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疾病[1].浙江省为布病历史疫区,1995年达到控制区标准.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引进未经有效检疫,传染源不断输入,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并发生了人间布病的局部暴发[2].桐乡市目前共有石门镇、石门无量桥、崇福镇和乌镇镇等4个羊交易市场以及梧桐镇羊羔交易点.为掌握桐乡市布病疫情动态,对布病职业人群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布鲁杆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数日乃至数周的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和体征[1].我国布病疫情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得到较好的控制,90年代中后期有所回升,部分省区出现暴发和流行,辽宁省从1990年起布病疫情也呈现回升态势[2-3].现对辽宁省葫芦岛市2013年人间布病个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鄞州区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1].其流行地域广泛受威胁人群数量多,是世界性的传染病.我区从80年代至90年代末开展的布病人间监测始终未发现阳性病例.近年来由于西北和北方疫区畜间布病的输入,我区从奶牛中发现了布病.于是我们在接触病牛的职业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疆的特殊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非常严重,一直为国内布病重点疫区之一[1].近几年来,布病疫情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3团辖区属于半牧业地区,为了解布病流行特征,更好地制定防治对策,2003年183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242名密切接触家畜和从事畜牧工作的人员进行布氏菌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5.
布鲁杆菌病(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极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及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布病治疗标准方案为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疗程6周,这类抗菌药物具有服用方便、药源充足、廉价等特点,但治疗失败及复发难以避免.对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问题,临床意见不一,有人主张用二联抗菌药物[1-2],有人主张用三联抗菌药物[3-4].为了探究三联抗菌药物与两联抗菌药物在治疗急性布病疗效之间的差异,本文对120例急性布病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VitD)缺乏已被证实与多种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增高相关,同时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1-7].为研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期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判断布病患者的病情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我院收治的部分布病急性期患者血清维生素D检查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布鲁杆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1-4].急性期布病多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这类患者查体可见肝脏增大,肝区叩痛和压痛,患者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厌油腻等,因而常有患者被按“急性肝炎”误诊误治,为进一步认识急性布病引起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本文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的474例急性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2010年布鲁氏菌病疫情及 MLVA 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近些年,辽宁省布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居中国前列,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s analysis,MLVA)[1]即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根据被检菌株散在于基因组中不同位点的、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的重复单元拷贝数的差异来进行分子分型的技术.为分析辽宁省2010年布病的流行特征及菌型基因特征情况,采用MLVA分型方法,选择LeFleche等[2]提出的布鲁氏菌MLVA-16分型引物对辽宁省2010年分离到的33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9.
布鲁菌病(布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1],由于与职业关系密切又被列为职业病.全球有123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布病又是世界性的传染病.我区从80年代以来未发现布病病例.随着畜间布病的输入,我区首先从奶牛中发现了布病.为了解和控制我区布病对人群的感染侵袭,于2004年9月开展了布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在布氏菌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布氏菌病(布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减少布病对人和牲畜的危害。[方法]分析2003—2005年布病检测资料。[结果]对近3年的布病血清监测资料进行对比,2003年、2004年和2005年阳性率分别为8.1%、10.5%和23.1%,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牧民、居民和门诊患者对布病的知晓率,已分别达73.8%、80.5%和84.3%。[结论]加强对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对控制其传播和蔓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况调查是按照设计要求,在某时点或短时间内通过普查、筛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一特定人群的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1].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主要特点为、多汗、关节痛、睾丸炎、易复发、易变成慢性等.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水痘是由VZA引起的以全身水泡疹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对发生于我市的布病、炭疽、艾滋病、水痘疫情进行现况调查,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在北方牧区发病率较高.该病寄生宿主广泛,传播途径多,受染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湖州市南浔区2007年首次发现布病病例,之后未发现新发病例,但2012年在练市镇共发生6例布病病例,现将2012年南浔区人间布病疫情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布鲁杆菌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68-3170
[目的]评价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布病宣传等干预措施对该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及相关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为控制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随机选取部分从事屠宰、养殖和皮毛加工人员,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比较布病患病率、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以及相关行为的变化. [结果](1)布病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平均为23.4%,干预后为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1).干预前不同职业之间布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不同职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布病知晓率和文化程度无相关性,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防护用品使用率:干预后不同职业人群作业过程中防护用品使用率平均为61.7%,和干预前(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5,P<0.01).干预后以养殖人员防护用品使用率最高,屠宰人员最低, (3)态度转变率:干预后98%的屠宰人员表示不再屠宰病死羊羔.而只有9%的养殖人员表示不再用病死羊羔喂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布病知识获取途径:布瘸防治知识的获得途径依次是:邻居、村医、防疫人员和宣传单.(5)布病发病数和职业构成变化:干预后布病发病数下降41.4%,干预前以屠宰人员为主(53.4%),干预后以养貂人员为主(37.5%),不同畜产品加工人员发病数下降幅度不同,以屠宰人员下降幅度最大. [结论]通过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和现场调查宣传等干预措施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防护用品的使用率、态度转变率等,减少了职业暴露,降低了布病感染率,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但是完全控制布病疫情还需要卫生和畜牧、工商等部九密切配合,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近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方法]2004 年1~7 月,在葫芦岛市调查接触家畜者的布病临床体征,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病血清抗体。[结果]调查384 人,查出布病患者28 例,患病率为7 29%。其中放牧、饲养人群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青壮年高于老年和少年儿童,绥中县明显高于兴城市。[结论]葫芦岛市目前人间布病患病率已超过国家控制标准,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赤峰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现于1935年,建国初期曾出现过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其后,经过几十年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和科学防治,于1987年布病疫情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控制,然而,从2000年开始,我市布病疫情明显回升,2011年赤峰市人间布病的发病创有资料记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已经成为赤峰市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参考相关文献[1-3]对赤峰市布病疫情现状及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牛羊携带的布鲁氏菌传染人,引起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病[1]。布病不但能够给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014年三峡库区某区发现首例人感染布病以来,近三年监测数据表明,该区人间布病疫情呈上升态势。研究表明职业人群缺乏布病防治知识是导致人间布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2]。为了解该区职业人群对布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在参照《全国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1],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为主要特征.布病分布广泛,危害性极大,其传播流行使世界各地经济受损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布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病牛,其传染途径为直接及间接接触传染、消化道传染及呼吸道传染.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布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辽源市布病疫情近几年较平稳,属低发病区,发病数维持在二位数以内.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 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染疫动物、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肉类或乳制品等途径而感染[1]。布病在甲乙类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排第8位, 是少数仍保持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之一[2]。目前, 布病仍然危害着我国畜牧业发展、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作为一种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2 cell, Th2)细胞因子, 不仅参与炎症反应过程, 还调节代谢、再生等多种生物过程[3]。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54例男性布病患者进行血清IL-6含量检测, 观察男性布病患者炎性改变情况, 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齐河县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动态,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齐河县1979~2002年布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齐河县自1976年以后未发现新的布病病人,1994年以后未检出布氏杆菌血清抗体阳性者;1990年以后检测的大量羊、牛、猪标本均无阳性发现。[结论]采取的以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畜)群为主的综合性布病防治措施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东省人间布病疫情的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11月,在山东省选取2005年布病新发疫点及老疫点,对布病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结果]确诊布病患者166例,其中2005年新发病人136例,2001-2004年发病的分别为1例、1例、3例、25例。136例新发病人中,3月发病的37例,31-40岁51例、41-50岁53例,菏泽市116例、德州市23例,因剥羊皮和牲畜养殖过程中感染发病的分别为77例、54例。[结论]山东省人间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均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