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傅可  余翔  周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298-129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观察。共分析1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病因多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先兆子痫7例,继发性高血压3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肾功能不全3例。主要临床表现视觉障碍、头痛、精神异常和癫痫发作。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T1WI呈低或等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ADC呈高信号,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予以积极对症处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结论:RPLS的病程具有可逆性,脑后部白质损害是其主要特征,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本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I,5例行MR静脉成像(MRV). 结果 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均有血压骤然升高病史.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颞叶、额叶、基底节、小脑、脑干等亦可受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4例,ADC图呈稍高信号,有1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者预后良好,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者预后欠佳. 结论 围产期PRE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MRI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DWI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头颅CT及MRI检查发现脑白质弥漫性水肿,累及双侧顶枕叶及小脑白质和额叶,皮质亦见受累.病灶在CT上表现为等-低密度,常规MRI T1WI为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扩散成像检查可显示血管源性水肿,DWI低信号和ADC图高信号的典型改变.磁显葡胺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治疗后,其中3例复查头颅MRI或CT均提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MRI检查是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新官  邱维加  丁可  刘光俊  戴文海 《重庆医学》2012,41(23):2361-2363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序列,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例患者CT示两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两侧基本对称,其中1例累及额叶白质。7例MRI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其中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FLAIR显示4例灰质受累,大部分D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图高信号或等信号,1例局部病灶ADC图呈低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8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1~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7例1~4周后复查MRI脑白质病灶恢复正常。1例1周后复查CT额顶叶病灶低密度影消失。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逆性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韦云飞  刘建荣  赵伟佳 《广西医学》2009,31(9):1331-1333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神经影缘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早期诊断能力.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RP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吴6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原发病包括高血压、子痫、高血压脑病、严重低钙低氯血症、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衰竭。影像学改变:头颅MRI表现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1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结论多种病因可引起RPLS,RPLS具有一定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治疗,影像学表现可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栗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或小脑也可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病灶DWI图呈等信号3例,略高信号2例,高信号1例,病灶DWI及ADC图呈混杂小片状低信号1例。经积极治疗随访发现,D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者预后较好,DWI呈高信号及DWI和ADC图均显示低信号者预后较差。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扩散加权成像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寇红伟 《吉林医学》2013,34(6):1105
目的:讨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综合分析20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患者均有头痛、视力模糊的表现,并且患者还伴有高血压,20例患者均做常规生化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进行常规的核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扫描。结果:20例PRES患者的MRI显示病变部位均位于顶枕叶并双侧基本对称,病变主要是皮质区,尤其是白质部分。病变信号主要集中在双侧基本对称的白质,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白质及受累皮层均呈高信号,边界不清,DWI显示部分病灶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表现弥散系数图(ADC)上呈高信号,部分病灶上呈高信号,ADC上呈等信号。治疗后随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逐渐减小,消失。结论:PRES好发于顶枕叶皮质及皮层下白质区,病变早期为血管源性水肿,晚期为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及时可以逆转,采用MRI、DWI等检查综合临床的典型特征分析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逆性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1例妊高征子痫患者首次MR检查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弥漫性T1WI低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等及稍高信号,皮质也可见受累。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经治疗两周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水肿消失,仅可见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另1例SLE患者,MR表现为双侧颞枕顶叶及部分额叶以白质为主长T1长,T2信号,皮质可见受累。累及基底节及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DWI呈等及稍高信号。患者入院3d后因DIC死亡。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MRI有一定特征性表现,DWI反应为血管性水肿。结合病因及临床表现,可早期为临床提供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经临床诊断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行MRI T1WI、T2WI、FLAIR和DWI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MRI可在患者双侧脑室周围、胼胝体及脑干等白质区发现异常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DWI序列略高信号,ADC图略低或等信号;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脑萎缩。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病变范围、程度,是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1-1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例患者行MR增强检查。