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BiPAP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岩  黄思贤 《新医学》1997,28(11):592-593
目的:了解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呼吸)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例COPDⅡ型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BiPAP辅助通气,采用自主呼吸(S)模式,每天两次,每次1小时,通气过程中监测血气变化另选4例,12例次监测潮气量(VT)、呼吸频率(R)、动态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相似文献   

2.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目的:探讨ICU采用双相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多种心肺疾病的适应证范围、监测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治疗作用。方法:对采用BIPAP压力支持通气的33例患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血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和节律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监测。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2~4小时后PaO2和SaO2明显提高,通气前后比较P<0.05;PaCO2和PetCO2亦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能有效地改善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通气状态;减慢急性肺水肿患者的心率,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对于各种病因的低氧血症,治疗2~4小时后均得以纠正。结论:BIPAP压力支持通气基本不影响血压,对心率和呼吸频率无负性影响,不增加循环系统负担,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ICU中的应用崔勤胡文能李海民王庆德同丽萍王雅娟近年来,随着传感、分析、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无创监测方法在危重病监护室(ICU)与麻醉中广泛应用,并有许多相关报道〔1~...  相似文献   

4.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在心肺复苏中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在心肺复苏中的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030001)韩彩云,牛金柱,温丽军,陈玉山近年来,我们在心肺复苏(CPR)时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SPO_2的变化,发现可正确指示末稍脉搏和氧供,并指导CPR操作。临床资料例1:患者...  相似文献   

5.
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观察200例腹腔镜胆切除(LC)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通过20例病人在气腹前、气腹后40min内分别监测PaCO2、PETCO2、SBP、HR、SpO2、气通压等值。结果显示:气腹后PaCO2和PETCO2比气腹前明显增高,但仍在正常范围,气腹后对循环的影响较小。提示:ASAⅠ-Ⅱ级病人,监测PETCO2、SpO2血中PaCO2、SaO2而ASAⅢ-Ⅳ级病人,最好同时监测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入院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作危险性评估以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使用486型计算机,采用Foxbase程序设计语言编制Fish′s多因素分析软件,求出判别数据。对临床资料回代,预测AOSC患者死亡危险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与临床一致性3项指标,判定是否具有死亡危险性。结果:经Ridit分析后,心率:存活组(100.95±15.60)次/min,死亡组(112.20±12.20)次/min;血压:存活组(13.49±2.92)kPa(1kPa=7.5mmHg),死亡组(19.48±2.92)kPa;意识:存活组清醒例数明显大于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亦以死亡组为高。104例患者中预测与临床结果一致83例。结论:应用计算机对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率、血压、意识和血清肌酐等回代,能较好地预测AOSC病情的危险性,对指导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在预测脱机成功率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P0.1)在预测成功脱机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各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脱机时,每8小时测定1次P0.1,同时记录患者的潮气量(VT)通气量(VE)呼吸频率(RR),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压力支持(PS)水平,将患者分为同成功组(24例)和脱机失败组(1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PSV期间,脱机成功  相似文献   

8.
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在预测脱机成功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P0.1)在预测成功脱机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各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脱机时,每8小时测定1次P0.1,同时记录患者的潮气量(VT)、通气量(VE)、呼吸频率(RR)、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压力支持(PS)水平,将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24例)和脱机失败组(1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PSV期间,脱机成功组P0.1、VE均无明显变化(P>0.05);脱机失败组P0.1结束前值(0.75±0.36kPa,1kPa=10.20cmH2O)与基础值(0.41±0.28kPa)以及与脱机成功组同期值(0.27±0.09kPa,0.28±0.15kPa)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1),VE较脱机成功组明显升高(P<0.05)。P0.1与VE明显相关(r=0.62,P<0.05)。结论:动态观察P0.1,对于常规参数处于边缘值欲脱机患者将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浆心房和钠多肽(ANP)、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测定。结果显示:无并发症的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NP、PRA、AT-Ⅱ水平增高;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浆(ANP、PRA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Ⅱ两组比较。作者结合文献对其变化和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30例心脏换瓣术病人术后同时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与心脏指数(CI),二者呈非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66,当校正了个体之间氧耗(VO2)和血红蛋白值(Hb)的差异后,其相关系数为094。运用直线回归法分析个体资料,A、B组病人平均CI和SVO2分别为245L·min-1·m-2和61%,330L·min-1·m-2和734%,其平均斜率和相关系数分别是182和086,088和020。故认为一组病人SVO2与CI关系的非线性相关系数高低取决于其VO2和Hb值的均一性,SVO2作为某一病人监测CI变化的作用取决于SVO2和CI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将20例COPD患者分为发作组、缓解组和肺心组、非肺心组,测定IL-2活性、淋巴细胞转化、T细胞亚群(共四项)和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COPD患者IL-2、淋转及CD^+3率下降,NK活性代偿增强。发作组与缓解组组间差异不大,若按肺心和非肺心重新分组,则七项指标在普遍出现异常的基础上,有五项组间差异明显,肺心组CD^+3率、CD^+4率下降更为显著,CD^+8率升高,NK活性更高。结果表明,CO  相似文献   

