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现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20例接受保乳手术Tis-2NOMO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均匀度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来比较两种计划.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和99%.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105%处方剂量从19%降至7.7%;110%处方剂量从3.6%降至0.3l%;心脏的V30(接受3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4.6%±4.3%和12.7%±6.3%(P<0.001);V40(接受4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5%±2.1%和8.3%±4.1%(P<0.001).结论:两种靶区剂量均匀度有统计学意义.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邻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与容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34例给予常规放疗者设为常规组,26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者设为三维组,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局部控制率均为100%,随访结束时三维组存活率及局部控制率均稍高于常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上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三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保证患者预后,明显降低其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不但可以提高局控率,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现已成为标准治疗模式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术后放疗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全乳腺放疗和部分乳腺放疗两大类,而部分乳腺放疗又依据不同的照射方式分为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单管球囊近距离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各种方式、方法及其优缺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高宏 《中外医疗》2022,(14):64-66+111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癌手术后予以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在该院实施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予以调强放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肺受量、靶区剂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V50(0.90±0.26)%、V40(3.21±0.45)%、V30(10.63±1.05)%、V20(21.66±2.55)%、V10(42.38±5.66)%、V5(57.95±8.30)%等肺指数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2、13.117、4.829、13.854、5.999、5.247,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V110%(2.60±0.59)%、V105%(9.18±2.35)%各项PTV剂量均明显较低,CI(0.86±0.06)明显较高,HI(1.04±0.05)明...  相似文献   

6.
厉娜 《中外医疗》2016,(12):54-55
目的:分析对比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参数。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放疗,观察组45例选择调强放疗。分析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比。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07±0.01),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53±0.73)。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选择调强放疗不但能够使得放射野内的剂量均匀分布,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计划靶区的剂量体积比,减少肺脏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马智 《吉林医学》2010,31(22):3769-3770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其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并评估放疗反应。结果:70例患者经5年的随访发现,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其余患者均健在,无严重放疗反应症状,双乳对称,外形美观。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放疗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86例患者保乳术后先行4~6周化疗,再采用6MV-X全乳腺适形放疗50Gy,25次,5周。乳腺原发肿瘤瘤床电子线加量10~16Gy。结果随访时长18~78个月,随访率95.0%。5年生存率100%,局部复发率2.3%(2/86),美容效果优秀86.0%,良好10.5%,一般3.5%。放疗中及放疗后未出现明显心肺等重要脏器放射性损伤。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适形放疗使靶区得到更均匀的照射,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及同侧肺的受照剂量。方法 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所有病例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常规二野切线照射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为靶区50 Gy,瘤床区加量10 Gy,总量60 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别对两种计划中靶区-计划肿瘤体积(PTV)、剂量均匀性系数(HI),同侧肺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与常规二野切线计划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95%分别为(99±0.00)%、(99±1.00)%(P=0.395);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V 105%、V 110%、V 115%与常规二野切线计划比较分别降低(22.4±0.13)%、(48.1±0.15)%和(13.9±0.12)%(P<0.005);剂量均匀性系数(HI)减少0.09±0.07(P<0.005);同侧肺的V20、V30分别升高(5±0.05)%和(4±0.04)%,但总体均值(18.5±0.15)%和(15.3±0.04)%,均<评价标准20%(P<0.001)。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二野切线放疗均能很好覆盖肿瘤体积保证处方剂量的实施,但三维适形计划较常规二野切线计划明显降低正常组织的高剂量体积,剂量均匀性明显提高,尽管少量增加了同侧肺的受照,但均在限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放疗技术剂量学分析。方法: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结果: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的PTV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的PTV最小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的PTV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维适形放疗方法及调强适形放疗方法的患侧肺V30剂量及体积、患侧肺V20剂量及体积、对侧乳腺V3剂量及体积、心脏V5剂量及体积的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维适形放疗方法及调强适形放疗方法的患侧肺V10剂量及体积、患侧肺V5剂量及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维适形放疗方法可明显降低患侧肺低剂量受照体积,而调强适形放疗方法可明显增加患侧肺低剂量受照体积。