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9例肝门部胆管手术治疗效果。结果: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患者,术后3年均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或联合肝叶切除是惟一可达到根治目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袁朝辉 《中国医疗前沿》2012,(8):44+50-44,5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42例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观察,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42例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门部肿瘤及尾状叶联合左半肝切除18例;行肝门部肿瘤及尾状叶切除6例;右侧尾状叶切除3例;尾状叶胆管开口切开整形加探查取石6例;其中3例附加左半肝切除,3例附加残余肝左内叶切除。肝内胆管及尾状叶胆管取石,左右肝管切开,空肠Roux-Y内引流术9例。无手术死亡。其中18例肝门部肿瘤及尾状叶联合左半肝切除的患者中10例存活超过2年,8例超过3年。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的根治范围应该包括肝尾状叶的切除;尾状叶肝管结石应切开左右肝管,力争在术中可以取尽所有的结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CHRM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集的手术切除的69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及69例胆管癌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HRM3表达情况,分析CHRM3表达水平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肝叶切除手术中的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从美  王洪光  秦峰 《华夏医学》2005,18(5):777-778
我院自2002~2004年开展了规则性肝叶、尾状叶切除手术8例,其中1例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尾状叶、右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栓塞的患者,顺利完成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肝右叶及尾状叶切除,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病变涉及肝门部胆管、尾状叶和肝右叶,具有高位胆管癌和肝癌的双重特征,因此手术范围广,难度大,风险高,除了应有高超的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外,术中器械护理配合也不可缺少,现以此例为典型病例,将术中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减黄”引流方式。方法:对1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不能切除患者术中给予胆管内永久性置入T形乳胶管引流进行分析,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引流方法选择和注意事项。结果:患者术后黄疽减轻,恢复进食,大便恢复正常。讨论:不能切除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应用胆管内置管内引流,能有效地解决胆管梗阻,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45例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对尾状叶的处理方式分组.其中28例采用尾状叶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者纳入A组,17例采用尾状叶胆管开口切开整形加探查取石术治疗者纳入B组.术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术式,肝门部胆管癌首选切除肝尾状叶,尾状叶肝管结石首选切开左右肝管取尽结石,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杨科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59+16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切除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扩大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左半肝和尾状叶切除患者为6例,右半肝和尾状叶切除切除8例,手术无死亡病例,1、2、3年后生存率分别为92%、71.4%、57.15%。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叶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切除后重建对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对17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行肝动脉切除后重建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行联合肝动脉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根据Bismuth~Corlett分型,Ⅱ型行骨骼化切除1例,Ⅲa型行右半肝或加右尾叶切除7例,Ⅱb型行左半肝或加左尾叶切除8例,Ⅳ型左半肝加全尾叶切除1例.16例患者行肝动咏端端吻合,1例用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吻合,1例门静脉部分切除自身大隐静脉补片修复.7例行肝内胆管支撑口肝门胆管空肠吻合.17例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3d明显缓解,16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1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术后2周彩色超声监测,显示重建肝动脉通畅.随访15例,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6~60个月).结论 联合肝动脉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率,肝动脉切除后重建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6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应用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门部胆管确诊率为100%;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81.3%;手术病死率3.1%;手术切除4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内引流16例;外引流6例。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和外引流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5.6、12.9、3.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单纯肿瘤局部切除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5、16.3个月。结论联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及联合肝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以内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愈的唯一方法。部分早期发现的患者可以行根治性切除,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故手术切除和姑息性非手术治疗对于肝门胆管癌的治疗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根治性手术及包括支架引流、热消融治疗、光动力学疗法、靶向治疗的姑息性非手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MRI及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及CT平扫对病灶显示率分别为100.00%、60.00%,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100.00%、90.00%;同时30例肝门部胆管癌MRI及CT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 MRI及CT均是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诊断方法,而MRI在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病灶位置、肿块大小、范围、门静脉侵犯等方面较CT具有更显著的优势,MRI对肝门部胆管癌有更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肝门、肝外大胆管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相关组织病理学基础,探讨结节型(NCC)及管内生长型(IDCC)肿瘤的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MRI检查序列完整肝门及肝外大胆管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管周浸润型(PDCC)86例、NCC 55例、IDCC 11例。观察分析3种不同亚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PDCC、NCC、IDCC这3种亚型大胆管癌均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NCC与IDCC亚型在肿瘤形态、强化模式及平衡期强化程度,肿瘤单或多发,肿瘤部位胆管壁、胆管腔的改变,肿瘤近端、远端胆管是否扩张,肿瘤是否侵犯邻近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亚型肝门及肝外大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生长模式密切相关,MRI联合序列检查能准确描述不同亚型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综合分析其MRI表现可以准确诊断并鉴别其形态学亚型。  相似文献   

13.
