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器官中,在激活肿瘤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黑素瘤相关抗原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3,MAGE-3)是一种肿瘤-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属于黑素瘤相关抗原家族(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family,MAGE family),在上皮细胞来源的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AGE家族类肿瘤表面标志物能被用于早期发现肿瘤细胞,并针对该类抗原进行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抗原。由于DC能将肿瘤相关性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DC肿瘤疫苗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目前,针对MAGE-3抗原的DC肿瘤疫苗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将MAGE-3负载DC,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为DC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2.
T淋巴细胞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富含肿瘤反应性T细胞,体外培养TIL并回输给带瘤宿主,可提高临床免疫治疗效果。但是TIL仍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只有从中找到并分离出那些在肿瘤抗原驱动下发生寡克隆扩增T细胞,才有希望在特异并性治疗方面取得突破。国外九十年代起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TIL中发生寡克隆扩增T细胞的TCR V区基因的特定结构,为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开拓了新的前景。本文即是跟踪国外的这一进展,应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人体肾细胞癌(RCC)TIL的TCR受体谱结构及相应的寡克隆偏移格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生存率因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各方面治疗的进展而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NSCLC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理想。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来控制、杀灭和清除肿瘤细胞,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的最新进展,不仅推动了免疫治疗中非抗原特异性治疗的发展,比如,以T淋巴细胞的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还推动了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或者说是疫苗方面的发展,使得免疫治疗成为十分有前景的治疗方式。这里仅对NSCLC的疫苗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CPP)Tat49-57携带NY-ESO-1155-163抗原肽致敏DC后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 CTL),并体外检测其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杀伤效果。 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0 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和T淋巴细胞。实验组用Tat49-57-NY-ESO-1155-163致敏DC,待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混合诱导产生CTL,并设PBS组和NY-ESO-1155-163组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致敏前后DC的表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抗原肽疫苗致敏DC后诱导的CTL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体外杀伤活性,同时与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Tat显著提升NY-ESO-1155-163进入DC的穿膜能力。与NY-ESO-1155-163致敏的DC相比,Tat49-57-NY-ESO-1155-163致敏后DC的CD80/CD86\[(54.9 ±3.3 )% vs (43.8±5.7)%,P<0.05\]和CD40\[(42.1±1.9)% vs (23.7±2.8)%,P<0.05\]的表达率显著升高。Tat49-57-NY-ESO-1155-163刺激DC后诱导培养的T细胞亚群主要以MHC-Ⅰ类分子介导的CD3+CD8+细胞为主。Tat49-57-NY-ESO-1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高于NY-ESO-1155-163组,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活性逐渐增强(P<0.05)。A-375细胞高表达NY-ESO-1,Tat49-57-NY-ESO-1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显著强于A549和K562细胞(均P<0.05)。结论:Tat49-57可以增强NY-ESO-1155-163抗原多肽的免疫原性,Tat49-57-NY-ESO-1155-163多肽致敏DC能有效诱导CTL抗黑素瘤细胞A-375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相关的抗原靶点,设计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定向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成肾细胞瘤1(nephroblastoma or Wilm’s tumor 1,WT1)是2009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评估所得的最佳恶性肿瘤抗原。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项目进入了临床转化研究阶段,主要包括多肽疫苗、DC疫苗和T细胞产品三类,其中galinpepimut-S、WT-4869、Vaccell等疫苗均能使恶性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大大延长,同时安全性良好。因此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本文从WT1多肽疫苗、DC疫苗及T细胞产品三个方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刘晓玲  宋振川 《肿瘤学杂志》2012,18(11):870-874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能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大量研究表明,DC在机体免疫应答及抗肿瘤免疫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及DC疫苗等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扬秋 《癌症进展》2008,6(4):345-346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过继性抗原特异T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是最直接和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的治疗方式,但涉及细胞来源和体外扩增等难题,而肿瘤疫苗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对抗肿瘤则是一种来源较为简单和易于应用的治疗方式。