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及术后131I治疗等,131I治疗后DTC复发及转移可影响临床后续治疗及其效果。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为常规影像学监测疗效手段,而131I SPECT/CT将功能代谢与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可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本文就131I SPECT/CT用于131I治疗DTC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54例确诊为DTC的患者行外科手术及清甲治疗后给予相应剂量的131I治疗,随访6个月,对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转移情况、治疗前Tg和TSH水平6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评价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病理分型、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与疗效有相关关系;剔除年龄和病理分型因素后,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疗效的确切因素。结论 131I治疗术后DTC疗效较好。转移情况、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疗效的确切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全身扫描腰-腹部131I摄取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1)1991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002例,男330例,女672例;年龄6~87岁,平均(41.7±24.4)岁;乳头状癌743例,滤泡状癌253例,混合型106例。(2)131I治疗前后处理均按卫生部核医学临床诊疗指南进行。(3)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清Tg、TgAb水平和其他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CT、MRI、超声等),由3名医师对131I全身扫描结果进行判读和分析。结果肿瘤转移灶摄取275/1002例(27.45%),病理性(非肿瘤转移)摄取4/1002例(0.4%),生理性代谢胃-肠道摄取762/1002例(76.05%);弥漫性肝摄取689/1002例(68.76%);膀胱显像791/1002例(78.94%)。结论腰-腹部甲状腺癌131I阳性和假阳性显像图的准确读片可避免该部位的误诊及其不恰当的131I治疗。 相似文献
4.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骨痛、稳定或缩小骨转移灶,显著改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影响131I治疗DTC骨转移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骨转移灶是否摄碘、131I累积剂量、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合并骨外器官转移、131I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发现骨转移癌时间、是否存在临床骨相关事件及骨转移灶大小及数量。本文对131I治疗DTC骨转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如何确定DTC ~(131)Ⅰ的治疗活度仍有不同意见.本文对确定DTC ~(131)Ⅰ治疗活度的不同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前测定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预测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101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的DTC患者,于首次131I治疗前1天测定sTg水平,131I治疗后5~7天行131I-SPECT/CT显像。根据是否存在转移,将所有患者分为无转移(M0)组和有转移(M1)组。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sTg水平,并通过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sTg预测DTC转移的价值;采用Kappa检验对sTg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M1组的sTg水平高于M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8.00,P<0.001)。sT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最佳DCP为40.60 ng/ml,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34%(34/47)、100%(54/54)、87.13%(88/101)、100%(34/34)、80.60%(54/67);sTg值诊断DTC转移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37,P<0.05)。结论 首次131I治疗前检测sTg可作为有效预测DTC转移的指标,可指导131I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7.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前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22例确诊为DTC的患者,在应用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唾液腺功能分析.另选取1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15例(68.18%)出现唾液腺自主排泌功能降低;治疗后双侧腮腺、颌下腺的15 min摄取分数(UR15)明显降低,双侧腮腺排泌分数(SR)降低,但颌下腺的SR值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双侧腮腺、颌下腺的UR15值和SR值均降低.结论 DTC患者在接受131I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自主唾液腺排泌功能下降;双侧腮腺和颌下腺摄取和排泌功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8.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DTC肺转移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改善DT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治疗剂量和次数、患者年龄、131I的摄取能力及有效半衰期、有无其他远处转移、肺转移灶大小、病理类型、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首次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安全性较高,主要不良反应有肺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颈部肿胀疼痛和唾液腺功能异常。本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131I全身扫描(131I-WBS)胸腺异常碘摄取并伴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的发生率,探讨胸腺碘摄取及其对Tg升高的影响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接受131I-WBS检查的DTC患者131I-WBS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情况及血清Tg水平。结果 316例患者共735例次131I-WBS检查中,4例患者共5例次显像可见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占0.68%(5/735),均为治疗剂量全身扫描(Rx-WBS)条件下,且均为第2次131I治疗后出现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其中1例患者在第3次131I治疗后仍出现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3例患者共4例次Rx-WBS检查前血清Tg水平升高,分别为13.80 μg/L、> 300.00 μg/L、16.40 μg/L、20.60 μg/L。结论 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Tg升高患者131I-WBS仅上纵隔处出现异常摄取时,应注意排除胸腺原因所致可能,以避免不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中肝脏弥漫性摄取(DHU)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DTC,根据Rx-WBS所示DHU程度将其分为G0组(n=41)、G1组(n=69)、G2组(n=56)和G3组(n=12);将P<0.2的因素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HU影响因素。结果 178例DTC中,137例(137/178,76.97%)可见DHU。