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6例均在C型臂X线透视机下闭合牵引、复位后,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股骨上段及股骨大粗隆,安放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克氏针导引下,经股骨颈向头下部钻孔拧入锁定型松质骨螺钉,再于股骨远骨折段拧入锁定型皮质骨螺钉。结果:本组16例均随访,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0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8%。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骨质损伤少、颈干角不变小、固定牢固、内固定螺钉不松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四肢骨折内固定钢板折断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原因。其中,左肱骨1例,右肱骨1例,左股骨中下段2例,右股骨中下段3例,右股骨中段1例。发现钢板折断时间为术后3~9个月,平均5个月。给予局部制动、理疗、手术处理。结果:8例均骨性愈合,未再发生内固定材料断裂。结论:过早去除外固定、不恰当的功能锻炼、患肢过早活动、骨痂生长过少、骨不连是导致内固定钢板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762型电动气压止血带如果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造成肢体坏死。现介绍因术中使用762型电动气压止血带引起右大腿血水泡反应1例,以吸取教训。患者,男,39岁。半年前因右股骨骨折在我院行右股骨钢板内固定术,1985年2月17日入院。做钢板取出术。体格检查,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未触及,右大腿中下段前外侧有约长18厘米纵形手术疤痕,可触及内固定钢板大致轮廓,钢板远端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动力加压髁螺钉钢板及股骨髁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股骨髁上骨折8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各28例,分别采取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动力加压髁螺钉钢板固定、股骨髁解剖钢板固定,术后半年内每月随访。比较三组术后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结果:三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6个月负重时间、骨折愈合均优于B组、C组(P<0.05)。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动力加压髁螺钉钢板固定、股骨髁解剖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股骨髁上骨折的膝关节功能,但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可缩短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固定对股骨上段骨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波  李光灿  李康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46-147,i0006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械三维静态钉板系统与目前常用的动力髋螺钉及角钢板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对股骨上段骨质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在国防科技大学力学实验室完成。选取10副甲醛溶液固定1年以内的成对股骨标本(广东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经X射线检查,排除有骨折、肿瘤、炎症、结核和明显骨质疏松等。随机分为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组和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角钢板组。每组采用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动力髋螺钉和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角钢板配对固定。随即取下,仅遗留钉道,制成模拟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后的模型。然后将股骨安放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以加载速度1mm/min作轴向加载至标本屈服(以载荷-位移曲线突然垂直下降为标志),并同步记录载荷位移曲线。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①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内固定拔出后模型极限载荷比较:本组模拟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后,垂直加载时三维静态钉-板系统组标本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明显强于动力髋螺钉组(6345.5,4538.6N,t=-4.980,P〈0.05)。②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角钢板组骨折愈合内固定拔出后模型极限载荷比较:骨折“愈合”内固定拔出后,三维静态钉-板系统组标本最大载荷显著高于角钢板组(4187.6,3462.7N,t=-5.967,P〈0.01)。结论:三维静态钉-板系统承载能力比动力髋螺钉和角钢板高,对股骨上段骨质强度的影响较小,可明显降低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逐渐被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09-06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及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18个月,平均12.6个月.两组间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较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P<0.05).内固定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解剖钢板组优良率更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力髋加防旋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常规手术入路安放动力髋钢板及螺钉,在平行于动力髋主钉上方植入直径6.5 mm松质骨拉力螺钉。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固定牢固,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6%。结论:动力髋加防旋钉使骨折固定牢靠,可有效防止骨折旋转,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病例1 男,58岁,因车祸致右上臂疼痛、畸形、反常活动1小时入院。X射线摄片提示右肱骨干中段粉碎性骨折。入院后以石膏托外固定、抬高患肢等对症治疗。各项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第三天行右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第二天出现胸闷、气促、嗜睡、头痛,并逐渐转入昏迷。血压11/6kPa,心率120次/分,SaO2 86%,  相似文献   

9.