肿瘤疫苗包括两种类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汪灏  郝群  余佩武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2):901-90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独特之处在于能捕获、提呈肿瘤抗原并激活初始型T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DC疫苗在众多的动物肿瘤模型的治疗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DC疫苗的临床I、Ⅱ期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几年来DC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DC均来源于体内多能造血干细胞,主要分为髓系DC与淋巴系DC;按发育程度分为不成熟DC和成熟DC;按诱导免疫反应分为DC1和DC2两个亚群。DC前体细胞由骨髓进入外周血,再分布到全身各组织。DC可通过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在其表面表达大量的MHC-肽复合物,上调共刺激分子及向外周淋巴组织迁移等作用,激活T细胞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目前,无论在动物模型和人体实验都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前体细胞沿不同的分化途径在体外诱导扩增DC。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T细胞是获得性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细胞亚群,但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数量少,且处于免疫抑制甚至耗竭状态,这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过继性T细胞治疗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cell receptor engineering T cell,TCR-T)治疗,其通过体外筛选扩增富集肿瘤特异性T细胞或通过基因改造赋予T细胞新的抗原特异性(CAR-T、TCR-T),有效克服了肿瘤浸润T细胞不足的缺陷。虽然过继性T细胞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显示治疗的安全可行性和初步抗肿瘤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对TILs、CAR-T、TCR-T的原理、培养方法、生物学特征以及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新型NSCLC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CD4+、CD8+T细胞,在体外经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刺激、活化、扩增后可应用于临床肿瘤过继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herapy,ACT)。为避免IL-2在扩增中的大量使用使得TIL中CD4+CD25+Treg数量增加所产生的免疫耐受现象,现在研究集中于改进TIL的体外扩增方法;研究显示,"年轻"型TIL(young TIL)靶向肿瘤的特异性更高,故其是潜在的扩增对象。临床使用TIL过继治疗前需对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放疗处理;TIL过继治疗联合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等)对自体淋巴清除(lymphodepletion)的肿瘤患者疗效显著,将成为以后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向;除化疗药物外,还可开发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等联合TIL过继治疗。本文主要介绍TIL培养体系、功能改进的研究以及TIL过继治疗联合化疗药物在临床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讨论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进展期结肠癌病人术后,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4周开始免疫接种(共4次,每次间隔7~10天);接种前3天及第4次接种后1周,采集外周血。采集血清监测血清IFN-γ、IL-10水平;用PPD及自体肿瘤抗原做皮肤迟发型过敏试验(DTH),48小时后测量红斑、硬结大小(mm);对DTH反应部位皮肤活检,用免疫组化染色,了解局部免疫活性细胞浸润;临床随访。结果: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升高,由(6.01±2.30)pg/ml升至(12.98±4.65)pg/ml;而IL-10水平由(19.80±10.15)pg/ml降至(8.92±4.60)p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病人对自体肿瘤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明显增强(P<0.01);DTH反应部位,CD8 T细胞、CD4 T细胞及DC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病人耐受性良好,无溃疡等严重副作用发生;随访结果显示:术后辅助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可延长结肠癌病人的无瘤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结论:自体肿瘤疫苗可激发病人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改善肿瘤病人的抗瘤免疫反应;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杀灭残留癌细胞、抗转移及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经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扩增后,诱导树突状细胞(DC)并观察该类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微磁珠法分离纯化CD34^ 细胞,以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白细胞介素-3和红细胞生成素体外扩增2周,诱导DC生成,观察肿瘤抗原负载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生成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1)脐血经免疫微磁珠法分离可获得高纯高的CD34^ 细胞;(2)2周体外扩增后,细胞数显著增加达150倍;体外集落试验证实该类细胞可形成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3)扩增的细胞可成功诱导成DC,并具有活化异体淋巴细胞的功能,负载肿瘤抗原后能诱导发生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并可特异性杀伤Daudi肿瘤细胞。