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年龄对二甲苯神经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 H E 染色法和 T U N E L 技术对不同月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二甲苯500 m g/kg 染毒后,2 月龄组较8 月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相对严重,2 月龄组染毒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率为(1 .53 ±1 .06) 个/ 视野,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的(0 .93 ±0 .75) 个/ 视野, F= 12 .659 6 , P< 0 .001 ;8 月龄组染毒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率为(1 .65 ±1 .11) 个/ 视野,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的(1 .15 ±1 .07) 个/ 视野, F= 6 .263 3 , P< 0 .05 。结论 低龄大鼠对二甲苯的神经毒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钼和汞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钼对汞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观察采用腹腔注射钼酸钠和氯化汞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连续4天给小鼠注射HgCl2[1.0mg/kg(bw)]的同时注射10、100mg/kg(bw)]的Na2MoO4可显著降低HgCl2的致小鼠微核率(P〈0.001);在HgCl2[1.0mg/kg(bw)给小鼠染毒前3天连续注射100mg/kg(bw)Na2MoO4可显著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脑皮层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相关的诱导因素。【方法】 用琼脂电泳观察“DNA 梯带”的出现,用流式细胞术(FCM) 对脑皮层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游离钙(IFCa) 、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进行动态研究。【结果】 缺氧缺血后4hr 新生猪同侧额顶叶脑皮层细胞未见明显凋亡,72hr 后实验组凋亡率较对照组及尼莫通治疗组明显出现( n = 15 ,12 ,13 ;-x ±s= 27 .50 ±16 .2 ,3 .23 ±2 .93 ,9 .17 ±5 .76 ,F= 18 .756 4 ,P< 0 .000 1) ;HI 后4hr IFCa 及p53 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n = 12 ,12 ,12 ;-x ±s = 348 .96 ±39 .59 ,160 .98 ±37 .05 ,260 .18 ±66 .81 ,F= 41 .168 1 ,P< 0 .000 1 ;-x ±s = 6 .07 ±5 .55 ,1 .18 ±0 .53 ,3 .13 ±2 .18 ,F= 6 .076 7 ,P= 0 .005 7) ,且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 r = 0 .497 7 ,P= 0 .002) ;HI 后72hr 凋亡率与4hr IFCa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 0   相似文献   

4.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自分泌GM-CSF及其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代细胞自分泌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原代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GM-CSF水平,DNA电泳检查梯状条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BcI-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相对荧光强度(MFI)。结果在5例原代AML细胞体外培养中,3例的培养上清液可检测到GM-CSF,其自发细  相似文献   

5.
用人胚纤维母细胞(HEF)染色体畸变(CA)试验、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试验研究了硝酸铋对短波紫外线(UV)、盐酸氮荞(NH2HCl)、亚砷酸钠(NaAsO2)和环磷酰胺(CP)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硝酸铋在剂量设计范围内(10~160mg/kg)对CP诱导的小鼠MN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酸铋在预处理20μg/ml组对NH2HCl诱导的UDS显示了增强效应;对UV诱导的UDS和UV、NaAsO2诱导的CA效应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烹调油烟对大鼠睾丸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东阳  让蔚清 《卫生研究》1999,28(5):268-270
作者探讨了烹调油烟( C O F)对雄性大鼠生殖性损伤的毒作用机制。按时相(20、40、60天)给雄性 S D 大鼠吸入同一浓度(36~53 m g/m 3 )的 C O F,观察 C O F对睾丸及其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吸入 C O F40、60天时大鼠体重均有降低趋势;睾丸、附睾脏器及其与体重的比值均分别低于对照组( P< 005),且呈时 效关系;染毒40、60天时精子含量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而畸形率明显增高,且死精子多;染毒40、60天时睾丸中 Zn、 Mn 代谢紊乱,出现 Zn 低, Mn 高,均呈时 效关系。提示, C O F对性腺具有明显毒性,同时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可能对性腺的损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CCl4诱导的大鼠亚急性肝损伤模型中,以牛磺酸作保护剂,探讨了DNA-蛋白质交联物(DPC)作为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及可能形成机理。结果显示,CCl4染毒组大鼠肝脏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DPC含量降低,而CCl4+1.5%牛磺酸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则相反,且肝细胞形态学变化也较轻。125I后标记法用于测定肝中DPC含量,结果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DPC作为CCl4致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尤其在反映细胞DNA损伤方面,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杂色曲霉素对人胚胃粘膜细胞p53基因致突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旭明  曹文军 《卫生研究》1998,27(4):259-262
