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和流行病学方法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Ⅱ型灭活疫苗在HFRS高发疫区人群加强免疫后的血清学和免疫效果。结果:加强免疫前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8.5%,加强接种后14天抗体阳性率达到100%,GMT分别为3.25和17.05;加强免疫后一年接种组无一病例发生,而未接种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101.2/10万,疫苗保护率100%。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抗体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FRS沙鼠肾灭活疫苗(Ⅰ型)加强免疫后的血清学效果及防病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双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以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结果:加强免疫前,血清抗体阳性率仅为18.3%,中和抗体阳性率为0%;加强免疫后2周,抗体阳性率升至90.1%,中和抗体阳性率达75%。加强免疫后1年内,接种组无1例病人发生,而未接种者发病5例。 相似文献
3.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中和抗体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灭活疫苗基础全程3针免后1年半加强1针免疫,观察两型的中和抗体反应水平。方法:对免疫志愿者加强免疫前和免疫后20d采血,以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清中HFRSⅠ型(76-118)和Ⅱ型(SEOV)中和抗体。结果:血学检测加强免疫后Ⅰ型中和抗体滴度GMT1:28.29,Ⅱ型中和抗体滴度为1:32.49,比加强免疫前两型中和抗体滴度高3-10倍。结论:加强免疫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现场防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现场防病效果龚震宇1赵芝雅1翁景清1夏建华1兰锦清2陈毓土2朱智勇1季群伟2张庆梅2徐江荣2余新顺3王玮3浙江省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区,近年来开展了HFRSⅠ型灭活疫苗的有关研究,摘要报告结果如下。1.材料...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I型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抗体反应及流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HFRS沙鼠肾灭活疫苗(I型)加强免疫后的血清学效果及防病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双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以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结果:加强免疫前,血清抗体阳性率仅为18.3%,中和抗体阳性率为0%;加强免疫后2周,抗体阳性率升至90.1%,中和抗体阳性率达75%。加强免疫后1年内,接种组无1例病人发生,而未接处者发病5例。 相似文献
6.
7.
经不同间隔天数及针次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1:0、7、28天,Ⅱ:0、14、28天,Ⅲ:0、28天,Ⅳ:0、28、180天,Ⅴ:0时接种2针,Ⅵ:方案Ⅴ基础上,第30天再种1针),1年以后对方案Ⅰ、Ⅱ、Ⅳ、Ⅵ加强1针。于基础免疫末针2周后及加强前后采静脉血,用HI、IFA、RPHI3种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对其阳转率和几何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Ⅰ与方案Ⅱ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别,提示方案Ⅱ可以替代方案Ⅰ。方案Ⅲ优于方案Ⅴ,说明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分两次较1次接种效果好。基础免疫1年后,多数人抗体已转阴,因此,对加强免疫时间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单价灭活疫苗中期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观察HFRS单价灭活疫苗中期免疫效果。方法:采用IFAT法及MCPENT法检测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结果:3个试区加强接种人数分别为4052、4407和6354人。加强后,Ⅰ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为72.73%,GMT为14.14;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4.55%,GMT为6.67。D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为75.00%,GMT为11.85;中和抗体阳性率为60%,GMT为9.44。加强后1年,Ⅰ型苗年均保护率为65.52%,Ⅱ型苗则为94.24%。同期,Ⅰ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维持在40%,中和抗体维持在35.00%;Ⅱ型苗荧光抗体阳性率降至10.34%,中和抗体维持在53.85%。结论:两型疫苗均有较好的中期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血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细胞双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 :按统一方法观察接种后副反应发生情况 ,以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方法测定免疫前后血清中和抗体。结果 :对 10 0人进行系统观察 ,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发生率均为 2 .0 0 % ,总反应率为 4.0 0 % ,其中强反应发生率为 1.0 0 % ;无头疼、头晕、恶心、皮疹等全身症状及注射处硬结、痒、烧灼感、淋巴结肿痛等局部症状发生。免疫后Ⅰ型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92 .5 0 % ,Ⅱ型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95 .0 0 % ,90 .0 0 %受观察者对两型病毒均阳转。结论 :该疫苗具有良好的接种安全性及血清学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0、7、28天3针免疫程序接种HFRSⅠ型灭活疫苗,1年后加强1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9MCPKNT)法分别检测血清荧光和中和抗体。本次研究共全程接种10178人,对照16159人。全程接种后两周荧光抗体阳性率为98.55%(68/69),中和抗体阳性率为44.83%,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69.36和4.44,经两个流行期的观察,接种组无发病,对照组发病15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Ⅱ型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安全性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HF)Ⅱ型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安全性及血清学效果,山东省卫生防疫站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浙江省台州市卫生防疫站合作于1999年在浙江台州和山东高密共同进行了人群接种观察。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Ⅱ型灭活疫苗血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Ⅱ型灭活疫苗血清学效果观察祁洪山1李大罕1李永超1孙日快1吴扬生2朱凤才2刘光中随着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研制成功,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力手段。我国HFRS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经初步的人体观察[1],表明该苗... 相似文献
14.
龙泉市系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混合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高强度流行病区[1 ] ,1974年发现首例HFRS病例 ,1980年以后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发病率迅速增高。多年来虽采用了以群众性大规模灭鼠防鼠运动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但 1990年以后HFRS发病率一直持续在>30 / 10万的高强度流行水平 ,并预测 1996~ 1999年该病的发病势态将仍居高不下[2 ] 。为有效地遏制HFRS的猖獗发病势头 ,同时观察和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Ⅰ型 )的流行病学效果 ,我们于 1998年 (发病高峰以后 )开始在辖区进行了较大面积的预防接种 ,对接…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四年期效果评价及免疫增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在江苏省3个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地区,分别进行了国产沙鼠肾Ⅰ型苗和地鼠肾Ⅱ型苗的大规模人群接种;一年后,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别的疫苗进行了一针次加强接种,并进行了四年期的免疫持久性和防病效果观察,结果显示:沙鼠肾Ⅰ型苗的中和抗体在加强后抗体阳性率最高,随后逐年下降,至免后4年(加强后3年),其中和抗体阳性率仍高于免后1年;地鼠肾Ⅱ型苗的中和抗体在基础三针免后,阳转率最高,一年后经一针次加强, 相似文献
16.
17.
现已知我国半数地区间时存在着姬鼠和家鼠二种型别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混合流行,因此,有必要研制能同时预防这二种型别的疫苗。目前我国用于生产疫苗的三株HFRS病毒,对同型各毒株均表现较好的中和作用,但对异型病毒的交叉中和作用较差。经人体免疫三针后,对同型病毒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90%,而对异型病毒的阳转率仅30%左右。因而,在我国,研制双价HFRS疫苗的工作早已被提出来了。本文报道我们研制的双价HFRS沙鼠肾灭活疫苗免疫人体的结果。材料与方法一、疫苗:由杭州天元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批号双-4),制造疫苗的毒种为Z10(Ⅰ型)和Z37(Ⅱ型),病毒在沙鼠肾原代细胞培养后,经β-丙内脂灭活,内含0.1%人血白蛋白和0.5mg/ml氢氧化铝佐剂,先分别制成Ⅰ型和Ⅱ型的单价疫苗,再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双价疫苗。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