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微囊工艺制备克拉霉素分散片。方法:以微囊技术制备克拉霉素分散片,测定分散片的载药量、溶出度及体外的释药曲线。结果:按微囊工艺制备的克拉霉素分散片各项指标合格,溶出度表明本品溶出度较普通片快。结论:本法研制的克拉霉素分散片工艺可行,体现了分散片的特点,并且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制备克拉霉素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工艺 ,以解决原处方生产的片剂易缺角、烂边的问题。方法 :内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S -HPC) ,通过处方筛选以确定制备处方工艺。结果 :用LS -HPC取代原处方的淀粉较为理想 ,增加了片剂的硬度 ,改善了脆碎度 ,解决了原片剂的缺角、烂边问题。结论 :改进后的处方工艺有利于提高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克拉霉素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溶出度均不低于标示量的80%。结论所建立的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1 0 0 C1 8(5um ,4 6mm× 1 5 0mm)柱 ,以 0 0 6 7mol·L-1 KH2 PO4调节 pH至 (4 0± 0 2 ) -乙腈 (6 0∶4 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1 0nm ,室温下对克拉霉素分散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克拉霉素在 1 0 0~ 80 0mg·L-1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9) ,平均回收率99 5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能满足分散片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优化阿奇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方法:以片剂的硬度、溶出度、分散均匀度及外观为综合考察指标,建立了一个优化的处方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选用黏合剂浓度为6.0%(w/w),黏合剂用量为45%(w/w),配制乙醇浓度30%(w/w),液体香精为1.3%(w/w)的处方,效果最佳。结论:该工艺研制的阿奇霉素分散片质量指标符合药典要求,生产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 制备阿奇霉素分散片并考察处方工艺和质量.方法 以崩解时限、可压性和分散均匀性为指标因素,选择适宜的崩解剂、稀释剂、黏合剂、润滑剂;以崩解时限为指标,从正交设计中确定最佳处方,并进行工艺优化和制剂稳定性考察.结果 根据处方制成的分散片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加速实验表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成熟稳定、可控性好,溶出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克拉霉素分散片与克拉霉素片(利迈先)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交叉单剂口服给药法 ,以藤黄八叠球菌为指示菌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利迈先经时血药浓度。数据经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及双单侧t检验和(1 -2α)置信区间分析。结果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利迈先药物动力学参数Ka 为0.7843和0.5893h-1,t1/2(α)为1.7324和2.3140h ,t1/2(β)为4.1449和3.8635h,Cmax 为2.2308和1.8742μg·ml-1,AUC为17.741和16.2751μg·h·ml-1。克拉霉素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21 %。结论两种制剂AUC值剂型间、阶段间和个体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国产克拉霉素分散片与进口克拉霉素片 (克拉仙 )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单剂量口服两种片剂500mg后 ,药物在体内的经时过程。结果 :药 -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国产分散片与进口片AUC分别为 (18 58±5 46) μg/(h·ml)和 (19 05±5 75) μg/(h·ml) ;Cmax 分别为 (2 88±0 74) μg/ml和 (2 74±0 65) μg/ml;Tmax 分别为 (1 28±0 41)h和 (1 47±0 51)h ,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8 49±16 00) %。结论 :国产克拉霉素分散片与进口克拉霉素普通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