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鼻息肉具有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的特点。鼻息肉好发于中鼻甲前下方及中鼻道区。为了评价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发病机理的关系,研究了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细胞浸润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在息肉的蒂部,对照样品取自相同病人的中下鼻甲大致正常的鼻粘膜组织,鼻息肉组织取自12例伴有鼻息肉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内窥镜手术中。EGl、EG。、BMK-13的三种多克隆抗体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一抗。结果发现,鼻息肉蒂部EG;阳性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平均为6.33,中、下鼻甲分别为4.68和4.63;鼻息肉蒂部的EG;阳性细胞是6.16,在中鼻甲和下鼻…  相似文献   

2.
RANTES(regulated and normal T cells expressedand secreted)和 IL - 5等嗜酸性粒细胞因子在变应性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体外研究表明 ,RANTES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和释放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而对其在体内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另外 ,体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 IL- 5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性化发挥作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是鼻科学常见的以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分别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粘膜 (9例 )、正常下鼻甲粘膜 (12例 )、合并变态反应的鼻息肉(6例 )和无变态反应的鼻息肉 (9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 5及其受体IL 5Rα在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患者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89例CRSwNP患者根据嗜酸性粒细胞在摘除的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ECRSwNP组(n=41)和对照组(n=48),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利用HE染色计数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表达,利用RT PCR技术检测IL 5和IL 5Rα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结果ECRSwNP组患者变应性鼻炎史比例、双侧鼻息肉比例、鼻窦累及数、鼻息肉病变程度评分和Lund Mack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RSwNP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总IgE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每个高倍视野嗜酸性粒细胞平均计数为(36.5±14.2),远高于对照组患者(1.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46,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生化指标中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703和0.652,均P<0.05);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IL 5 mRNA和IL 5R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IL 5 mRNA相对表达量与IL 5Rα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454,P=0.003)。结论IL 5和IL 5Rα在E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增加,可能与ECRSwNP发病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HE染色显示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Survivin的积分光密度(IOD,103/HP)为50.21±6.32,与对照组5.67±0.5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Survivin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73,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Survivin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上调,且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鼻息肉可能是通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使炎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炎性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生长,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wAR)及不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sAR)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IL5的表达水平,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不同鼻腔炎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差异。 方法 对10例ACP、9例NPwAR及14例NPsAR组织切片行H&E染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进行计数;提取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对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的浸润显著低于NPwAR(P<0.001),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浸润百分比的中位数低于NPsAR,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在NPwA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PsAR(P<0.05)。在ACP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sAR(P<0.05)和NPwAR(P=0.001),且NPsAR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wAR(P<0.05)。 结论 ACP与NP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参与了NP的发病过程,并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ACP的形成中可能未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况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例鼻息肉组织标本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 Chromotrope 2R染色法 ,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 ,结合应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抗体EG2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况。结果 :①鼻息肉组织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且多处于活化状态 ;②变应性患者鼻息肉组织中EG2 阳性细胞密度、Chromotrope 2R阳性细胞的密度及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比率 ,分别与非变应性患者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Chromotrope 2R特染法结合应用EG2 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简便易行 ,适合临床应用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况 ;②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抗原递呈细胞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意义及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对10例正常鼻粘膜和14例鼻息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和CD68表达阳性的巨噬细胞与正常鼻粘膜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可能有重要作用,而且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效应细胞的积聚与介质释放所导致的鼻粘膜慢性炎症损伤可能是鼻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1)。 2鼻息肉组织中 TGF-β1 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性粒细胞 ,二者阳性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3TGF-β1 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 (P >0 .0 5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1TGF-β1 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 ,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 2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 TGF- β1 的主要来源。 3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及复发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 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IL-5 in nasal polyp tissues and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differentiation of eosinophils accumulation and clarify the conception of nasal polyposis.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IL-5 in nasal polyp tissues of 40 patients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from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was used as control. RESULTS: 1. IL-5 concentration in the polyp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inferion turbinate mucosa(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ferion turbinate mucosa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P > 0.05). IL-5 concentration in polyp tissues was marked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polypoid change of nasal mucosa, history of previous polypectomy and allergic rhiniti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these features (P < 0.05). IL-5 concentration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age and sex (P > 0.05). 2. 80.1% of the eosinophils were positive for IL-5 and 90.9% of IL-5 positive cells were eosinophils. Only 3.7% of the lymphocytes and neutrophils were IL-5 positive, and IL-5 was not detectable in epithelial cells. IL-5 expression in eosinophils of polyp tissues was remarkab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turbinate mucosa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ferion turbinate mucosa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P > 0.05). IL-5 expression of eosinophils in polyp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polypoid change of nasal mucosa, history of previous polypectomy and allergic rhiniti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these features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L-5 expression in lymphocytes and neutrophils between polyp tissues and inferior turbinate nasal mucosa (both P > 0.05). CONCLUSION: IL-5 is a key protein in eosinophilic pathologic mechanisms in nasal polyp tissues.  相似文献   