为探讨杂色曲霉素(ST)的致癌作用,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银染PCR-SSCP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T(1mg/L和3mg/L)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恶性转化情况以及此过程中抑癌基因p53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ST处理4周后处理细胞增殖旺盛,并出现恶性转化灶;ST处理24周后处理细胞可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ST1mg/L和3mg/L组每皿细胞集落数平均分别为15和17个);FCM检测结果表明,ST处理的细胞细胞增殖指数增高,DNA含量增高,出现DNA异倍体,突变型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ST处理22周后,处理细胞p53第8外显子出现异常泳动带型。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ST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润平  赵轶卓 《营养学报》1999,21(4):418-423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硒(Se)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四氯化碳(CCl4)作用下肝细胞、储脂(Ito)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灌流、分离培养肝细胞和Ito 细胞。结果: VE、Se 能明显抑制CCl4 作用下大鼠肝细胞、Ito 细胞3H-脯氨酸(3H-Pro)掺入、Ⅲ型前胶原(PCⅢ)分泌,还可使Ito 细胞透明质酸(HA)、板层素(LN)、纤维连接素(FN)分泌减少。VE加Se在抑制肝细胞、Ito 细胞3H-Pro 掺入、降低丙二醛(MDA)释出,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Ito 细胞HA、FN分泌诸方面优于VE或Se 的单独作用,并可使Se 的用量节省一半。结论: VE和Se具有抑制大鼠肝细胞、Ito 细胞ECM的作用;二者的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可望成为一种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镍和镉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DNA损伤在镍、镉遗传毒理中的不同意义。方法分别用NiCl2和CdCl2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染毒,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其DNA单链、双链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水平,同时用[3H]NAD参入法测定了这些细胞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活性。结果尽管在两种金属处理过的细胞中DNA单链、双链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水平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增高,但只有0.10~10.00μmol/L的NiCl2和0.16~20.00μmol/L的CdCl2诱导的DNA双链断裂呈剂量反应关系。两种金属在低浓度时(NiCl20.10~0.40μmol/L,CdCl20.16μmol/L)还能通过诱导DNA断裂而激活PARP,高浓度时(NiCl22.00~10.00μmol/L,CdCl20.80~20.00μmol/L)反而不激活该酶。结论DNA双链断裂的形成和PARP激活的受阻可能在镍和镉的致癌和致突变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硒对氟所致细胞凋亡及p53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硒对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肾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对饮高氟水(100mg/L)及高氟加不同浓度硒饲料(2.3mg/kg)大鼠饲喂4个月后,取其肝肾组织进行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肝肾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p53。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氟及氟加硒组.肝肾细胞凋亡率及p53显著增加,氟加硒组肝肾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纯加氟组。结论 高氟可诱导细胞凋亡,硒可拮抗氟引起的细胞凋亡,且p53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致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不同浓度的醋酸铅(50、100和200μg/ml)染毒后,Giemsa染色观察铅诱导海马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铅诱导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各浓度组细胞Bcl-2、Bax和p53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各浓度组神经元胞浆中游离Ca2+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Giesma染色观察发现一定浓度醋酸铅作用于海马神经元后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且与剂量相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铅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g/ml作用细胞24h后,可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Bcl-2蛋白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减少,染色强度逐渐降低,Bax、p53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上调,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积分光密度(IO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醋酸铅剂量的增大,细胞内液Ca2+浓度也随着增大,醋酸铅3个浓度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铅可诱导海马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凋亡,提示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能与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诱导其凋亡有重要关系。推测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能影响海马神经元在学习记忆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镉诱导LLC PK1 细胞凋亡及与bcl 2、p5 3(mtp5 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琼脂糖凝胶DNA电泳方法确定镉对LLC PK1 细胞诱导的凋亡作用 ,以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bcl 2和p5 3基因表达产物bcl 2蛋白、mtp5 3蛋白。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4 0 μmol LCdCl2 作用LLC PK1 细胞 12h后 ,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 ;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凋亡率为 32 6 1% ,并高于对照组 (1 0 8% ) (P <0 0 1) ;琼脂糖凝胶DNA电泳呈明显梯形条带。 0、10、2 0、4 0 μmol LCdCl2 作用LLC PK1 细胞 4h、8h ,8h后 ,bcl 2基因表达逐渐下降 ,并呈良好的剂量 -反应关系 (r=- 0 910 ,P <0 0 5 ) ;作用 4h、8h后mtp5 3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 ,并有剂量 -反应关系 (r值分别为 - 0 716、- 0 972 ,P值均 <0 0 5 )。结论 镉诱导LLC PK1 细胞凋亡可能与镉抑制bcl 2、mtp5 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扶正祛瘀中药对子宫肌瘤p53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选用功能分类PCR p53信号通路基因芯片,从模型组、扶正祛瘀组大鼠子宫肌瘤组织中进行样品的RNA抽提及纯化,采用紫外吸收测定法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质量检测并合成cDNA,最后进行实时定量PCR。结果:采用PCR p53信号通路基因芯片共检测89条基因,扶正祛瘀组与模型组比较,30.3%(共27条)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中26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Fold Down-Regulation-2),1条基因表达量上升(Fold Up-Regulation2)。按功能将其进行大体分类,涉及到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DNA修复等多方面。