12.
将20例COPD患者分为发作组、缓解组和肺心组、非肺心组,测定IL-2活性、淋巴细胞转化、T细胞亚群(共四项)和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COPD患者IL-2、淋转及CD3+率下降,NK活性代偿性增强,发作组与缓解组组间差异不大,若按肺心和非肺心重新分组,则七项指标在普遍出现异常的基础上,有五项组间差异明显,肺心组CD3+率、CD4+率下降更为显著,CD8+率升高,NK活性更高。结果表明,COPD在反复发作并演变成肺心病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免疫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犬电击致心室颤动-心脏停搏(VF-CA)8分钟后经开多心肺复苏(CPR)和(或)经股静-动脉心肺转流9CPB)心肺复苏对脑氧供需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犬经胸壁电击VF-CA 8分钟,经CPR恢复自主循环(RSC)后观察4小时内脑氧利用率(O2UC)和脑静脉血氧分压(PssO2)的变化。9只犬分为2组,Ⅰ组(5只)采用开胸心脏按压等方法复苏,Ⅱ组(4只)于开胸心脏按压同时经一侧股静,动脉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BiPAP呼吸机通气量调节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8例健康志愿者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鼻)压力支持通气,观察到其潮气量随吸气相正压或吸气时间增加而提高;在面罩漏气的情况下,潮气量仍有明显提高,呼气末CO2浓度降低;未用单向活瓣时距呼气口10cm和50cm处管道内CO2浓度分别为3.9%和1.5%,应用单向活瓣后呼气瓣远端管道内CO2浓度降低为0,说明单向活瓣对于呼吸相正压无明显影响。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高碳酸血症患者用Bi-PAP呼吸机吸气相正压1.57~1.96kPa(1kPa=10.20cmH2O)压力支持20分钟后,尽管每分通气量无明显变化,但由于呼吸加深变慢,通气效率改善,PaCO2由8.50±0.60kPa(1kPa=7.5mmHg)降为7.20±0.30kPa;吸气流速无明显变化,潮气量增加主要由于吸气时间延长所致;另外6例撤离常规呼吸机机械通气后用BiPAP呼吸机成功地过渡到自主呼吸。提示:应用面罩机械通气有可能放宽气管插管的拔管指征  相似文献   

15.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田锁巨  吴铁军 《急诊医学》2000,9(4):230-23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呼衰)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把56例AOPP患者分成A和B两组:A组,呼衰发生于24h内,23例,B组,呼衰发生于24h后,33例。对全部病例行动态ChE活性监测。结果:AOPP呼衰发生时89.3%的患者ChE〈20%,且于ChE〈20%时,A组呼衰发生率与B组呼衰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ChE〈10%jf ,Axeg nttgyx y  相似文献   

17.
对47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含量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哮喘组肾素活性(PR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紊Ⅱ(AT-Ⅱ)以寒哮组增加最为明显(P<0.01);醛固酮(ALD)热哮组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PRA与PacO_2呈负相关,热哮组ALD与PaCO_2呈正相关。并发现PRA,AT-Ⅱ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死亡者PRA水平高于缓解患者(P<0.01)。提示:PRA可作为哮喘患者预后判断及疗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用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氧浓度(FiO2)相关图指导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氧疗的效果。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PaO2与FiO2相关图对38例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ⅡRF)患者进行氧疗(治疗组),与42例慢性肺心病ⅡRF常规氧疗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气变化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氧疗6小时后PaO2比氧疗前上升〔(8.12±1.98)kPa(1kPa=7.5mmHg)与(4.71±2.64)kPa,P<0.01〕,对照组氧疗6小时后比氧疗前血气值均无显著变化。治疗6小时后2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HCO-3均明显上升(P均<0.01)。结论:按PaO2与FiO2相关图选择FiO2能迅速提高患者的PaO2;HCO-3的升高可能与基础数值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原地区(海拔2260~3200m)31例慢性肺原性心病病急性发作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结果:P_。O_2及pH值愈低,肾功能损害愈严重;PaCO_2>8.67kPa(>65.03mmHg)及血液粘度增高者,肾功能损害严重,而PaCO_2<8.67kPa(<65.03mmHg)及血液粘度正常者肾功能损害较轻。作者对高原肺原性心脏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高原肺原性心脏病患者日间PaO2〉6.66kPa伴和不伴夜间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46例日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6.66kPa高原肺心病缓解患者日间动脉血分气分析,肺功能和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连续监测,结果:(1)与非NOD组比较,NOD组日间PaO2明显低于非NOD组,PaCO2明显于非NOD组,1秒钟用于呼气容积(FEV1.0)/身高(Ht)FEV1.0/FVC(用力肺活量),V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