对骨折术后混合型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的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1岁。因高处坠落致伤右大腿12h,于2008—12-14入院。患者精神分裂症病史10a,伤后至入院前患肢未作制动和任何处理。查体:神志清楚,对答确实,右大腿中上段明显肿胀,x线片显示右股骨干中上段骨折,人院后在术前检查正常的情况下,急诊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右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均在骨折早期经髋关节外侧切口行DHS内固定术,术后3~4d开始行髋关节被动功能锻炼和主动活动。结果:随访6~24个月,4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钢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松脱。优良率91.6%.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可靠,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及交通车辆的大幅度增多,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手术复位固定及术后功能康复是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锁定钢板同时具有锁定孔和非锁定孔,以供不同螺钉拧入。在不同位置拧入螺钉后,钢板就能以不同的角度固定股骨。骨间的摩擦与钢板的固定无关,钢板本身的交锁结构对于固定作用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7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组19例,动力髁螺钉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髁螺钉组相比,锁定钢板组置入内固定后出现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早(P<0.05),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好。根据Karlstor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髁螺钉组(P<0.05)。提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优于动力髁螺钉。  相似文献   

13.
背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7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组19例,动力髁螺钉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髁螺钉组相比,锁定钢板组置入内固定后出现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早(P〈0.05),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好。根据Karlstor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髁螺钉组(P〈0.05)。提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优于动力髁螺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械三维静态钉板系统与目前常用的动力髋螺钉及角钢板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对股骨上段骨质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在国防科技大学力学实验室完成。选取10副甲醛溶液固定1年以内的成对股骨标本(广东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经X射线检查,排除有骨折、肿瘤、炎症、结核和明显骨质疏松等。随机分为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组和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角钢板组。每组采用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动力髋螺钉和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角钢板配对固定。随即取下,仅遗留钉道,制成模拟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后的模型。然后将股骨安放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以加载速度1mm/min作轴向加载至标本屈服(以载荷-位移曲线突然垂直下降为标志),并同步记录载荷位移曲线。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①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内固定拔出后模型极限载荷比较:本组模拟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后,垂直加载时三维静态钉-板系统组标本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明显强于动力髋螺钉组(6345.5,4538.6N,t=-4.980,P<0.05)。②三维静态钉-板系统及角钢板组骨折愈合内固定拔出后模型极限载荷比较:骨折“愈合”内固定拔出后,三维静态钉-板系统组标本最大载荷显著高于角钢板组(4187.6,3462.7N,t=-5.967,P<0.01)。结论:三维静态钉-板系统承载能力比动力髋螺钉和角钢板高,对股骨上段骨质强度的影响较小,可明显降低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在治疗各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作用和疗效。方法: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固定,10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AO角钢板固定,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功能评定标准优36例,良7例,差2例均为逆转子骨折),优良率为95.6%;行AO角钢板内固定的86例患者获得半年以上的随访,优良率达95.0%,其中术中并发症为3.8%。结论:两种内固定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动力髋螺钉无有效的抗旋转作用。适用于I,Ⅱ,Ⅳ型骨折,AO角钢板适用于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锁定钢板组),并与DHS内固定治疗46例(DHS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DHS组比较,锁定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优良率较高(P<0.05),但DHS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较DHS更适合治疗EvansⅢ型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技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适合EvansⅠ、Ⅱ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开放复位,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8例,可2例。结论髋动力带锁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内固定,比动力髋螺钉(DHS)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的22例股骨中上段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加长钢板DHS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骨折患者全部一期骨性愈合,无一例螺钉松动、折断,钢板弯曲折断。结论:股骨中上段骨折系高能高速损伤,内固定方法繁多,我们使用微创经皮加长钢板DHS内固定,对局部软组织损伤较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较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是治疗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髓外固定方法有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等.髋关节动力螺钉则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临床应用广泛.目的:评估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3种不同髓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24例术前可活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行髋关节动力螺钉固定,2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44例经皮加压钢板固定.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Sander髋关节创伤评分,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24例患者中共有9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8个月.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7.4±7.0),(94.3±12.5),(48.2±9.0)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20.4±19.3),(237.4±23.9),(86.9±16.9)m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6.22%,13.04%,5.56%.Sander髋关节创伤评分在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3种不同髓外固定方法均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经皮加压钢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