单因素分析显示4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131I剂量及远处转移(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年龄、甲状腺球蛋白(Tg)等11个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剂量(β=0.013,P=0.036)是DHU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4组间TSH、M、治疗次数及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31I剂量是DHU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检查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患者手术+131I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DTC患者术后3~4周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以下简称"清甲"),131I治疗前及随访时用RIA法各测定1次血清Tg,同时口服131I111~185MBq(平均133.8MBq)48h后,和(或)口服治疗剂量131I3.7~5.55GBq(平均4.5GBq)5~7d后做全身显像。结果:24例经临床证实有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中,11例(45.8%)Tg>10ng/mL,21例(87.5%)131I-WBS阳性,只有8例(33.3%)患者Tg和131I-WBS同时阳性。结论:DTC经手术+131I治疗后,常规进行Tg测定和131I-WBS检查,对尽早发现复发或有无转移、决策131I治疗方案以及评估131I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对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中1例出血,5例声音嘶哑,通过对呼吸道护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均在住院期间好转,所有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整体观个性化护理,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颈部超声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4例患者均为DTC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后,行再次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TGAb、TG水平,并行颈部超声检查,在131I治疗后1周行131I全身SPECT扫描(WBS).结果 对DTC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TG分别为76.9%、66.7%和75%;超声为79%、58%和75%;TG联合超声为96.8%、71.4%和92.1%.12例TG假阴性患者中,有10例患者TGAb≥,100 IU/ml,其T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阳性组患者WBS阳性风险是阴性组患者的8.591倍.超声阳性患者WBS阳性风险是阴性患者的6.953倍.结论 TG联合超声能显著提高对DTC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运用TG监测DTC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应同时检测TG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估算131I首次“清甲”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腮腺、颌下腺内照射吸收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术后拟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40例,其中女33例,男7例,年龄(44±15)岁。患者在服用131I 3.7GBq后1、2、3、4、12、24、48h行头颈部前、后位静态显像,分别在前、后位图像中勾画腮腺、颌下腺感兴趣区(ROI),以大脑实质作为本底行本底校正。将不同时间点腮腺、颌下腺的放射性计数转变为放射性活度值,利用Origin 7.0软件绘制唾液腺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依照美国核医学会医用内照射剂量学委员会提出的内照射吸收剂量学计算方法,计算唾液腺的吸收剂量。结果:腮腺、颌下腺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0.15±0.10)mGy/MBq、(0.19±0.07)mGy/MBq。结论:131I首次“清甲”中,DTC患者唾液腺辐射吸收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附38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规律及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5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且资料完整的380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0例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占多数,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5.26%,其声像图特点为:(1)肿瘤形态呈球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2)肿瘤边缘不光整呈毛刺状、蟹足样,声晕出现率低;(3)肿瘤以实质性低回声为主,72.90%;(4)肿瘤内部常伴钙化,发生率56.78%;(5)癌结节血供丰富.部分癌结节呈多发性及与良性结节并存,给诊断带来困难,尤其是直径在0.5cm以下的癌结节容易漏诊.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仅表现为微钙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仅表现为微钙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回顾分析其高频超声及血流多普勒表现特点,总结仅表现为微钙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特征。结果 19例仅表现为微钙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分为局灶微钙化型和弥漫微钙化型。2例局灶微钙化型二维超声表现为"正常"甲状腺局部见簇状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局灶微钙化区血流信号无明显异常,无颈部淋巴结转移。17例弥漫微钙化型二维超声表现为甲状腺一侧叶大部或跨叶腺体内弥漫分布微钙化,未见具体结节;其中10例病变腺体回声不均匀性减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受累腺体内血流信号均不同程度增多;14例弥漫微钙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一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检出"正常"甲状腺局部呈簇状分布的微钙化或肿大的甲状腺内呈弥漫分布的微钙化,这对仅表现为微钙化而没有具体结节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囊实性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共45个结节)囊实性甲状腺癌的术前声像图特征,包括结节位置、最大径、内部结构、实性部分回声、边界、边缘、形态、纵横比(A/T)、钙化、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同时仔细检查颈部有无异常肿大淋巴结。另选取同期135例(共150个结节)甲状腺囊实性良性结节作为对照,分析良恶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声像图特征的异同。结果 囊实性甲状腺癌的主要声像图特征包括:以实性为主,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晰、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A/T<1、微钙化、混合型血管模式及中或高血供,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囊实性甲状腺癌与囊实性良性甲状腺结节内部结构、实性部分回声、边界、边缘、形态、钙化、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结节位置、最大径及A/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综合分析囊实性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131I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1744例甲状腺癌病例资料.初次手术病理资料2000年之前的为一组,2000年以后的病理资料,每2年合并为一组,用卡方或卡方趋势检验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腺瘤(T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08年、2009~2010年的甲状腺癌合并结甲的百分比与2000年以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2005~2006年、2007~2008年、2009~2010年的甲状腺癌合并HT的百分比与2000年之前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甲状腺癌合并TA以2005~2006年为界,在此之前逐年递增,在此之后与之相反.甲状腺癌的男女发病比例在25岁之前达到高峰,女性为男性的3倍,但是随着年龄增加逐渐趋于平衡.结论 近几年来甲状腺癌合并结甲、合并HT较前明显增高,而合并TA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