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前必须试堵管,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很满意的堵管物。笔者于2006年11月自行设计用热水瓶瓶塞作为堵管物,经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拔管前必须试堵管,观察24~48 h无呼吸困难后方可拔管。而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堵管物多种多样,有注射器针筒、橡皮、软木塞、棉签等,虽然取材方便,但存在不少弊端。鉴此,我科于2008年2月至今采用莫菲氏滴管制作堵管器,经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爱琴 《护理学杂志》2011,26(15):45-45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先试行堵管,观察24~48 h无呼吸困难可拔管。但现有的气管套管都没有配套的堵管用具,给临床带来不便。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就地取材,利用输液器上的莫菲式滴管制成简易气管切开堵管装置,经临床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要试行堵管,临床上常规使用胶布将棉签缠绕后用于气管堵管。容易污染到气管内套管,而且缠绕的胶布易掉落,阻塞气道,缺乏安全性。我科2009年开始采用一次性引流袋行气管切开堵管,取得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放置金属或一次性硅胶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厂家生产的两种导管均无配套的封管帽.偶见有堵管帽的报道,套管多是被直接密封,患者缺乏适应时间,其舒适度降低,且不便于护士的吸痰等操作.鉴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舒适度良好的医用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与气管切开导管衔接紧密,装卸方便,既方便吸痰,又不易污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管套管堵管塞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项急救措施之一,当病情允许拔除气管套管时,要先试行堵管,堵管方法为先堵套管口的1/4,再堵1/2、3/4,最后全堵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堵管塞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1],但不能精确调节堵管面积,且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特别是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鉴此,1999年我们制作了气管套管堵管塞(以下简称堵管塞),临床应用3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另26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结果:PDT组的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等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更快捷有效、准确性更高、并发症更少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除气管套管前需试行堵管,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方可拔管。临床上气管套管无配套使用的堵管器材,多为医务人员自行设计。我科一直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外套进行堵管试验,但由于注射器针头外套横径小于气管套管内口,无法紧密吻合,在患者咳嗽时易脱落。2012年2月开始试用一次性乳胶尿管阀门段作堵管试验,效果满意,介绍  相似文献   

9.
介绍2种气管套管堵管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王军玲 《护理学杂志》2007,22(10):69-69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套管堵管材料多样,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但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特别是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堵管不严的可能或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为了确保气管切开患者的堵管安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利用便利医疗条件,改进了堵管方法和材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口鼻呼吸。我科应用医用输液瓶口贴行气管套管堵管,经临床应用38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常规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先试行堵管,观察24~48h无呼吸困难可拔管,但无论是塑料、硅胶还是金属气管套管,目前都没有配备成套的堵管用具,给堵管带来不便。临床常用的堵管用具有软木塞、胶布缠绕棉棒等,以上方法存在制作麻烦、安全性不强、不够美观等缺陷。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就地取材,利用玻璃瓶翻边瓶塞制作气管套管堵管用具,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套管堵管材料多样,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但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特别是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堵管不严的可能或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为了确保气管切开患者的堵管安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利用便利医疗条件,改进了堵管方法和材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胸手术后气管切开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胸手术后气管切开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朱水波张殿堂殷桂林姚国庆张代文胡建才心胸手术后往往因多种原因,需行气管切开术。本文分析我科在1987年1月至1995年6月期间行气管切开术的63例病人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防治气管切开严重并发症的方法。临床资料气管切开6...  相似文献   

14.
<正>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以顺利拔除气管套管。较多研究将不同材料用于制作气管切开堵管用具[1-3],但其仅适用用气管切开导管或金属套管或气管插管导管一种情形的封管。2010年,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出一款三用型封管帽(气管切开导管、金属套管、气管插管导管均可使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是目前我国急救医疗,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广为应用,而吸痰是气管切开术患者应用的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何选择适当的吸痰时机,采取正确的吸痰方式,是保证呼吸道通畅,达到有效机械通气的保障。笔者所在科室为老年干部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人数较多,现将老年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吸  相似文献   

16.
用翻边瓶塞制作气管切开堵管用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念凤  朱萍 《护理学杂志》2007,22(13):54-54
常规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先试行堵管,观察24~48 h无呼吸困难可拔管,但无论是塑料、硅胶还是金属气管套管,目前都没有配备成套的堵管用具,给堵管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12间在急诊科室以及ICU内需要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2组。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费用、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术后并发症、创伤性、操作性上具有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相同的优势,但是更加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并气管插管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至2014年本院1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5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合并严重的肺部疾病,已气管插管、且短期内不能脱管的艾滋病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是必要的,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渐进式气管套管堵管器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橡胶瓶塞全堵管,干预组使用自制气管套管堵管器堵管,从1/2逐渐过渡到3/4,最后达到完全堵管。结果干预组堵管24 h、48 h 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堵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拔管成功率(95.0%)高于对照组(85.0%)。结论渐进式气管套管堵管器可缩短患者的堵管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200025)王建承自从16世纪AntonioMusaBrasavala行第一例气管切开术以来,气管切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技术日趋成熟。但作为一项手术,它也有其适应证及操作要求,只有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