Down stream involvement of the bile duct in hepatolithias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长期肝胆管结石对下流胆管粘膜的损害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检查的方式,连续观察1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的胆管粘膜病损及其分布,并按部位在病程明显处取组织活检,作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学检查,并以5例肝门胆管癌切除标本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胆管粘膜损害的主要类型为慢性炎症(86%,86/100),增生性改变(11%,11/100),腺瘤性息肉(1%,1/100),腺癌(2%,2/100),胆管粘膜病损分布除结石嵌顿部位外,明显的病变也常出现在下行性引流胆管开口处,主要是肝门区(左右肝管口、肝总管损害共占73/100),与结石分布并不一致。免疫组化检查示癌胚抗原(CE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数随病理改变程度加重而上升,流式细胞检查S期分数(SFP)在恶性病例中呈上升趋势,DNA非整倍体则主要在低分化腺癌的标本中检出。这些病理变化可能是构成肝内胆管结石时肝门胆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及肝门胆管癌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将对下游胆管粘膜,尤其是肝门胆管区粘膜造成损害。粘膜病损的增生活性随病理改变程度加重而升高,是导致肝门胆管狭窄和肝门胆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超声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胆管癌63例患者超声征象。结果 63例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胆管癌的患者中,超声术前诊断胆管癌或可疑胆管癌为50例,诊断符合率为80%;误诊6例;漏诊7例。超声直接征象中,乳头型15例,团块型13例,截断型13例,狭窄型9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怀疑胆管肿瘤病人的首选、初筛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管状吻合器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胆肠吻合的应用研究,确定管状吻合器在肝门胆管空肠吻合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优于传统的手工吻合。方法对于肝门胆管肿瘤局限于肝总管或分叉部(BismuthI/Ⅱ型)的病例,随机设立管状吻合器组(26例)和非吻合器组(24例),管状吻合器组:26例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非吻合器组:24例行常规手工胆肠吻合的病人,对二组手术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结果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是科学的方法,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BismuthI/Ⅱ型肝门部胆管癌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是可行的,较非吻合器组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MRCP、双期CT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超声、MRCP、双期cT检查,MRCP判断肝内胆管侵犯情况,CT判断肝动脉和门静脉侵犯情况。利用上述结果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T分期。术前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MRCP、双期CT检查,MRCP对17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准确;3例肝动脉系统侵犯患者,2例超声或CTA结果与手术探查一致:4例门静脉系统侵犯患者,3例一致。17例T分期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一致。结论超声、MRCP结合CTA检查.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2例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28层CT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成像方法包括动态容积扫描及CT工作站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内胆管树枝状扩张。6例(35.99%)表现为管壁浸润型:4例(33.33%)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例(16.67%)表现为乳头状型。利用EBW工作站后处理技术清楚显示了肝门部胆管癌病变本身情况及临近结构受累及情况,胆管造影下的CT三维重建技术完整显示了胆管树及左、右肝管受侵狭窄情况。结论128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于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局部扩散、血管有无受侵犯、淋巴结及邻近器官是否受累、有无远处转移、胆管扩张程度及有无腹水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128层螺旋CT对肝门部胆管癌全面的影像学观察与分型,对估计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法、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并提出相应外科治疗的对策.结果 34例中,除3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PTCD/ERCP)外,余31例均剖腹探查,其中切除术12例,外科胆道旁路退黄术15例,胆道内置管引流术4例.剖腹的31例中,近期死亡3例,其中切除术2例.31例出院者中,有23例获随访,生存期最长6年,系根治性术后;而姑息性手术生存期最长为11个月.结论 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次选退黄术,仅一些极晚期病例,方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自1988年1月至1994年10月我院收治肝门部胆管癌1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手术切除7例,切除率53.8%,治愈性切除4例(30.8%)。病理类型分六型,腺癌11例,占84.6%。姑息性切除未能显著延长生存期,病期晚、非治愈性切除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讨论,强调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从200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10例肝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切除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病人中8例行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病人中1,2和2.5生存率分别为83%,60%和37%,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良好的肝叶切除胆道重建技术能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