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青年(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并发症少,住院病死率低;超声心动图无心腔大小改变、心功能正常.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不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治疗后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66例AMI患者均给予急诊溶栓再通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脏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情况。结果 66例患者冠脉正常组36例,冠脉异常组30例,前者较后者年轻,男性、吸烟、体胖多见(P<0.05),造影检查时TIMI3级血流多见(P<0.05),ST段抬高总和90 min回落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事的发生明星减少(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I急诊溶栓后冠脉正常组患者相对年轻,男性、吸烟、体胖等因素多见,心功能和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马志平 《中原医刊》2007,34(2):83-83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2月-2004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从小剂量开始,依病人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目标剂量(50—100)mg/d,总疗程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20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了解心脏功能与心脏结构变化以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20用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逆转均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托洛尔可逆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并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帆  张双  张福春  曾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27-2129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第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83例年龄≥75岁的高龄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急性心肌梗死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心绞痛组(41例)和无心绞痛组(42例),观察其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比较两组间心功能有无差异。结果心绞痛组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与无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对高龄老年初发心肌梗死患者无保护作用,不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和预后。方法 将12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女性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比例以及死亡率、心脏事件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中随年龄的增加,女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心脏事件亦增加;老年组中女性发病年龄更高;女性心脏事件和死亡均明显多于男性。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增多,心脏事件多,死亡率高。其中老年女性心脏事件更多,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划分为70岁组(n=47)与≥70岁高龄组(n=42),均行心脏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70岁组LVEF50%为59.5%,左心房内径≥39mm为69.0%,左心房内径≥50mm为73.8%,高于70岁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70岁组心源性死亡率为38.1%,高于70岁组8.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心梗患者应积极性心脏超声检查,强化危险因素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高龄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80岁以上)与青年(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 对28例高龄与30例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高龄患者比较,青年AMI患者以男性居多,吸烟人数比例高,而高龄AMI患者发病时无胸痛者多,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和房室阻滞的发生率较高,心功能不全例数多且程度严重,另外,高龄患者的其他器官功能不全的比率高,死亡率也高。结论 高龄与青年AMI患者在发病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对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前降支严重狭窄、闭塞,可能存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早期可能出现猝死。结论对于高龄、多支血管病变,或伴有左心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护。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是检测心室壁运动 ,评价心肌无能无力功能的一项无创性新技术。本文应用 DTI- M型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了分析 ,探讨其在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心肌梗死患者 18例 (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1例 ) ,男性 10例 ,女性 8例。年龄 5 6~ 78(6 5 .2± 7.7)岁。正常组 2 0例 ,男性 9例 ,女性 11例。年龄40~ 77(5 2 .3± 6 .8)岁 ,受检者无心脏病史 ,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1.2 检查方法 仪器使用美国 Acuson12 8X P/ 10 ART型彩色电…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兰  金静 《医学综述》2008,14(18):2877-287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4组:非老年组(<60岁),低龄老年组(60~69岁),中龄老年组(70~79岁)及高龄老年组(≥80岁),分别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及其近期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其独特表现:合并症比率高;常规和溶栓治疗的比率高;并发症多而危重;病死率高。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概率增加;高龄老年组应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的比率显著增高;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不典型,病情越危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4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于治疗1周及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前部内膜弧长和左室后部内膜弧长,同时治疗4周后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左室民缩与舒张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和左室前部内膜弧长无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峰射血率及左室峰充盈率明显提高,左室峰充盈率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阻抑老年AMI左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洁 《中外医疗》2016,(18):13-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与否将患者分为并发组32例和未并发组60例,回顾性分析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32例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既往有脑梗死、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均是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可能危险因素除心肌梗死相关面积、部位及病变支数外,包括既往有脑梗死史、心肌梗死史、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内科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姜雅秋  郭晓林闫旭 《吉林医学》2005,26(12):1275-1277
目的:通过观察叶酸、B族维生素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急性心机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阐述Hcy与AMI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AMI患者血浆Hcy,筛选出102例高Hcy血症的AMI患者,随机分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AMI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日加用叶酸5mg、VitB120.5mg、B640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追踪观察1个月,分别于入院后72h及用药后30d再次检测两组血浆Hcy水平。结果:AMI患者Hcy明显高于正常值,AMI发生后1个月内40%左右的患者出现左心室重构及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可明显降低AMI血浆Hcy水平,有利于改善、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舒张功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收缩功能及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AMI发生、发展以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叶酸、B族维生素能够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患者抗肌球蛋白轻链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心肌肌球蛋白链抗体,探讨该抗体与AMI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7例AMI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周末和6个月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肌球蛋白轻链抗体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抗体结果分为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和预后,结果:67例AMI患者血清抗肌球蛋白轻链抗体阳性有17例,阳性率为25.4%,30例健康对照均为阴性;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梗死部位和范围相似,但抗体阳性组Killip分级心功能明显差于抗体阴性组(P<0.05),而室壁运动减弱,室壁瘤形成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肌球蛋白轻链的自身抗体,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心肌损伤和心室重构,影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恢复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急诊PCI组66例,对照组62例,PCI组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于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及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并分别于发病后1、6个月做心脏彩超了解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诊PCI组住院期间及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6个月后,PCI组左心室容积小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可减少老年AMI患者MACE发生率,能阻止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其远期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有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钧乐  岳瑞华  张红  史若飞  徐幸 《重庆医学》2004,33(9):1358-1359
目的探讨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3例首次穿壁性AMI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阐明梗死之前心绞痛引起的缺血预适应效应对AMI的面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保护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梗死前48h有心绞痛的94例AMI患者(A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梗死前无心绞痛的39例患者(B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学分数(LVEF),梗死后4周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24周后LVEF,A组有提高,B组则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AMI前有心绞痛的患者,心梗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改善,与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心脏的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AMI患者176例分为高龄组(≥75岁,74例)和非高龄组(<75岁,102例);对比分析病史、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PCI术前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肌酐(Cr),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危险因素、并发症等;观察PCI特点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LVDD增大,LVEF降低,CK-MB、hsCRP、cTnI、Cr水平显著增高,病变血管数和复杂病变数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增多,且住院时间长,在住院及随访12个月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高龄AMI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PCI并发症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中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不同临床特点,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防和成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前多数有明显诱因,大量吸烟、暴饮暴食和情绪波动是中青年组突出的诱因。梗死部位以前壁最多见,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前降支最多见。中青年组患者心衰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中青年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老年不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情绪宣泄有利于心肌梗死的早期预防,急诊PCI对于中青年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Immunolog'ilcal dysfunction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evolution and progress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hich induces extension of AMI and postinfarction complications[" 2].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anti--cardiac myosin antibody (AMA) colld be detected in the serum ofpatients with AMI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week after the infarction,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25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AMA and changes of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bet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