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对2011年6月-7月ICU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感染的原因及传播途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控制方案并实施.方法 对我院多重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发现2011年6月-7月ICU出现鲍曼不动杆菌聚集现象,收集该科感染聚集性发病期间所有病例数据,采取现场跟踪调查,并结合环境细菌学采样培养,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源及感染途径.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本次聚集性发病为手卫生不规范,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结论 重视个案的报告、及时留取标本是快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加强手卫生管理、切实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传播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聚集性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研究其控制方法。方法:对2015年3月5日-2015年3月21日发生的19例一起聚集性病毒感染的儿童进行流行病调查和环境卫生学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方法。结果:2015年3月5日-2015年3月21日入我院儿科的患儿87例,聚集性病毒感染的患者19例,罹患率为21.84%,该事件持续的时间为16天,在三间(时间、人间、空间)均有聚集性,粪-口是其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此起聚集性病毒感染疑似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采取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医护人员卫生及患者个人卫生的保持可有效的控制该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肺炎爆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秉丹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152-153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及传播途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呼吸机管道、工作人员的手及病室环境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呼吸机管道消毒不严格是引起此次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茵感染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污染的手、病室环境的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重视医院感染,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2003年3~4月收治和医院内感染的34例确诊SARS病例(其中住院患者10例,医护人员24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①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6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②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③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提示:可能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的垂直传播方式.④示踪剂气体实验显示:在输入病例所在7层病房卫生间燃烧熏香,在8, 9,11,12,13层均可以闻到气味,提示医院的建筑和排风系统具备病原体气溶胶垂直长距离传播的条件.结论:医院内感染是SARS初期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医护人员和医院就诊患者是主要的受染人群.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气溶胶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和空气微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登革热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效率,为今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06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发生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该家族15名家庭成员先后共有6人发病,罹患率40.0%,其中6例患者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3例,病毒分离阳性3例,荧光PCR检测阳性者1例,基因序列测序和病毒分离结果最终确定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虽然该家族部分患者登革热抗体为阴性,但病例发病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因此可以确定该家族发生了登革热聚集性暴发,荔湾区龙津中路龙兴里最有可能是共同感染地,感染来源不明,感染时间为家庭聚会日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该起疫情的发病原因和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对病例家属、相关羊圈周围住户及相关羊只销售人员进行了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访谈形式开展现场调查,描述病例的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病原体分型。结果 3例病例经复检确诊为布病病例,均为羊种3型,相似性接近10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例病例有明确羊制品接触史,1例病例无明确羊制品接触史但居住在羊圈附近。结论 3例病例的感染源可能均来自羊圈里的羊只,但感染途径可能不同,可能存在皮肤接触和气溶胶感染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天津市某镇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传播特征,并对该疫情运用的新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COVID-19确诊、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本起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巨野县2009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报告数据对巨野县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巨野县出现EV71型手足口病暴发.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主要为5岁以下幼儿,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居多;男多于女,男女比例为1.79∶ 1;3~7月份多发,5月份为发病高峰;重症病例较多,占发病总数的10.67%.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传播途径复杂.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流行期间相互接触机会,是流行期间控制传播、减少聚集性病例出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溯源,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方法,对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公安局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某健身房为感染来源的聚集性疫情,直接造成13例感染,间接造成38例感染,引起2起聚集性疫情,健身房会员的发病率为2.64%。结论加强对病例的溯源,隔离传染源,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现有资料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竹山县自2002年6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5月底累计发现感染者54例,发病年龄主要为25~50岁的青壮年,疫情分布于12个乡镇、25个行政村,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经血液途径传播42例,性途径传播12例,所有感染者均为农民,疫情在近年内将会继续上升。经济贫困导致大量人群流动,群众防治知识缺乏,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高,人们性道德观念的改变以及对感染者和病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等是我县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源头控管,把好宣传教育关,在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安徽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及传播模式,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首例患者2016年2月4日发病,2月27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非重症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儿子)2月15日发病,2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重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母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防控处置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者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活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起家庭聚集性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迎春  聂军  刘翼  李志峰  李建栋  俞守义 《医学争鸣》2004,25(17):1548-1550
