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脑外科重症并未行气道开放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行气道开放,对照组患者进行定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进行持续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痰痂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进行持续雾化吸入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气道的湿化效果,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和痰痂的形成率,并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气道开放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定时、定量、匀速给药对气道开放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减少痰液结痂堵塞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为镇痛泵持续给药,B组36例(对照组)为注射器间断滴药,均采用相同药液临床观察对照。结果A组肺部感染及痰液结痂堵塞各2例,发生率均为5.56%,B组肺部感染8例,发生率为22.22%,痰液结痂堵塞20例,发生率为55.56%,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道开放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疗效好,简便、准确,减少护士工作量,患者乐于接受,具有极好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人工气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滴注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对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气道开通前3 d,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可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防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定时氧气雾化吸入对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70例喉癌手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时气道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组采用定时氧气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定时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刺激性咳嗽、日吸痰次数、气道出血、肺支气管感染、支气管内痰痂形成等指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时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喉癌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并发症少,方法简单,不影响患者活动,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氦氧混合气(79%氦:21%氧)为驱动气源雾化联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或)M—受体损坏抗剂对重症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病房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式,观察以氦氧混合气为驱动气源和压缩空气为驱动气源雾化吸入备劳特前后肺肺功能和血气的变化。选择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高二氧化碳血症(PaCO2>50mm Hg)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以氦氧混合气为驱动气源)和对照组(14例,以压缩空气为驱动气源)雾化吸入酚间海异丙肾上腺素(备劳特)和溴化异丙阿托品(爱全乐),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病房重症哮喘患者以氦氧混合气为驱动气源与以压缩空气为驱动气源疗效比较,FVC、FVE1.0、FEF50差异具有显著性,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差异有显著性。COPD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FEVl.0、PEF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血气分析结果示试验组思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aO2和PaO2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气指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氦氧混合联合雾化吸入良—受体激动剂和(或)M—受体拮抗剂在治疗重症哮喘和COPD方面传统方法比较有明显优势,提示有良好的治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7(44.32±4.72)岁,采取间断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43.96±5.25)岁,采取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为(78.19±5.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35±6.63)分,PSQI评分为(7.93±1.25)分,低于对照组的(11.27±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9、7.07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间断雾化吸入,利于增强湿化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8岁,因急性咽喉炎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至第3次时,诉每于吸药后5min左右,始觉双手指端发胀、麻木,渐向上延至整个上臂,伴轻胸闷,停止治疗后1h左右可自行缓解。我们所用雾化液的成分为薄荷、樟脑、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0.9%氯化钠溶液。查阅文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阻滞神经肌肉间递质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氧气驱动湿化气道吸入疗法,对照组40例常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ID或TID进行对比研究;对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疗法在降低痰液粘稠度,提高排痰效果方面疗效满意,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人工气道早期开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早期开放人工气道,在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支持;对照组先不开放人工气道,当患者出现血气指标降低或呼吸衰竭等呼吸功能障碍时建立人工气道,在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支持。对比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部感染发生率、误吸率、病死率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3天时,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人工气道早期开放可促使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OPD急性期患者采用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呼吸科164例COPD急性期患者随即分为连续雾化组和对症雾化组,连续雾化组82例患者给予至少1疗程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症雾化组82例患者根据症状发生次数给予间断给予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急性发作次数、血气分析、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①治疗后连续雾化组患者平均急性发作次数、VCmax、PEF、PO2、PCO2、SO2、FEV1/FVC明显优于对症雾化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治疗过程中连续雾化组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声音嘶哑、耐药性例数与对症雾化组患者有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雾化吸入在治疗COPD急性期患者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长期使用仍然需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气道分泌物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方法 36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方案进行治疗。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低剂量组(A组,200 mg)和高剂量组(B组,400 mg),各18例。