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特性的变化。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模型,超速离心制备缺血脑皮质神经细胞突触膜和微粒体。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PAF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数量(Bmax)。结果Scatchard作图分析显示,各组样本均存在3个特异性PAF结合位点,其中2个位于微粒体,另1个在突触膜上。单纯缺血90min时,突触膜位点Kd和Bmax明显减小;再灌注1d后,微粒体上2个位点的Kd、Bmax明显下降,至7d均未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诱导脑皮质神经细胞PAF受体下调,胞内受体下调晚发于突触膜受体。  相似文献   

2.
采和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在测定胞浆激素受体(EcR)的同时分析胞核雌激素受体(EnR)含量,以评估对对乳腺癌、卵巢癌组织ER状态的影响。在151例乳腺癌组织中,EcR、EnR同时阳性的检出率为36.。42%,明显低于ECR的阳性率(55.63%);124例卵巢组织中,ECR、ENR同时阳性的检率为34.68%,亦明显低于ECR的阳性率(51.61%)。在ECR阳性性组织中有65.48%的乳腺癌和6  相似文献   

3.
4.
人工合成大鼠M1和M2受体亚型的羧基末端17肽(M1)和19肽(M2),联接血蓝蛋白后免疫家兔,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鉴定抗体。7只家兔抗血清均在10000倍稀释度以上仍显示一定的特异结合,并具很好的特异性。免疫化学分析显示两种抗血清都能与大鼠脑组织切片发生特异结合。竞争结合反应则表明它们不影响放射配基与M受体的结合。初步进行了大鼠脑M1和M2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免疫沉淀分析,两种抗  相似文献   

5.
6.
原代培养脑细胞衰老过程中M胆碱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代培养脑细胞衰才过程中M受体密度及其反应性的动态变化,采用^3H_QNB结合分析法测定M受体结合位点数,以M受体激动剂Carrbachol刺激CGMP升高的程度作为M受体反庆性的指标。CGMPI要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培养2周后脑细胞的突起开始断裂,脑体萎缩,出现明显衰老的特征。M受体结合位点于12天达到高峰,而M受体对Carbachol的反应性于9天达到高峰,至12天已明显下降,提示脑细胞衰  相似文献   

7.
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时NMDA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百日咳菌液(BP)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IBE)对3HMK801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特异结合的影响。从大鼠左颈总动脉注入BP,制备IBE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①对照组(NS,n=11);②IBE组(BP,n=12);③MK801+BP预处理组(MK801,n=4)。02ml/kg体重生理盐水或BP注入左颈总动脉作为NS或BP组;每天腹腔注射05mgMK801/kg体重,共2天,然后注入BP为MK801组。注射BP24小时后断头取脑。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3HMK801的特异结合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Scatchard作图。结果,NS及BP组的Bmax分别为0623±0082和0606±0087pmol/mg蛋白质(t=048,P>005),Kd分别为431±42和305±30μmol/L(t=78,P<005)。MK801预处理减少NMDA受体的特异结合。表明在此脑水肿模型中NMDA受体总数未发生变化,但亲和力明显增高,其增高能被预先腹腔注入的MK801抑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作为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肝癌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将碘苷 (I UdR)与胰岛素共价连接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层析鉴定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受体结合实验 ,分别测定胰岛素、胰岛素 IUdR的IC50 及KI值 ,评价IUdR与胰岛素共价连接后的受体结合特性。结果 胰岛素 IUdR能同12 5I 胰岛素竞争性与肝癌细胞膜结合。胰岛素的IC50 1为 (5 .0 1± 1.2 4)nmol/L ,IC50 2为 (17.75± 4.86 )nmol/L ,KI1值为 (4 .85±1 12 )nmol/L ,KI2为 (17.6 9± 4.81)nmol/L ;胰岛素 IUdR的IC50 1为 (11.5 0± 2 .83)nmol/L ,IC50 2为(19 35± 5 .11)nmol/L ,KI1值为 (11.2 6± 2 .6 5 )nmol/L ,KI2为 (19.30± 5 .0 2 )nmol/L。结论 胰岛素与IUdR共价偶联后 ,仍具有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胰岛素作为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肝癌药物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松果体素受体鉴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证明免疫组织上是否存在松果体素受体(MR)。以125I松果体素(M)为配体,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4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25IM特异结合位点。结果:①125IM特异结合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036±010fmol/106细胞(217±60位点/细胞);平衡解离常数(Kd)为79±13pmol/L;②动力学分析显示K1=(124±031)×10-7L·min-1·mol-1,K-1=(48±11)×10-3/min;③特异性分析表明对M高度特异性;④亚细胞分布:特异结合部位以细胞核含量最高。结果表明人淋巴细胞存在MR,该特异结合位点具低结合容量、高亲和力、可饱和性及可逆性结合特点,对M高度特异性,符合特异结合位点的基本条件;也表明淋巴细胞是M作用的靶组织,提示M对免疫的兴奋作用可能是其与免疫组织上MR的直接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erythrocyte insulin receptor,EIR)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128只完全随机分为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放射受体法检测大鼠伤前、伤后1h、4h、8h、12h、1d、3d、5dEIR结合率、密度及亲和常数。结果 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后EIR结合率下降。在伤后1-8h,重度损伤组大鼠EIR结合率下降比轻度损伤组明显。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红细胞膜高、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密度均下降,其中高亲和力受体密度下降最明显。在伤后8h和12h,重度损伤组大鼠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密度明显低于轻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大鼠红细胞膜高、低胰岛素受体亲和常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髓损伤越严重,大鼠EIR结合率和高亲和力受体密度下降越明显。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可能是大鼠脊髓损伤后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NMDA受体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产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快速取脑,冰冻切片,以^3H-MK-801作为放射性配基,将恒温保温后的标本在室温下氚片上进行放射自显影,勾划脑左右两侧感兴趣区(ROI),采用LETCAQ-550IWL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比较缺血侧与对侧ROI内NMDA受体的密度。在受华结合法中,分离出缺血区中段皮层、匀浆、离心后与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结合反应,将液闪测得的数值作Scatchard图,求出NMDA受体的亲和力(Kd)及最大结合容量(Bmax)并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放射自显影图,缺血2h组以及缺血2h再灌2h组同假手术组相比,相应的NMDA受体密度比值明显升高,表明NMDA受体通道大量开放。这主要是兴奋性氨基酸升高所致。再灌注24h组及再灌注72h组相应ROI中NMDA受体开放明显降低,且两组无明显差异。各实验组中缺血及再灌注区Kd值明显升高,再灌24h及72h组的Bmax明显降低。结论 大鼠脑局灶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明显上升并维持数小时,NMDA受体在4h内被大量激活,通道开放,引起缺血损伤。利用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在4h以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MEC 1)及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生长抑素受体 (SSTR) 2种亚型 (SSTR1、SSTR2 )的表达 ,及两者与SSTR的放射配基1 2 5I RC 16 0的结合差异。方法 ①采用细胞计数法、软琼脂法等观察MEC 1及Mc3细胞株生物学特性 ;②以原位杂交法检测MEC 1、Mc3细胞株SSTR1及SSTR2亚型的表达情况 ;③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分析MEC 1、Mc3细胞与1 2 5I RC 16 0结合情况。结果 ①MEC 1、Mc3细胞生长稳定 ,Mc3细胞较MEC 1生长速度略快 ,克隆形成率高 ;②MEC 1细胞高度表达SSTR1及SSTR2 ,表达率分别为 82 .6 %和 81.7% ;Mc3细胞未见 2种亚型表达 ;③MEC 1和Mc3细胞与1 2 5I RC 16 0的特异结合率分别为 (2 3.8± 9.4 ) %和 (3.2± 2 .3)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MEC 1高度表达SSTR1及SSTR2 ,其与SSTR配基RC 16 0的特异结合率显著高于Mc3细胞。  相似文献   