目的: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非菌性腹泻病原、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特性. 方法:感染者腹泻粪便及其可疑食物采用RT-PCR方法检测,并测序. 结果:患儿、患儿父亲、患儿外公粪便标本及蟹肉标本均扩增出NLVs目的片断,测序分析表明该四份标本同源性为100%. 结论:证实该起家庭聚集性非菌性腹泻为诺瓦克样病毒感染所致,并在食物中检测到诺瓦克样病毒,初步确定了其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院烧伤外科一起由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引起的疑似烧伤部位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20年8月15日—23日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烧伤皮肤外科4例CRAB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环境卫生学监测,查找感染源、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检出CRAB的4例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病室相邻,为同一组医疗人员,护士手及患者周围环境均检出CRAB。经过调整患者房间安置,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积极救治感染患者等措施,4例患者中1例社区感染治愈出院,1例调整抗菌药物后病情好转,另外2例手术植皮封闭创面,并排除1例CRAB感染,且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 科室环境污染及医务人员手传播是此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合理安置患者、严格环境清洁消毒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能有效控制CRAB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方法 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入手,通过组织保障;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人员培训;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易感人群防护;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积极预防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八方面来预防医院感染.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在麻疹流行期间,抓住麻疹的流行特点,只要合理而全面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医院感染可以得到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我院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EC)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8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优化反应体系的随机多态DNA分型(RAPD)技术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8株阴沟肠杆菌被基因分型为10型,抗生素分型分为18型.结论:基因分型法显示ICU病房有多重耐药菌株EC株爆发流行现象;应加强微生物室的监测工作,为控制预防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追踪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供遗传学信息对临床医生选用敏感有效抗生素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石市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石市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石市2000~2009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299例,死亡69例;男性188例,女性111例,发病主要集中在25~55岁年龄组,该年龄段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1.57%;性途径传播占发病总数的47.83%,男男性接触传播占经性途径传播总数的26.57%,经血液途径传播占35.79%,经母婴途径感染占2.68%,传播途径不详占13.71%。结论黄石市整体仍为低流行态势,艾滋病流行模式已转化为经性途径感染为主,应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减缓艾滋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7.
杨吉星  杨芸  汤显  周杭娟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409-1410
目的 了解学校聚集性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期有多名学生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的虹口区某学校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3名症状典型病例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该校先后共有18名学生出现类流感症状,集中分布于教学楼一层一年级的两个班级,3名症状典型的病例的鼻咽拭子中有2例检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结论 这是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病原因与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仍旧上课、周围学生密切接触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从业人员感染HBV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沈阳市皇姑区2004年1~12月对11403人健康体检人群中感染HBV双阳者130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显示:从业人员感染HBV双阳阳性率为1.14%.年龄别:≤20岁组最高2.05%、41岁以上组最低0.22%、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家庭聚集性阳性率63.08%,母婴传播阳性率31.54%、医源性传播阳性率28.46%、接触传播阳性率31.54%,免疫状况乙肝疫苗接种率21.54%、未接种或免疫史不清78.46%.通过本次流调结果分析,预防乙型肝炎应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入手.  相似文献   

19.
阴道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道炎流行特征,展望今后工作。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阴道炎的种类、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如: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感染途径和预防进行描述。结果阴道炎主要病原体是细菌、真菌和支原体;阴道炎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以汉族发病为主;城乡均有发病;外阴阴道炎以夏季患病最多,秋季复发率最高,受月经周期影响;感染途径有内源性感染、性感染和接触性感染;预防靠积极治疗阴道炎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污染。结论尽管对阴道炎研究较多,但缺乏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80例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规律及传播途径.方法: 对80例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72例患者(90%)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接触时间最短仅20 min,潜伏期2~20天,平均为(7.6±4.3)天.80例患者中医务人员占66.3%(53/80),非医务人员为33.7%(27/80);两组中有接触史的例数分别为49例(92.5%)和23例(85.2%),两者的潜伏期相近.护士的患病人数多于医生及护工,分别为29人(54.7%)、18人(34%)和6人(11.3%);非医务人员患者中职员(8/27,29.6%)和服务人员(6/27,22.2%)的比例较高.以医院或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点,防护和隔离措施不到位是SARS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为2~20天,平均(7.6±4.3) 天.发病以医院或家庭聚集形式多见,良好的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SARS的发病率;早期的隔离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SAR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