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刘蔚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34-134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3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腹膜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40.78%,其中以革兰阳性细菌与革兰阴性细菌最多,真菌最少;2革兰阳性细菌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高;革兰阴性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真菌对氟康唑治疗不敏感。结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致病菌培养与本病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选择敏感、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提高本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36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80例革兰阳性菌组为观察组和180例未发生感染组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革兰阳性菌所致腹膜透析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P=0.046)、人为操作(P=0.000)、K(P=0.031)是革兰阳性菌所致腹膜透析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180例革兰阳性菌组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7%,但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59.4%.同时检测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占58.8%.结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腹膜炎可能与患者及医务人员人为操作失误有关.头孢唑啉仍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必要时可使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铜陵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的30例次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结果 共发生43例次腹膜炎,其中30例次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69.7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0株(66.67%),革兰阴性杆菌10株(33.33%)。革兰阳性球菌中最常见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8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0,分离的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呈现多重耐药。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中的葡萄球菌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主要致病菌,传统一代头孢联合三代头孢类药物已不适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推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联合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腹膜炎的经验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探索腹膜炎的防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次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耐药性和转归情况。结果 51例透析液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7%,其中36例为革兰阳性菌,12例为革兰阴性菌,3例真菌。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19.6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11.76%和7.84%。结论革兰阳性菌仍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G+病原菌中已有较高耐药率,应减少或避免其使用。  相似文献   

5.
高小夏  潘家荣  邹芸  刘华 《江苏医药》2012,38(18):2158-2160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因素。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正在进行规律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31例,其中54例发生8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别按是否合并糖尿病、文化程度、营养状况、操作环境等分组,比较腹膜炎发生率的组间差异。结果 88例次中,69例次(78.4%)细菌培养阳性,包括革兰阳性球菌48例次,革兰阴性菌19例次,真菌2例次。致病菌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头孢他定、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高。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浓度降低为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CAPD相关性腹膜炎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预防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致病菌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透析治疗期间的患者分为益生菌制剂干预治疗的试验组(40例)和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发生腹膜炎的诱因,以及发生腹膜炎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肌酐、血红蛋白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6次/患者年比0.39次/患者年,P=0.021);亚组分析显示,益生菌制剂治疗后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亦下降(0.05次/患者年比0.19次/患者年,P <0.05);且肠源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下降。将两组发生腹膜炎的患者的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及各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均有明显下降(P <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制剂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以及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实施腹膜透析的60例患者,其中6例并发腹膜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中,3例由于操作过程不够规范造成的,2例由于肠炎引起,1例由于便秘引起。结论对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预防是关键,强化规范性教育,指导患者有效完成和定期回访,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我科收治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资料,共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73例纳入其中,分析真菌性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真菌性腹膜炎13例,11例为继发性真菌性腹膜炎(之前患过细菌性腹膜炎且使用广谱抗生素),2例为原发性真菌性腹膜炎.2例死亡,11例存活,其中10例改为血液透析,1例继续腹膜透析.真菌培养:光滑念珠菌5例、白色念珠菌2例、近平滑念珠菌2例、其他真菌4例.所有真菌均对氟康唑敏感.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患细菌性腹膜炎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是继发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大部分真菌性腹膜炎患者致病菌为念珠菌属,其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一旦确诊为真菌性腹膜炎,应尽早拔除导管及予抗真菌药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教育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培训教育组60例,观察两组经治疗后复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护理组复发率25.45%,培训教育组复发率11.32%,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教育再培训,强调腹腔透析的无菌观念,正确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意识,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发病的季节、操作技术及病情等,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与患者的年龄、发病的季节、患者透析前后的病情情况以及透析时的规范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经过调查后获得的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的大小、气候的炎热程度、病情的严重程度、操作的规范性等,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PDFP)的易感因素、诊治和预后,以提高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25例PDFP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体、治疗、预后。结果PDFP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比例是7.89%;PDFP发生前4周使用过抗生素13例(52%);14例(56%)拔管后改为长期血液透析,死亡11例(44%);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糖尿病、血液透析、10d内拔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生素是PDFP发生的危险因素,PDFP预后不良,确诊后早期拔管可降低死亡率。糖尿病、血液透析、10d内拔管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管理工具在降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中心农村患者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不重视无菌操作是诱发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针对此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和修正这个循环不止的科学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针对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和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并比较实施前后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本中心有腹膜透析随访患者136例,总体腹膜炎发生率是1次/19.14病人月,其中农村患者发生率是1次/17.45病人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本中心农村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由1次/17.45病人月降至1次/31.45病人月.结论 科学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周毓  钟伟强  CAI Xun 《中国医药》2008,3(9):553-555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时发生腹膜炎的病原学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8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透出液均做细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简称药敏)试验,根据临床表现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结果培养出细菌54例,阳性率为64.29%,阳性率最高为G^+球菌40.74%,其次G^-杆菌37.04%,真菌9.26%,其中大肠埃希氏菌25.93%,表皮葡萄球菌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2.96%,铜绿假单胞茸、G^+杆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为5.56%,通过经验性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率为79.76%,退出率15.48%,病死率4.76%。结论对患者做好宣教及培训,规范操作方法,减少接触污染,注意饮食卫生,对出现腹膜炎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及早进行透出液的检测及培养,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以及根据病原学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透相关腹膜炎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入住医院的腹透相关腹膜炎54例次,统计病原菌分布、敏感性情况及转归情况。结果:(1)54例次病原菌培养阳性38例次(70.4%),其中革兰阳性菌27例次(71%),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居多;革兰阴性菌10例次(26.3%),以大肠埃希菌最多;真菌1例次(2.6%)。(2)革兰阳性(G+)菌对复方磺胺、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糖肽类敏感率分别是71.4%,74.1%,80%,100%;革兰阴性(G-)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是72.7%,81.8%,81.8%,90.9%,90.9%,100%。(3)腹膜炎总体治愈率87%,G+菌治愈率(96.3%)高于革兰阴性菌治愈率(80%)。(4)重现、复发性腹膜炎病原菌敏感性均出现下降。结论:腹透相关腹膜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经验治疗可选三代头孢联合万古霉素。最终仍要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2年1—6月及2013年1~6月各科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的医嘱信息,结合医院检验科提供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病原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的药敏及耐药情况以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2012年1~6月的用量控制的很好、2013年1~6月的用量合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用量消化内科增长最多;盐酸万古霉素的用量骨伤科、感染科、呼吸内科增长最多。结论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病原菌分布及时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 - AMS仪器分析并结合手工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定按2008CLIS相关标准进行.利用WHONET软件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的685株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48.90%,革兰阳性球菌占27.30%,真菌占23.6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分离率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多药耐药现象主要集中在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是医院常见致病菌共占致病菌检出率的81.81%,应将其作为该院主要监测的目标细菌.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骨破坏伴随其整个病程,一旦骨破坏发生,则意味着其病理改变进入不可逆期。因此延缓甚至阻断骨破坏成为治疗RA的主要策略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藤碱(SIN)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该文主要将近年来有关SIN在RA骨破坏方面的研究作一详细阐述,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并有亚临床外周动脉疾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的生存率.方法 纳入2010年1至6月在我院规律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亚临床外周动脉疾病.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随访至201 3年6月,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经筛选,83例患者合并有亚临床外周动脉疾病(血液透析53例,腹膜透析30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血液透析患者较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更好(P=0.045).结论 在合并有亚临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或许更适合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