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标准的应用方法、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环境高砷人群地方性砷中毒的调查与诊断。结果该标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性砷中毒患病人数为10223例,总患病率为9.14%。结论“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证明具有清晰、简明与可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砷中毒工作标准探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各病使用的工作标准情况,探讨了地方性砷中毒工作标准问题,提出了有关确定病区,临床诊断,防治效果等方面制订标准原则,提出了包括病区确定与划分,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病人临床皮肤病变表现为基础,将定性资料转化为定量资料,用以计算病员砷中毒积分或不同病区砷中毒指数,以便于进行病例间或病区间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3.
地方性砷中毒是本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发现的一种新的地方病。现已知有饮水型、燃煤型和砷氟混合型病区三个类型。至今发现有地砷病存在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山西、宁夏、贵州。病区分布在30个县(市)约1200村屯、病区人口约200万、病人约20万人。 地方性砷中毒病因及侵入机体的途径清楚,经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对其流行规律、病区成因、应采用的阻断措施也已基本清楚。如已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呈条状小灶状分布,同一个村(屯)不同水源含砷量不同;患病率同砷摄入量及饮水砷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几个省的初步调查发现,当饮水砷浓度在0.2mg/L以下时基本没有明显的临床病人或患病率很低。燃煤污染型地砷病是由于居民敝烧高砷煤(100mg/kg以上)而引起的,煤砷含量越高,病情越重、患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生活在特定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从饮水、食物或空气中摄入过量砷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色素沉着,掌跖过度角化,皮肤癌或脏器癌等。但在皮肤损害出现前或后常伴有肝脏肿大、盆血及神经系统等异常改变。笔者选择临床资料完整者194例,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呼和浩特盆地西部3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自然村的普查结果,选择临床资料完整者作为分析对象。皮肤改变诊断依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和临床诊断暂行规定”[1]。尿砷、发砷测定用硝酸-硫酸消…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砷中毒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方性砷中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我国的一些防治研究经验,探讨了砷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认为切断砷源是防治的根本措施,排砷和对症治疗是缓解症状和减轻病人痛苦所必需的,预防远期效应的发生应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sm)是由于饮用水含砷量或燃用高砷煤导致食物或空气受到砷污染而长期摄入过量砷的一种慢性蓄积性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三联征为特征并具有复杂的远期危害的全身中毒性疾病。1968年我国台湾的嘉义、台南等县发现的乌脚病(blackfoot disease)与砷中毒有关,1980年新疆的乌苏县发现了我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内蒙古、贵州、山西先后确认了地方性砷中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所发现的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的病人,从临床、流行病学、理化检验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证明,属于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和高砷井水地区分布一致,病情和水砷含量平行。宏观上,全区地方性砷中毒可以分为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克什克腾旗山区三个区域。病人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征,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9.
砷中毒指数在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组改水干预前的地方性砷中毒资料 ,计算各发病单位的砷中毒指数。分析砷中毒指数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掌跖角化率、水砷含量、尿砷水平、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 ,均显示正相关关系。其中砷中毒指数 (y)与水砷 (x)相的曲线回归方程为 lg(y+0 .0 1) =3.0 16 x- 2 .16 ,两者相关系数为 r=0 .92 0 ;砷中毒指数 (x)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之间 r=0 .987,两者成直线回归关系 ,y=5 3.8x+1.5 1;砷中毒指数与足跖角化率之间亦呈良好线性关系 ,同样情况亦见于砷中毒指数与尿砷和异常尿砷检出率之间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5 9和 0 .919。砷中毒指数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分析 ,P值均小于 0 .0 5 ,且都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砷中毒指数以最简便方式概括了发病单位的砷中毒病例及病情程度 ,在比较不同单位病情时 ,比单纯的砷中毒检出率更能反映实际人群受砷危害情况 ,是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较好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山东省饮用水砷含量背景值及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情况,我们对38个县(市,区)的832个自然村庄和12个矿区,工厂进行了调查,并取了1573份饮用水进行砷,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水样砷含量在0.05mg/L以下,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人,对土壤及饮用水中的砷,氟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因此,山东省无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掌握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范围和病情流行状况 ,为今后病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所有饮水超标的村屯进行整群普查。结果  1调查发现饮水高砷区覆盖 7个县区的 147个村屯 ,超标饮水井 80 5个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4.43mg/ L,超过国家饮水标准的 88倍 ;2查出病人 5 6 0 4例 ,其中轻度病人 42 2 0例 ,中度病人 913例 ,重度病人 471例 ,查出癌症病人 35 8例。