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165例行急诊PCI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急诊PCI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阎手术期,手术获得成功。结论: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急诊PCI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术期焦虑恐惧情绪的干预方法。方法对我院心内科实施PCI的102例患者,在国术期实施焦虑恐惧情绪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PCI患者焦虑恐惧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手术获得成功。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是减少PCI患者围术期意外和保证手术效果不可或缺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0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护理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 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63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丹 《吉林医学》2013,(26):5493-549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18例心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手术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经桡动脉行PIC的86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全面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实施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介入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行性及重要性。方法:选择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正常患者,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CAG)或术后6小时(PCI)拔除鞘管,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做好常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外,实施有针对性预见性护理。预见其潜在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术中2例桡动脉痉挛,应用硝酸甘油后缓解;术后1例出现皮下血肿,2例皮下瘀斑,其余患者无穿刺部位出血、渗血及皮下血肿;无桡动脉闭塞等发生;平均住院3~7天。结论:高质量围手术期护理,尤其实施有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是提高经桡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重要部分和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替罗非班组,临床观察围手术期的各项并发症指标。结果: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PCI术后缺血事件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有增加。结论:严格掌握替罗非班临床应用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减少替罗非班副作用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做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93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和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健康教育等。结果:288例获得成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3%。结论:加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防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护、正确应用抗凝剂 ,认真落实各阶段的护理措施 ,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对2 4例6 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结果:2 4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疾病特点,按PCI的要求,严密心电、血压监护,正确应用抗凝剂,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急诊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相关AMI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PCI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PCI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低于对照组的38.71%(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心理功能、一般生活功能、医疗情况、综合状况、病情、体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相关AMI急诊PCI治疗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强化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吴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42-14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脉介入中应用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心血管中心共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冠脉介入术后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其监测和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病例;IABP辅助治疗时间为2~10 d,平均(4.5±3.2)d;62例(91.18%)存活出院,6例(8.82%)患者死亡,3例患者于IABP辅助治疗期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而死亡,3例患者于IABP撤离后发生心脏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IABP辅助治疗有效率为95.59%;IABP辅助期间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2%。结论 IABP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进行机械性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疗效较好,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严密监测和护理,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萍 《当代医学》2009,15(23):477-478
目的评价护理工作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至9月份,对68例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经专科的精心护理均无不良后果。结论规范而细致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曾莹  黄小敏  吴鸿 《河北医学》2006,12(5):471-472
目的:总结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护理措施的经验,探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取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出血观察及护理,保持引流管道通畅,预防感染,做好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关键。结果:38例复杂肾结石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结石一期取净28例(73.1%),5~7d后二期取净6例(15.7%),其余4例二期取石后经ESWL治疗后排空。38例病人平均住院8.7d,术后平均住院5.5d。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必要的心理护理为手术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术后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李琴 《吉林医学》2012,(31):6858-6860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nt)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机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ST段抬高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93.1±5.8)%,术后残余狭窄(10.3±7.6)%。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残余狭窄小,可获得较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较低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同时可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精心的、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995年4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230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3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结果介入治疗组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16和1041).结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措施和首选的治疗策略,但术中元复流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病死率增高,明显影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该文就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元复流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