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茜 《当代医学》2008,(9):92-93
目的 乙型肝炎的自然史极为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三例同源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就其病程经过作简要分析,以期对乙肝的自然史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 三位患者在同一时间经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分析感染20年后3人的肝功能状况、病毒学指标、病毒基因型及肝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部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学病变仍在进展.不同年龄的患者同时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过相同的时间,其肝脏的病变程度亦有所不同.结论 肝脏生化学指标监测尚不足以全面反映肝脏的病变进展的真实情况,故对慢性乙肝患者及时进行肝穿刺检查仍是必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变程度与年龄关系密切.乙肝自然史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经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因患者感染时年龄、感染遗传因素、饮酒、感染病毒数量、准种及机体免疫状态等不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或无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活检显示肝脏无炎症,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检测到乙肝病毒DNA,乙肝e抗原阳性或阴性,肝功能正常,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隐匿性乙型肝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或肝组织中有乙肝病毒DNA,有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肝组织活检能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除乙肝病毒DNA阳性外,其余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根基肝组织病理学、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情况,探讨其肝损伤程度及是否需要治疗.方法 收集56例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肝穿刺病理标本,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结果 91.1%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病变,且统计学处理显示肝脏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与外周血病毒复制情况、肝纤维化指标及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判断一个长期感染乙肝病毒而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是否需要治疗,不能完全依靠血清转氨酶、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及肝纤维化指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雷秉钧 《四川医学》2005,26(10):1057-1057
肝炎的病因很多,我国仍主要为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乙型肝炎主要的危害是感染后形成慢性带病毒状态,尤其是幼龄感染.成人因感染途径主要为经血传播,且成人感染90%以上呈急性经过而痊愈,故相对危险较小.部分慢性乙肝携带者因反复肝功异常而成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反复发作可进一步形成肝纤维化,因纤维不断的累积引起肝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而成为肝硬化.其中部分肝硬化患者病变持续活跃而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最终死于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严重肝脏疾病.我国约有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这其中包括乙肝携带者和乙肝病人,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过半年病毒不能清除称为慢性乙肝.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有传染性、易复发,目前缺乏治愈的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B超检查结果,探讨B超图像与肝脏病变存在的关系,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本院肝胆内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经过影像学、实验室指标检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67例进行B超检查.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胆囊超声异常率,研究组里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组胆囊病变情况.出现胆囊感染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再次复查胆囊B超结果.结果:(1)胆囊病变与肝脏的损伤有关,肝硬化、乙肝、健康人群中以肝硬化胆囊改变率、损伤程度最高,其次为乙肝胆囊改变.(2)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的胆囊B超改变,有利于协助判断肝脏的病变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肝病的自然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提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要分4个期,既: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转换期、免疫逃逸期。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先经过漫长的免疫耐受期,此时HBV大量复制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能正常,耐受期后一部分患者开始免疫清除、转换期,免疫清除之后进入病毒残留恢复期,这是一般良性病变的自然史。临床上病毒残留阶段小三阳的患者,因为无自觉症状,也称“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残留恢复期不同于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暂时稳定期,也不同于静止期慢性乙型肝炎,相对说来病情较…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至少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甚至肝细胞癌.据统计,代偿性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55%,失代偿性肝硬化仅为14%.在中国每年因乙肝而死亡的肝病患者达数十万,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对慢性乙肝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脏坏死和炎症,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邴桂梅 《当代医学》2011,17(16):96-97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比较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及B超.结果 急性乙肝病毒标志物波动明显,滴度明显下降,HBV-DNA转阴明显,肝功能恢复较快.B超改变不大,且没有慢性改变.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B超改变明显,乙型病毒标志物改变不明显,肝功生化指标异常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根据肝功能指标,病毒定量以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变有助于正确鉴别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0.
云河 《大家健康》2013,(11):6-6
我国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是在围生产期及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的,为此,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把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了解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可以使我们对乙肝病毒的感染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掌握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病理与血清HBV DNA及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穿病理分期、分级与乙肝病毒(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肝功能及肝穿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总胆汁酸(TBA)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对肝脏炎症程度的评估有意义(P<0.05),HBV病毒载量和肝细胞炎症相关(P<0.05)。结论TBA、ALT是评价肝脏炎症的有用指标;TBA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价值。病毒载量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有4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背景、感染乙肝病毒(HBV)的途径、病毒基因型、病程长短、肝脏病变程度和对治疗药物敏感性等不同,即使有同样治疗适应证的患者按同样的规范方案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早期应答欠佳,...  相似文献   

13.
刘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08+2749
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变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复制、炎症、肝纤维化。目前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已被公认,但其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报道较少。我院对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和AST、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总共约有4亿慢性感染者,全球每年死于乙肝者超过50万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大多出现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70%)及急性肝炎(30%),亦有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占0.1%~0.5%).感染持续6个月则为慢性感染,成人中占5%~10%,在新生儿和儿童中的比例远高于这个数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谱范围从无症状的病毒携带状态,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其病程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来说,有15%~40%的慢性感染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肝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情况及乙肝合并肝占位病因诊断意义。方法对87例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病毒(HBV-DNA)阳性及乙肝合并肝占位患者,采用细针快速穿刺活体肝组织及肿瘤病理检查,分析肝组织损伤程度与临床诊断对照,肿瘤的分类。结果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1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3.3%。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8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3%。慢性乙型肝炎中度12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0.0%。慢性乙型肝炎重度9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8%。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1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7%。慢性乙型肝炎并肝脏肿瘤者,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显示,临床与病理诊断存在差异,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病理改变显著者,需要进行治疗观察、随访。另外能早期发现肝肿瘤及肝肿瘤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1例病理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微循环超微结构病变及肝功能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微循环病变,而且无论其病变程度如何,均有SGPT、ZnT或TT的不同程度升高。由此表明,一旦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就意味着有肝微循环障碍;A/G比值与γ-球蛋白升高的频率在肝微循环重度损害的病例中更高,这对于判断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作者强调,在慢乙肝的治疗中应重视早期改善肝脏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计拉米夫丁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78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人群进行检测,并应用拉米夫丁对其中33例病人治疗6月,观察其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HBV-DNA、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1178例共检出65例携带乙肝病毒者,总体阳性率5.52%;男22例,女43例.肝功能异常率43.08%.拉米夫丁应用1月HBV-DNA转阴率96.97%,应用6月可改善治疗组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拉米夫丁可以迅速降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的滴度,改善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乙肝"小三阳"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乙肝病毒e抗原呈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此类乙肝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而不是e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均呈阳性,其乙肝病毒DNA也可呈阳性.其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可持续或反复地发生异常,经作肝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其肝脏内有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肝患者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其中3.5亿为慢性乙肝感染者.而我国又是一个乙肝大国,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10%,大约有2300万乙型肝炎患者,乙肝感染后有5%-10%的感染者转变为慢性携带者,20%-30%携带者死于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针对乙肝在我国的广泛存在,就慢性乙肝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病人乙肝慢性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对慢性乙肝病人实施抗病毒治疗是治疗的关键。一、哪些病人应该抗病毒治疗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如果转氨酶升高或者经肝活检证实肝组织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血清乙肝e抗原、HBV-DN A阳性时,都应该进行抗病毒的治疗。转氨酶正常并且经肝活检未发现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活动者,虽然其血清e抗原或者H BV-DNA阳性,却只表明该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且处于慢性乙肝静止期时,暂不必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出现转氨酶异常就要及时治疗。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