12.
VCAM-1表达在上下呼吸道一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在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39名患有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患者和21例仅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成两组,取鼻腔黏膜和支气管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V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嗜酸粒细胞数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t=12.81,P〈0.0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与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t=9.43,P〈0.01),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和支气管黏膜嗜酸粒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8,P〈0.01)。结论:VCAM-1表达的上调,导致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瑞特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髓中CCR3的表达;制备大鼠鼻腔黏膜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鼻腔黏膜中Eotaxin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鼻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AR组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黏膜中Eotaxin阳性细胞数与Eotaxin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性(r=0.804,P〈0.01)。AR组Eotaxin的表达与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5)。结论:AR组中Eotaxin和CCR3表达增强,为嗜酸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募集到鼻腔黏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鼻息肉中总IgE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IgE及嗜酸粒细胞(EOS)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以分析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鼻息肉、15例中鼻甲黏膜组织中总IgE阳性细胞表达;采用Chromotrope2R染色法检测EOS浸润情况。结果:①鼻息肉组织中总IgE及EOS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鼻甲黏膜组织,均P<0.01;②鼻息肉组织中总IgE与EOS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43,P<0.01)。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对鼻息肉中EOS浸润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及鼻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5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及鼻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 - 5 (IL- 5 )的含量。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鼻分泌物及组织匀浆中 IL- 5含量 ,用 Bradford法测定组织匀浆总蛋白 ,研究对象为 :31例鼻息肉患者 ,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11例慢性鼻窦炎及 6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1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 IL- 5水平高于慢性鼻窦炎及健康人 (P <0 .0 0 1) ;2鼻息肉患者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 IL- 5水平均明显增高 ,其与慢性鼻窦炎及健康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在整体水平上 (5 6例 )和鼻息肉组内 (31例 )组织匀浆与鼻分泌物中 IL- 5含量的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0和 0 .6 6。结论 :鼻息肉匀浆组织及鼻分泌物中 IL- 5含量明显升高 ,提示 IL-5与鼻息肉有密切的关系 ,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89例分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观察鼻炎冲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8%和53%。疗效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鼻炎冲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的影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鼻喷嚏反射,鼻部抓痒症状,并观察各线鼻粘膜组织学改变。结果 鼻炎冲剂治疗组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鼻粘  相似文献   

17.
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的调控作用。 方法取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B组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30天取鼻腔灌洗液测定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浓度;黏膜切片观察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 结果B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5水平分别为(90.5±18.8)pg/mL和(59.6±11.4)pg/mL,明显高于A组(3.8±1.5)pg/mL、(10.8±2.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B组大鼠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并有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鼻腔黏膜中GATA3表达增加,且与细胞因子IL-4、IL-5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GATA3表达增高与IL-4、IL-5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鼻局部给予脂质体包裹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鼻黏膜、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因子IL-5的影响.方法 采用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AR组、基因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2只.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建立AR模型,治疗组激发前经鼻给予脂质体包裹的pGEG.m IL-12,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三组分别用HE染色计数鼻黏膜中EOS的数量,用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中EOS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EOS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鼻黏膜和骨髓中IL-5的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5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三组小鼠中,各检测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两比较发现,基因治疗组鼻黏膜EOS数为(4.6±2.6)个/高倍镜视野,低于AR组的(26.5±9.8)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阳性细胞数[(3.0±1.3)个/高倍镜视野]也低于AR组[(17.6±6.4)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涂片中EOS(0.040±0.029)低于AR组(0.086±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阳性细胞数(0.035±0.012)也低于AR组(0.083±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组外周血中EOS(0.124±0.031)低于AR组(0.184±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29.51±6.68)pg/ml]也低于AR组[(56.58±16.8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局部给予脂质体包裹的pGEG.m IL-12能够通过降低骨髓、外周血和鼻黏膜中IL-5的表达,进而减少骨髓、外周血和鼻黏膜中EOS的数量,IL-12基因治疗可能为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开辟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及变应性鼻炎(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A、B组,A组诊断为AR(110例),B组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90例),通过欧蒙印迹法定量检测血清sIgE浓度并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AR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率。结果:A组sIgE总阳性率为89.09%,B组sIgE总阳性率为74.44%。B组中sIgE阳性者术后复发率为58.21%,sIgE阴性者术后复发率为8.70%。A组41例(37.27%)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97.56%;69例(62.73%)未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79.71%;组内sl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1)。结论:变应性因素及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避免接触变应原、合理治疗AR能够有效控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