结果 MR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3例、额颞叶2例、小脑2例、丘脑1例、胼胝体1例及脑干1例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影,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MR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增强后病变未见强化,12例患者高b值DWI均呈等信号,相应ADC图呈高信号。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DWI能明确PRES早期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DWI并结合常规MR对PRE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MSCT、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诊断为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RPLS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后部皮质下脑白质,MRI表现为T2WI及FLAIR高信号,MSCT表现为脑皮质下低密度影,部分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15例累及双侧大脑半球,其中枕叶受累14例(93.3%),顶叶受累15例(100.0%),额叶受累14例(93.3%),颞叶受累9例(60.0%),3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20.0%),3例累及右侧基底节区(20.0%),同时3例累及小脑(20.0%)、1例累及脑干(6.7%)、2例累及胼胝体(13.3%)。13例患者接受DWI,其中13例(100.0%)DWI上部分呈等、高信号,6例(46.2%)部分病灶表现扩散系数图呈低信号。MR静脉成像3例、MR动脉成像2例均未见脑动脉及脑静脉异常。MRI显示病灶较MSCT更清楚、累及范围更多,尤其在FLAIR序列上的显示。13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灶均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1例诊断治疗不及时,多次复查后发现右侧颞枕顶叶软化灶形成。结论:RPLS一般预后良好,有较特征的影像学改变,尤其以MRI表现为主,内科医生应认识RPLS的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治疗,可避免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及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确诊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颅脑MRI和DWI图像,观察患者DWI、ADC图及T2WI的表现,并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成人病毒性脑炎表现为多发病灶30例(79%),单发8例(21%),常呈对称性;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两大类型:(1)主要侵犯颞叶、边缘系统以及额叶20例。(2)主要累及顶叶皮层及皮层下、侧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基底节-丘脑18例。脑部病变区主要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多数病灶(23例)在DWI较T2WI信号高,而且病变范围更清楚,其中3例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2WI未能显示病灶。结论成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灶DWI常呈高信号,多数病灶DWI信号较T2WI高,DWI对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ADC值对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A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颅内淋巴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WHO胶质瘤分级:Ⅲ-Ⅳ级)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感兴趣区(ROI)置于病灶在增强T1WI上明显强化且在ADC图上呈相对低信号部分,取病灶的最低ADC值,另外对同一病例以相同大小ROI置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测量三个ADC值,取其平均值。相对ADC值(rADC)取病灶最低ADC值与对侧正常白质区平均ADC值的比值。然后对淋巴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病例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经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淋巴瘤多发10例,单发5例,DWI图上15例病灶均见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rADC1为100%。高级别胶质瘤单发15例,多发1例,DWI图上11例病灶见高信号,另5例未见明显高信号,ADC图上11例病灶见低信号,另5未见明显低信号,rADC1为69%。结论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结合常规MRI形态学表现有助于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闻公灵  张保朝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62-63,12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7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的原发病为:高血压脑病1例,继发于妊娠子痫3例,肾功能衰竭2例,红斑狼疮1例。7例均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头痛伴呕吐、意识障碍及癫痫等,3例有视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均正常。实验室检查2例有肾功能不全。头颅CT或MRI检查7例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较大范围的异常,部分患者累及额叶,其中CT为低密度、MRI为长T1、长T2信号。经过积极的降压、脱水等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在短时间内即恢复良好,影像学复查也显示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有特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就诊、及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常规MRI及DW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MS的常规脑MRI及DWI图像66例,分析其MRI特点及T1WI低信号病灶于DWI图像信号特点。结果:(1)MS病人脑内病灶分布、形态、信号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还可见一些相对特异的MRI征象。(2)83个T1WI低信号病灶于DWI图像上呈32个高信号、25个等信号、17个低信号和9个环形高信号。结论:常规MRI和DWI可反映出MS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的特点,结合其相对特异的征象,在诊断MS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RES的MRI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 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也可同时受累。结论 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最佳的弥散定量测量方法,为临床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其行头颅常规MRI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得DWI图,然后在工作站上重建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感兴趣区(ROI),分别在DWI图及ADC图采用相应测量方法得到每个部位的不同成像方法的平均ADC值。结果在各相异性DWI图上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ADCM、ADCP、ADC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白质和内囊后肢的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各相异性(同性)DWI图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额叶白质、内囊后肢ADCave值与直接在各向异性(同性)ADC图上测量得出的ADC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额叶白质及内囊中的水分子弥散存在各相异性,丘脑中水分子弥散是各相同性的;不同的弥散定量方法所测得的ADC值有明显差异,但以通过DWI图计算出来的ADC值较为准确,定量研究脑组织的弥散还要考虑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PVL)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评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PVL的区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早产儿,于生后1个月行头部MRI常规及DWI扫描,6个月后随访,对确诊PVL患儿的首次DWI图像人工画ROI,区域包括双侧脑室前角、体部及枕角周围白质,并测量各ROI的平均ADC值。结果共两例患儿诊断为PVL,白质从前到后区域的都显示ADC值减低,后份白质更为显著。DWI图像较常规图像异常信号的分布范围范围大。ADC值下降程度与PVL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DWI扫描及其ADC值较常规MRI能为PVL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