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0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另10例(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围术期48h内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无住院死亡、心梗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NAG较体外循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较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心脏外科向微创方向发展最为重要的改进措施是减少或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损伤,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在这方面获得成功。我院2001年3月~2002年5月完成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126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PG)后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OPCABG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在前降支动脉再通前5min给予0.5μg/kg、1.0μg/kg、1.5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围手术期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间手术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在院时间无差异(P>0.05);手术后24h,低剂量组Scr、BUN、UACR水平与手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Scr、BUN、UACR水平与手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的TNF-α、IL-1β、IL-6、MDA、8-OHdG水平与手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SOD、GSH水平与手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Scr、BUN、UACR、TNF-α、IL-1β、IL-6、MDA、8-OHdG水平低于低剂量组,SOD、GSH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 <0.05)...  相似文献   

4.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我院近2年10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麻醉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处理。方法 32例患者,加强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调整,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及时应用抗凝药等综合处理。结果 术后1例死亡,余恢复顺利。结论 应加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就诊的48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搭桥术。共搭桥960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术后常规应用肝素和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活性药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死亡30例,死亡率6.21%。随访3~8个月均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症状,心功能及LVEF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随着相关理论和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将成为一种较完善的冠心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6年10月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28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取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共62支,平均(2.2±0.8)支。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明显缓解。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临床效果好,费用低,手术安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共有60例≥70岁高龄患者进行了冠脉搭桥手术,其中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CCABG);3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OPCAB)。分析两组死亡率、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十天左室射血分数(EF)、术前和术后氧合指数(01);术前和术后血肌酐(Cr);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搭桥的支数、胸液量、输血量。结果:CCABG组死亡共4例(19.05%);OPCAB组死亡仅1例(2.56%)。CCABG组其他并发症有4例(23.53%);OPCABG组其他并发症有4例(10.53%)。当患者EF值〉45%时,两种手术后对EF均提高(P〈0.05),而且二组比较无差异(P〉0.05)。当患者EF值≤45%时,OPCAB组比CCABG组对EF的提高更明显(P〈0.05)。肺的氧合指数术前OPCAB组比CCABG组的低(P〈0.05),术后两组肺的01均降低(P〈0.05),但术后二者01无差异(P〉0.05)。血肌酐术后CCABG组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OPCABG组(P〈0.05)。但术后OP-CAB组血肌酐无明显增高(P〈0.05)。手术时间OPCAB组比CCABG组时间短(P〈0.05);术后每公斤体重24h尿量CCABG组较OPCAB组多(P〈0.05);血管活性药物用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液量无差异(P〉0.05)气管插管时间OPCAB组较CCABG组时间短(P〈0.05);搭的桥的支数CCABG组多于OPCAB组(P〈0.05);术后输血量OPCAB组较CCABG组少(P〈0.05)。结论:70及70岁以上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对心、肺、肾功能均受影响,但OPCAB组较CCABG组对心、肺、肾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优点较多。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5月有32例冠心痛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等行OPCABG。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共搭桥90支,平均每例2.8支(1~4支),动脉桥31支,静脉桥59支。手术时间72~195min,平均(125.3士57.4)min。术后24h引流量100~1200ml,平均(257.6士86.2)ml。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0~1600ml,平均(292.8±76.9)ml,其中10例患者未输人库血。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ICU入住时间(2.5±1.7)d,呼吸机辅助时间(18.4±10.5)h。术后平均住院(9.3±3.8)d,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无症状,生活质量提高。结论OPCABG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特点,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OPCAB)在冠状动脉夹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1例冠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1周,3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心电图29例正常,2例显示轻度心肌缺血.结论 冠状动脉夹层治疗与其夹层范围和程度相关, 对于发生于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前降支合并对角支或合并回旋支、右冠脉的冠脉夹层且服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尤其是夹层合并非夹层处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达50%以上患者,应尽早行外科OPCAB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主动和被动改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效果,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改转的原因和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因各种原因被迫放弃OPCABG改转为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患者23例(OPCABG组),同时选择ON-PUMP CABG病例23例(ON-PUMP CABG组)作为对照。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舒张末期容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搭桥支数基本配对,对其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ICU监护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及围术期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与ON-PUMP CABG组比较,OPCABG组术中低血压、心室纤颤明显增高,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血量、IABP使用人数也明显增多(均P〈0.05)。OPCABG组术中改转的原因:持续性低血压11例,心室纤颤6例,低血压并心室纤颤4例,为追求完全血管化2例。改转组围术期死亡人数高于体外循环组(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主动体外循环相比,被动改转体外循环患者手术风险和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改转的主要原因是术中为充分暴露靶血管搬动心脏导致的低血压和(或)心室纤颤,因此在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差的患者进行OPCABG时,如何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和处理恶性心率失常对于术者和麻醉医师非常重要,也许主动采用体外循环更为安全,尤其在刚开展或经验较少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Meta分析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6~2010国内关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合计病例2687例(OPCAB组1489例,CCAB组1198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和移植血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瞬时血流监测(TTFM)在冠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组),每组30例。搭桥完毕,循环稳定(体外循环组撤除体外循环)后,分别测量各移植桥血管的血流量和血流比值,并记录其波形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按计划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OPCAB组中无中途转为体外循环者;搭桥数:CCABG组121支,OPCAB组108支。两组患者各桥血管的血流量及血流指数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FM有助于CABG术中准确判断吻合桥的通畅情况;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移植均可取得满意的吻合口通畅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经济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采集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我院择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98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280例)与OPCABG组(3918例)。对两组患者各项经济费用、术前因素、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OPCABG组死亡率(1.77%)明显低于CCABG组(6.79%,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住院期间护理费、药物费、处置治疗费、麻醉费、检查费和检验费也均低于CCABG组(P〈0.05)。OPCABG组的消耗材料费显著高于CCABG组(P〈0.05)。两组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G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但在经济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中药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每只实验大鼠静脉注射阿霉素 5mg/kg,同时饲以黄蜀葵花 ,观察其对大鼠尿Ⅲ型胶原、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β2 微球蛋白 ( β2 MG)总排泄量的影响。结果 :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尿Ⅲ型胶原、NAG、β2 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黄蜀葵花治疗组的上述 3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且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 )。结果提示 :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 ,黄蜀葵花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泌尿系结石患者肾功能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例肾绞痛患者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生化指标测定,血生化肾功能指标均无异常。但尿NAG含量在50例患者中有22例升高(≥15μ/g Cr),并且尿NAG增高者均为确诊有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表明泌尿系结石患者肾功能是受损伤的,而生化肾功能指标一般不能反映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冠脉造影对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和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脉造影对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CysC)和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78例,分为糖尿病组42例,对照组36例,于造影术前及术后第1,2,7天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肾功能.结果:糖尿病患者造影术后1 d血CysC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9.
观察56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高血糖状态对肾脏功能的直接影响,发现高血糖状态尿微量白蛋白(ALB)升高,控制血糖后尿ALB有显著性下降。这种尿ALB的下降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位对进一步研究。认为诊断早期洲应以血糖正常后的尿ALB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