患病最小年龄 7岁 ,最大年龄 80岁以上 ;3确定病区村屯 78个 ,其中轻病区 46个 ,中病区 2 1个 ,重病区 11个。结论 饮水砷高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水砷高又属于天然形成 ,因此 ,该病区类型应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健康损害的生化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内蒙古临河市狼山乡先锋七队和民强六队地方性砷中毒流行区进行环境医学调查发现,该病区是饮用高砷水所致。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掌跖过度角化和躯体皮肤色素异常斑。由此作提出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健康损害的生化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杭锦后旗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对内蒙古巴盟杭锦后旗地方性砷中毒病村井水中砷的形态、价态及其它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病区饮水中水砷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且水砷含量越高,病人病情越严重。井水中所含砷含量大多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所占比例为总砷含量的92~98%,其中As(Ⅲ)为无机砷的52.7~84.3%。在水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三价砷比例越高,病情越重,Fe、Ba等微量元素可能加重砷的中毒,而Co、Sr、Ca可能拮抗砷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按卫生部要求,为尽快查清地方性砷中毒天吉林省的流行情况,依据以往水质检测资料,对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4个乡进行了环境砷含量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共检水样174份,其中砷含量超标37份,占21.26%,水砷最高值为0.207mg/L。土壤及农作物砷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平遥县位于太原盆地西南端 ,由山区、丘陵、平川构成 ,山区和丘陵占总面积的 70 % ,平均海拨 1349m,境内东南高、西北低 ,汾河流经平遥县长约 2 5km,西北方向与汾阳交界处有磁窑河穿过 ,有人口 49万 ,辖 14个乡 (镇 ) ,其中氟中毒病区乡 (镇 ) 7个 ,全县有行政村 35 0个。 1994年 6月 ,山西省首先在山阴县发现严重的饮水型砷中毒病区 ,平遥县也存在形成这类病区的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省、地文件精神 ,为掌握平遥县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及其分布范围和特点 ,进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在晋中市防疫站指导下 ,从 1995年开始对全县进行了全面…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的病情程度和发病特点以及高砷水的分布规律,为科研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居民饮水砷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检测用半定量快速试剂盒法,水氟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结合既往调查结果,目前山西省包括病区在内的高砷区共分布在8个市(地)、18个县(市、区)、44个乡(镇)、116个村,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色素脱失或色素脱失并角化为主。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率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高砷水与当地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山西省高砷暴露区域广、人数多、病情重,氟砷中毒并存。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砷中毒皮肤色素改变的定量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水防治干预前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各单位调查资料中,居民皮肤色素异常(躯干色素沉着,躯干脱色斑点)的检出率均随着水砷含量上升而增加,显示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可建立良好的定量用回归方程式,皮肤色素异常亦和居民砷中毒检出率呈现良好的定量关系,这两种色素异常和地方性砷中毒的另一重要指标-掌跖角化亦呈亦密切正相关。此外,两种色素改变相互间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显示出这两种色素异常在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砷中毒膜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细胞膜作为观察标志,从膜毒理学角度探讨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理。砷中毒病人血砷0.11±0.055μg/ml,红细胞膜砷0.101±0.05μg/mg膜蛋白,胞浆砷0.0012±0.0007μg/mgHb;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红细胞膜破损,异形红细胞,细胞表面毛刺样改变;胞膜的损伤,引起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细胞膜ATPase活性下降,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和微循环变化,且甲皱微循环的变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现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总结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吉林省开展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工作以来的资料以及防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截止到2007年,最后确认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扶余县、双辽市等7个县(市),共存在饮水高砷区298个;在通榆县、洮南市、双辽市存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41个,均为轻病区。共查出砷中毒患者290人,主要以轻度患者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掌跖部位的角化为主,少部分患者伴有皮肤色素的沉着和脱失,尚未发现明确诊断的皮肤癌患者。结论吉林省存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饮水高砷区,需进一步开展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20.
孙祥 《地方病通报》1993,8(1):111-113
自1887年Hutchinson首次报道砷引起皮肤癌及其与角化过度的关系以来,不少学者和医生对慢性砷中毒的皮肤损害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有资料表明,无论职业或环境污染接触、还是应用含砷制剂发生慢性砷中毒,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本文仅将饮水砷污染引起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皮肤损害作一综述。 一、饮水砷污染的原因 砷在自然界中多以三价或五价的盐类形式存在,其中以砷黄铁矿(FeAsS)、雄黄(As_4S_4)和雌黄(As_2S_3)等硫化物最常见。它们常以混合物形式分布于含有金、银、铜、铅、锌、钴和硒的矿石里。从矿石浸出的砷可污染水源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