比对两组患者气道分泌物、血清中药物浓度峰值水平及最低药物浓度水平。结果 1两组均于雾化吸入后即刻(0 h)达到气道分泌物药物浓度峰值,其中A组为(370.47±114.63)μg/mg,B组为(1332.55±269.35)μg/m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至24 h内,两组气道分泌物中药物浓度逐渐降低,且以前2 h速度最快,第24小时达到最低:A组为(1.72±0.60)μg/mg,B组为(1.95±0.53)μg/mg,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均于雾化吸入后即刻(0 h)达到血清中药物浓度峰值,其中A组为(0.22±0.02)μg/ml,B组为(1.05±0.05)μg/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至24 h内,两组血清中药物浓度逐渐降低,第24小时达到最低:A组为(0.04±0.01)μg/ml,B组为(0.18±0.02)μg/m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及老年肺结核患者给予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方案,药物起效较快,抗菌消炎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老化、支气管腺体分泌物增加、呼吸肌肌力减弱,再加上外科手术及麻醉的损伤,以及术后长时间留置胃管导致咽部不适、切口疼痛使患者不敢咳嗽,致使痰液阻塞气道,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临床上使用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可减轻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效果、SPO2以及患者不适症状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适合老年患者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雾化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以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00例重症结核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的短程化疗方案,与此同时,观察组在其强化期阶段还要联合应用每天一次的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重症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并进行临床讨论分析。结果全部100例重症结核病患者中,观察组在治疗第一个月后咳嗽的症状有缓解的患者有43例,占86%,对照组则有28例,占56%;在头两个月结核病患者痰菌转阴的观察组有46例,占92%,对照组则有37例,占74%;在强化期结核病患者空洞闭合的观察组有38例,占76%,对照组有26例,占52%。两组的比较具有差异性,观察组的50例重者结核病患者在咳嗽的缓解、痰菌的转阴以及空洞的闭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病患。结论采用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结核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痰菌阴转的时间,加快空洞闭合的效率,改善和缓解临床的系列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官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喘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哮喘持续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持续发作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喘灵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85.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喘症状缓解平均(16.1±2.6)h,哮鸣音消失(43.2±3.1)h。结论舒喘灵是治疗小儿重症持续哮喘发作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云  张晓  黄治华 《河北医药》2016,(19):2942-2944
目的:观察并探讨布地奈德( BUD)、沙丁胺醇( SAL)和异丙托溴铵( ipratropium bromide,IB)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哮喘组采用BUD、SAL联合IB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安慰剂),10 mg/d。收集外周血样,测定IFN-γ和IL-4的水平。哮喘严重度由哮喘症状评分评估,肺功能比较用FEV1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情况,2组治疗后检测胸膜厚度及胸膜滑动度。结果哮喘组FEV1显著改善,Th2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 P <0*.05)。哮喘组Th1细胞与Treg细胞略有变化,从而减轻Th1/Th2细胞和Treg/Th17细胞的失衡,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6个月肺功能哮喘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哮喘组术后CT测量胸膜厚度要厚于对照组,胸膜滑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雾化吸入重新平衡细胞因子,调节Th1/Th2细胞和Treg/Th17细胞平衡,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缓解哮喘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速尿雾化吸入的平喘作用已得到大量的研究证实,临床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雾化吸入对持续咳嗽患者的治疗作用报道极少,我们应用速尿治疗持续咳嗽患者并与对照组作了比较观察。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86例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18~75岁。病史最短2周,最长3.5年,主诉至少持续2周以上咳嗽。排除既往为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患者。发现支气管扩张实验阳性17例。1.2方法86例持续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3例,二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速尿吸入组:给予速尿20mg加生理盐水20m…  相似文献   

17.
雾化吸入给药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细小雾滴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的治疗作用.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给药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给药方式之一.本文就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雾化器的种...  相似文献   

18.
对气管切开病人,于套管口处的给药方法有雾化吸入、气管内注药、喷雾剂喷药等方法.雾化法操作程序复杂;气管内注药,药物不能进入肺内,喷雾剂喷药需定时操作,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法,并应用于临床120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或Ⅲ级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随机分成麻醉诱导雾化吸入氯胺酮(K组)和非氯胺酮雾化吸入(NK组)两组,每组23例.两组均于行面罩通气前和面罩通气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然后行麻醉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5 min和30 min的气道压和术毕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与NK组比较,K组面罩通气30 min气道压降低(P<0.05),PaCO2降低,PaO2升高(P<0.01),SaO2也相应的升高(P<0.05).NK组拔管时间较K组较明显延长[(35.6±17.7)min vs.(23.6±10.1)min](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行氯胺酮雾化吸入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疾病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雾化吸入法与传统方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程与疗效,为门急诊选择一种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 100例儿科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1 mg加特布他林2.5 mg加压雾化吸入,对照组患儿选用口服抗菌药物及止咳类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患儿治疗第2天和第3天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咳嗽症状在短时间内即消失,两组在第2天和第3天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好,疗程短,患儿依从性高,简便有效,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