结论:扶正祛瘀中药对子宫肌瘤p53信号通路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DNA修复等相关基因均有调节作用,说明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路介导了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辛硫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DNA的损伤作用及其对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Percoll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正常传代。取第3代BMSCs,调整细胞密度为1.0×106/瓶,当细胞至亚融合状态,分别以0(对照)、0.2、2和20μg/L的辛硫磷浓度染毒24h。采用MTT法检测BMSCs的存活率,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BMSC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BMSCs的DNA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MSCs的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20μg/L辛硫磷染毒24h,可诱发大鼠BMSCs的DNA损伤,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各染毒组大鼠BMSCs的存活率、SOD和CAT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辛硫磷染毒可以诱导大鼠BMSCs 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P<0.05)。结论辛硫磷可诱导大鼠BMSCs氧化损伤、DNA损伤、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股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醋酸铅染毒人股动脉内皮细胞后,用Hoche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caspase-3、P53、Bax、Bc l-2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10μmol/L醋酸铅处理24、48 h后,Hochest 33258-PI染色显示醋酸铅组细胞呈凋亡形态学改变。动脉内皮细胞的细胞免疫化学结果都显示醋酸铅组的caspase-3、P53和Bax阳性表达升高,而Bc l-2的阳性表达下降。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醋酸铅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醋酸铅可促进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pase-3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短期二氧化硫吸入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短期二氧化硫较大剂量染毒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用 5 6,112 ,168mg/m3二氧化硫分别对小鼠连续染毒 7d ,用HE染色法观察二氧化硫对小鼠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用DNA凝胶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二氧化硫吸入对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用HE染色法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脾脏结构有明显改变 ;(2 )DNA凝胶电泳分析在 168mg/m3组可见明显DNAladder;(3)流式细胞分析显示高剂量染毒组的小鼠脾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短期二氧化硫吸入对小鼠脾脏的组织学结构影响不明显 ,但在剂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可能引起脾细胞凋亡加速 ,对免疫器官造成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醋酸铅对动脉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效应,探讨醋酸铅通过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方法醋酸铅处理动脉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后进行Giemsa或HE染色,检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P53、Bax、Bc1-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10μmol/L醋酸铅处理24h后Giemsa,H.E染色均显示出醋酸铅组细胞成凋亡形态学改变。动脉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免疫化学结果都显示醋酸铅组的P53和Bax阳性表达升高,而Bc1-2的阳性表达下降。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醋酸铅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醋酸铅可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促进凋亡及影响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对幼鼠脑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牛磺酸 (Tau)对幼鼠脑神经的保护作用 ,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用 0 .1 μmol/L亚硒酸钠与不同浓度的 Tau共同加入到原代培养 2 d的新生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中 ,用 MTT检测和 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其保护性作用 ;并选用健康清洁级、断乳SD雌鼠 3 2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 4组 ,分别饲予补充不同水平 Tau的实验饲料 ,观察对照组及补充Tau组幼鼠脑发育及代谢的影响。结果  1 .Tau可明显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 ;2 .一定浓度的 Tau可阻断或部分阻断由亚硒酸钠诱导的典型 DNA梯型 ;3 .Tau可促进脑细胞的增殖活性 ,增加脑重 ;4.补充 Tau能明显提高脑 Tau积累、蛋白质和 ACh E水平 ,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补充 Tau具有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可能是通过改变某些蛋白质即某些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慢性铝接触大鼠不同脑区bcl 2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研究神经细胞凋亡在铝中毒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给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AlCl3 溶液 60d ,用跳台法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分析其脑组织不同脑区bcl 2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染铝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P <0 0 5 ) ,大鼠跳台实验结果 ,潜伏期和 5min内错误次数明显增加 (P <0 0 5 )。大脑皮层和小脑各个剂量组bcl 2的表达都升高 (P <0 0 1) ,海马CA3区仅在中剂量组表达升高 (P <0 0 1)。 [结论 ]慢性铝接触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出现类AD病人的早老性痴呆样症状 ,bcl 2基因作为重要的神经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参与了这一毒性损害过程 ,并在其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部位的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很可能是铝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