结论 脐血来源CD34^ 细胞在体外能成功地扩增,并诱导产生功能性DC。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启动者。DC疫苗的肿瘤免疫治疗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其临床转化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选择何种抗原负载方式则是其中之一。目前临床试验中常用的有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重组肿瘤相关抗原负载DC及携带肿瘤相关抗原信息的mRNA转染DC三种方法。本文对此三种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四类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T)技术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AR-T细胞、TCR-T细胞和CAR-NK细胞治疗。乳腺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IL能预测乳腺癌的预后,间质TIL增加与良好的预后相关;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巨大突破后,现已用于靶向实体肿瘤治疗,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开展了多种靶点的临床试验;TCR-T细胞疗法依赖于MHC,可以识别MHC分子呈递的任何抗原,具有更广泛的靶抗原,在治疗实体瘤方面更有前景,多项乳腺癌TC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CAR-NK细胞治疗是通过借鉴CAR-T细胞的结构而设计的,具有出色的抗肿瘤能力,比CAR-T细胞疗法更安全,可能将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更大发展。ACT在乳腺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仍具挑战,其中TIL疗法难以产生足量的特异性T细胞,CAR-T和CAR-NK细胞疗法均不同程度存在细胞的持久性、快速归巢到肿瘤床、毒性和转导效率等问题。尽管存在不足,但随着基因工程、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相信ACT技术有望为乳腺癌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来实现强大的抗肿瘤反应,尽管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许 多肿瘤患者对这些抗肿瘤疗法仅部分出现反应或根本没有反应。mRNA-脂质纳米颗粒(mRNA-LNP)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免疫 治疗,目前正在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包括治疗性肿瘤疫苗、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共刺激配体和受体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 而其中研究比较集中的领域则是治疗性肿瘤疫苗和肿瘤内免疫治疗。治疗性肿瘤疫苗使用编码含有在肿瘤中发现的突变肽,即 创建一种由患者肿瘤特有的由新抗原组成的个性化肿瘤疫苗。肿瘤内免疫治疗是通过提供编码有效免疫刺激蛋白的mRNA将 免疫细胞浸润很少的“冷”肿瘤转化为免疫细胞浸润增加的“热”肿瘤,以在有限的全身毒性的情况下促进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活 性。mRNA-LNP技术在肿瘤免疫疗法的多个领域的应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TIL细胞临床制备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章超  宋鑫 《中国肿瘤》2011,20(2):89-9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之后的第二代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大量实验证实TIL体外活化扩增后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诸多临床试验也表明TIL细胞较LAK细胞具有更高的杀瘤活力和更好的靶向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TIL细胞作为一种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尽管其用于肿瘤治疗已有20多年的历史,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关于TIL细胞活化培养的统一技术规范。为此,我们结合各大实验室(包括本实验室)的制备经验,对TIL细胞培养的技术规范进行探讨,以保证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C)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APC捕获抗原提呈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肿瘤患者体内由于肿瘤的调变可以降低DC提呈功能,使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的效率减弱,目前DC体外可以大量扩增,故各种DC疫苗和DC细胞治疗应运而生,通过抗原负载的DC提高抗原提呈能力,激活细胞毒T细胞(CTL)的杀伤能力,治疗肿瘤,但抗原负载的方法很多.哪种抗原负载提高提呈功能的效率最高,每一种肿瘤的抗原有其特异性。这些都是DC疫苗广泛开展的障碍,而且DC疫苗在免疫系统低下的老年人群由于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功能下降,可能会免疫失败,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增长,引发广泛关注。目前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化疗和靶向治疗,总体疗效极差。然而,PD-1 抗体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成功,使广大研究者把希望聚焦于生物免疫治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是从肿瘤组织分离出的淋巴细胞,经体外扩增后得到的能够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群,具有高杀瘤活性和高靶向性特点。临床试验研究发现,TIL对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果显著且稳定,但其临床疗效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TIL免疫治疗的发展及其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Groh  V  Li  YQ  牛家峰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2):160-160
树突状细胞(DC)能激发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DC疫苗开发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肿瘤抗原的来源和负载方式。Groh等以MHC—I链相关蛋白A(MICA)这一几乎稳定表达于所有肿瘤细胞的表面分子,作为体外抗体调理肿瘤细胞的靶分子,观察用经抗-MICA单抗调理的肿瘤细胞负载DC是否能有效促进肿瘤抗原的递呈与特异性T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