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英杰  李雪珍 《新中医》2014,46(3):161-163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坐位颈椎颌枕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79.2%,高于对照组的90.0%、6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愈显率较好,优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9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枕颌布带牵引法对颈椎进行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加减血痹汤,2周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2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以摩腹捏脊手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0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肠道菌群比例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与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对照组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摩腹捏脊手法可有效治疗CSA,效果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比例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整脊调曲牵引法结合银质针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整脊调曲牵引法结合银质针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进行治疗,对照组予普通坐位牵引、理筋手法及烫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整脊调曲牵引法结合银质针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文扬  赵永锋  施建玲 《新中医》2015,47(6):125-127
目的 :观察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川丹定眩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5%、100%,对照组分别为47.5%、8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颈腰椎X线变化以腰颈曲改善最理想,其他各种移位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腰颈曲、椎-基底动脉供血与本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结论: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川丹定眩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5%、100%,对照组分别为47.5%、8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颈腰椎X线变化以腰颈曲改善最理想,其他各种移位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腰颈曲、椎-基底动脉供血与本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结论: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9):1252-1253
目的:探讨平眩汤联合颈椎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平眩汤联合颈椎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Cobb角、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4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与颈椎Cobb角较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N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与颈椎Cobb角高于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眩汤联合颈椎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定位摇头推拿法治疗颈性头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颈性头晕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位摇头推拿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头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本体感觉评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NDI评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本体感觉评估指标分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椎定位摇头推拿法可以改善颈性头晕,疗效优于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藤通络汤联合颈五线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Cervicogenic Hypertension, CH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CHBP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三藤通络汤治疗,研究组给予三藤通络汤联合颈五线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收缩压值、舒张压值、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比治疗前下降,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且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藤通络汤联合颈五线疗法治疗CHBP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手法整复,对照组50例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行悬吊牵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颈椎牵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颈痹汤配合坐位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均口服自拟颈痹汤,配合坐位枕颌牵引,治疗三个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自拟颈痹汤配合坐位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疗效,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给予自拟清眩汤治疗;对照组以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25%,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清眩汤治疗颈椎病眩晕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中医》2009,25(1):30-30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100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60例采取常规坐位枕颌带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3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NDI、颈椎病症状等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1.43%(P <0.05)。结论 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能够有效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定眩汤配合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定眩汤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组104人和单纯颈椎牵引推拿对照组96例,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0%,对照组有效率78.13%,经x2检验,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推拿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西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S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颈椎牵引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ESCV)评估两组患者的眩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0 d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ESCV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SA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定位摇头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颈源性头晕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颈椎定位摇头推拿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与功能改善情况、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头晕程度及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与功能积分、NDI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LVA、RVA及BA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定位摇头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头晕的治疗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及头晕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通络止痛方外敷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络止痛方外敷配合颌式坐位牵引带对颈椎进行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颌式坐位牵引带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止痛方外敷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结合仙鹤决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坐位枕颌带牵引和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量表评分法和颈椎曲度值(弓弦距)测量获得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症状改善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项旋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采取颈项旋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相关功能障碍评分(NDI)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相关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项旋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颈椎枕颌式间歇性牵引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应用推拿配合颈椎枕颌式间歇性牵引法,对照组实施单纯颈椎枕颌式间歇性牵引法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推拿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