14.
受体结合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筛选方法,它通过体外实验来考察配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目前,很多放射性显像剂是利用放射性配体与体内受体结合的高度选择性来进行受体显像的。因此,受体结合实验是放射性显像剂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体外评价方法,在放射性显像剂设计与筛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 ECLIA)与放射性受体分析(RRA)两种方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差异,探讨ECLIA法检测TRAb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5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格雷夫斯病(GD)症状组32例、GD缓解组23例、对照组20例,采用ECLIA和RRA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各受检组血清TRAb水平.结果 ①GD症状组用ECLIA与RRA两种方法测定的TRAb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11.814,F=3.404,均P<0.05).②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符合率为95.7%,阴性符合率为73%,总符合率为80%.对于GD症状组和对照组,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x2=3.691,x2=1.026,均P>0.05);而在GD缓解组中,ECLIA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RRA法(x2=5.440,P<0.05).③两种方法所测TRAb值有明显的相关性( r=0.705,P<0.01),但ECLIA法的检测值低于RRA法(Z=-4.399,P<0.01).结论 与RRA法相比,ECLIA法具有全自动化、简便、省时、灵敏度高等优点,更适合于对临床GD患者TRAb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骨骼肌型ryanodine受体放射配基分析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骨骼肌型ryanodine受体 (RyR1)放射配基分析法的建立及适宜条件。方法蔗糖梯度离心提取骨骼肌肌浆网膜蛋白质组分 ,用3H ryanodine进行放射配基结合实验 ,观察RyR1与3H ryanodine结合的适宜条件。结果 ① 37℃恒温水浴下 ,0~ 6 0min内 ,3H ryanodine与骨骼肌肌浆网膜蛋白质的结合量迅速增加 ,90min时基本达平衡 ,90~ 12 0min内无明显变化 ;②3H ryanodine在1~ 30nmol·L- 1 ,匀浆蛋白质质量浓度为 0 .4~ 1.0g·L- 1 范围内 ,3H ryanodine与RyR1结合的效果最佳。结论 用3H ryanodine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建立RyR1放射配基分析法。  相似文献   

17.
受体二聚化、寡聚化可以启动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构建细胞受体或信号传递蛋白与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结合蛋白(FKBP)的融合蛋白,利用FK506衍生物等诱导FKBP的二聚化或寡聚化,继而导致受体或信号传递蛋白的二聚化、寡聚化,从而激活特定的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该技术为信号转导、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