科病区对早产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临床药师通过对早产的特点学习,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增加患者依从性,延长孕期,体现临床药师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托吡卡胺眼水在不同胎龄早产儿散瞳效果,加强其在早产儿眼底病筛查的管理。方法在低胎龄和高胎龄早产儿的左右眼分别滴用2次和3次复方托吡卡胺眼水。按距双眼第一次点眼散瞳时间长短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A组距双眼第一次点眼散瞳时间45min行双眼瞳孔直径测量及眼底检查;B组为60min;C组是90min。结果 A、B组中左、右眼散瞳直径无差异(P>0.05),C组左眼散瞳直径比右眼小(P<0.05)。无论散瞳时间的长短,低胎龄和高胎龄早产儿组的平均瞳孔直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滴2次复方托吡卡胺眼水60min后行眼底检查更安全有效,并且复发托吡卡胺眼水对不同胎龄的早产儿散瞳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华法林在临床使用中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浙江省平台收集到的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怀疑使用华法林导致的肝胆系统损伤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27例华法林导致DILI病例,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发肺损伤的信号机制。方法 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采用活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阻断LAD45min后再灌注3h;S组缝合针仅穿过LAD下方,不结扎。分别于实验结束时放血处死大鼠,提取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和血清;进而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C组CK-MB和PPI明显升高;同时TGF-β1和TNF-α蛋白含量增加。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TGF-β1和TNF-α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囊泡样物质,可以转运蛋白质、细胞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等物质参与细胞间通讯等过程,进而发挥调控相应受体细胞功能的作用。细胞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分泌的外泌体数量以及转运物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后通常通过溶栓或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现再灌注治疗,而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是血管再通后的常见现象,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再生、氧化应激、心室重塑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豆根不同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损伤的作用程度。方法连续7天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观察小鼠一般状况,于给药后第7天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和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的含量,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高、中剂量组在药后第7天可致小鼠体重增长缓慢,血清中ALT、AST、AKP活性升高,TBI含量升高,ALB含量下降,肝脏指数增大,并出现肝细胞病理组织学变化,水提组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比醇提组分明显。结论多次给小鼠高、中剂量的山豆根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既可致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又可致肝细胞器质性病变,且水提组分的肝毒性大于醇提组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