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CSF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NAP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恶性循环性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检测使用rhG-CSF治疗前后NAP的活性,另外选择29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rhG-CSF治疗后NAP的活性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应用rhG-CSF治疗后可增强外周血中NAP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恶性循环性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检测使用rhG-CSF治疗前后NAP的活性,另外选择29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rhG-CSF治疗后NAP的活性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应用rhG-GSF治疗后可增强外周血中NAP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rhG-CSF防治晚期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晚期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晚期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化疗后白细胞降至0度以下时应用rhG-CSF,对照组用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rhG-CSF和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均能使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数恢复至0度以上,但rhG-CSF组白细胞数最低值持续时间及回升至正常的时间比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组明显缩短(P<0.05,P<0.01),且其继发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rhG-CSF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并能降低继发性感染机会,有利于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静脉丙种球蛋白佐治婴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重症肺炎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后血清IgG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59例婴儿重症肺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200~400mg/(kg·d),连续3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gG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Ig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体温稳定时间(P<0.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P<0.01)、平均住院天数(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IVIG佐治婴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儿血清IgG水平。  相似文献   

5.
苗桂杰  李敏  庞淑兰 《河北医药》2012,34(22):3425-3426
目的研究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减少喘息反复发作。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8例,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患儿血细胞分析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随访3~5年喘息反复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明显(P<0.05或<0.01),随访后观察组喘息反复发作的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5,P<0.05)。结论静脉点滴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以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数比例,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CVB)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症之间的关系;观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粒细胞减少症治愈费用的影响.方法比较粒细胞减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VB感染率;比较粒细胸减少症组中两个CVB感染阳性和阴性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对比应用和未应用IVIG两组粒细胞减少症治愈所需的医药费.结果粒细胞减少症患儿CVB感染率为26.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感染组与非CVB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应用和未应用IVIG的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治愈所需的医药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VB感染可能为粒细胞减少症另一重要病因;CVB感染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比其他因素强;应用IVIG并不明显增加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治愈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同步周化疗期间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应用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宫颈癌放疗同步顺铂周化疗患者资料,与同期28例应用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相关并发症和放化疗延误等,探讨PEG-rhG-CSF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PEG-rhG-CSF预防组同步放化疗期间平均每例患者给药2.3次,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无抗生素使用,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延迟治疗;rhG-CSF治疗组平均每例患者给药10.6次,2例FN,4例使用抗生素,10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延迟治疗。PEG-rhG-CSF预防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9%(2/29),明显低于rhG-CSF治疗组的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 P<0.01)。PEG-rhG-CSF预防组完成5次周化疗率为75.9%(22/29),明显高于rhG-CSF治疗组的42.8%(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 P=0.011)。结论 宫颈癌放疗同步周化疗期间应用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安全的,与rhG-CSF挽救性治疗相比,可降低治疗频次,且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治疗延迟发生。  相似文献   

8.
观察小剂量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吉粒芬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小剂量国产rhG-CSF吉粒芬可明显缩短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时间,促进外周血WBC的恢复.化疗后WBC降至最低后再给予rhG-CSF治疗,同样获得满意疗效,进一步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化学治疗是当前小儿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作为造血生长因子对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国产rhG-CSF(特尔津)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并与进口同类产品(惠尔  相似文献   

10.
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Ⅱ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防治实体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将69例入组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B组和BA组。AB组第1周期为治疗周期(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CSF,第2周期为对照周期(B周期),单纯化疗。BA组第1周期单纯化疗,第2周期化疗加G-CSF。比较2周期WBC和ANC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0例可供疗效分析及评价不良反应。A周期WBC下降及ANC下降持续的天数明显少于B周期(P<0.01);A周期WBC,ANC最低值显著高于B周期(P<0.01);化疗21d时因WBC<4.0×109  相似文献   

11.
任晓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46-1747,1787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辅助万古霉素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68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体温和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以及生活质量(KPS)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体温和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万古霉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CT、IL-6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rhG-CSF辅助万古霉素治疗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万古霉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促进了体温、中性粒细胞的复常,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对其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ITP患儿,根据治疗药物分为2组,观察组(n=101)给予IVIG 1 g·kg-1·d-1冲击剂量1次,同时加用阿赛松1.6 mg·kg-1·d-1口服和地塞米松0.2 mg·kg-1·d-1静滴;对照组(n=106)仅给予阿赛松1.6 mg·kg-1·d-1口服和地塞米松0.2 mg·kg-1·d-1静滴。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2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2 d观察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发生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及单核细胞减少症的人数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VIG冲击治疗ITP可以观察到多种血液细胞成分数量下降,认为与其细胞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5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IVIG治疗,并根据IVIG用量分为大剂量组1 g/(kg·d)×2 d;小剂量组400 mg/(kg·d)×3~5 d;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3,5 d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升高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血小板水平,减少严重出血,同时避免大剂量IVIG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滴注,连用1~3d。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IVIG组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阻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继发感染。方法 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时,给予IVIG5.0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用2次。结果 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结束后骨髓抑制期应用IVIG,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9。57%,显著低于对照(P<0.005),且感染较轻。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IVIG能有效地预防感染,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NEOS)合并粒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及其他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G-CSF,5μg·kg~(-1)·d~(-1),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2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发生黄疸持续、粒细胞恢复、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rhG-CSF辅助治疗可提高抗感染疗效,肌张力改变、血压降低、体温异常及黄疸持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相关治疗,如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治疗7 d危重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3和7 d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rhG-CSF辅助治疗NEOS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有效提高抗感染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静注丙球佐治毛细支气管炎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比较47例IVIG治疗组和47例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A、IgM的水平。结果:IVIG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清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IVIG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生后48 h内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00 mg/kg,连用2~3 d.分别观察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抗生素应用天数分别为(3.6±2.04)d、(6.1±5.36)d,住院天数分别为(9.3±4.25)d、(14.1±8.61)d,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α-干扰素(IFN-α)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42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IVIG、IFN-α或利巴韦林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VIG组、IFN-α组有效率达97.2%、92.9%,与利巴韦林组(有效率为40.0%)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α-干扰素治疗能明显缩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400mg.kg-1.d-1,连续3~5d。对两组症状、体征及住院天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退热、神志恢复、抽搐停止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IVIG对于改善病毒性脑炎主要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好,并能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