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运用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的改善剂量分布均匀性优于常规放疗,可以更有效减少高剂量受照体积。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况,合理选择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疗效和副反应。方法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对40例Ⅰ-Ⅳ期肺癌病人进行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处方剂量2-6Gy,每周3-5次,总量60-72Gy;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肺癌病人40例,DT1.8-2Gy/次,1次/天,总量60-70Gy;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CR PR)35例,占87.5%,其中CR8例占20%,PR27例占68%,临床症状改善率96.7%,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为13.5%;对照组:治疗有效(CR PR)31例,占77.5%,其中CR3例占7.5%,PR28例占70%,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1.63%,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对比,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改善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症状改善率,与传统的常规放疗方法比较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易耐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肺癌新的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同剂量分割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41例Ⅱ~Ⅲb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3DCRT,A组22例,剂量分割为2.0~2.4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66~72Gy。B组19例,剂量分割为4.0~4.4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44~48Gy。结果A组和B组即期有效率分别为81.8%和94.7%,1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7.9%,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6%和26.3%,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8%和47.4%。骨髓抑制A组13.6%,B组15.8%。两组疗效和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2.0~2.4Gv/次和4.0~4.4Gy/次的剂量分割近期疗效相似,副作用均较轻,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照射剂量DT2.0Gy/次,5次/周,DT总量64~70Gy;放疗后1个月~3个月行胸部CT检查评价疗效。结果5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30例,稳定(SD)4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8.7%(47/53);不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多属I~Ⅱ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10-113+1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方案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方案。比较两种放射方法靶区放射剂量分布情况以及危及器官放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1)两种放射治疗方法靶区(PTV)剂量分布:95%、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放射治疗方法 CI显著高于3DCRT,HI显著低于3DCRT(P0.05),提示HT放射治疗方法适形度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均优于3DCRT。(2)HT照射方法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分布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照射剂量、肝脏V_(30)显著低于3DCRT(P0.05);HT对双肾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3DCRT(P0.05)。结论 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对PTV剂量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HT放射治疗的适形度与靶区照射剂量的均匀性要优于3DCRT。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布显示,两者在胃组织以及脊髓组织的照射剂量没有显著差异,HT在正常肝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要低于3DCRT,但是对双肾的照射剂量要高于3DCRT。  相似文献   

15.
张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57-15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行二程加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二程加量的方法,治疗我院自2007年6月~2010年8月接收的40例ⅢA及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采用CT定位扫描,输入TPS计划系统,勾画靶区肿瘤区1(GTV1),外放8 mm为临床靶区1(CTV1),包括相应淋巴引流区;在此基础上外放5 mm为计划靶区1(PTV1),制订计划Ⅰ;先行三维适形放疗46 Gy/23 f~50 Gy/25 f,而后进行第2次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肿瘤区2(GTV2),外放6 mm为临床靶区2(CTV2),在此基础上外放5 mm为计划靶区2(PTV2),制订计划Ⅱ,行三维适形二程加量放疗20 Gy/10 f~24 Gy/12 f。两次计划放疗均按照单次剂量2 Gy,每周进行5次,放疗期间无间断。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于放疗中体积缩小中位值为29.0%,全程放疗结束后1个月给予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3例,无变化(NC)12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62.5%,1年局控率为87.6%,1年总生存率为78.2%,2年局控率为40.6%,2年总生存率为32.0%,死于非肿瘤相关疾病5例(12.5%),至随访日生存者3例(7.5%)。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级占15.0%(6/40),3级占7.5%(3/40);晚期放射性肺损伤2级占7.5%(3/40),3级占5.0%(2/4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二程加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靶区放疗剂量,更好地根治肿瘤,而且未增加放疗的不良反应,在照射野内复查CT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51例临床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施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年龄28~76岁,平均52岁。肿瘤最大直径14cm,最小直径2cm。Ⅰ期15例,Ⅱ期29例,Ⅲ期7例。制作热塑网膜进行体位固定。治疗计划用Athen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非共面设5~6个固定野,90%~95%等剂量线包绕PTV,全肺V20控制在≤25%。6MV-X线照射,肿瘤量为2Gy/次,1次/天,5次/周,共30~33次。结果 51例患者在放射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25例,无变化(NC)6例,总有效率88.2%(45/51)。1年生存率为84.3%(43/51),2年生存率为51.7%(15/29),3年生存率为36.4%(4/11)。12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3个月出现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0例LS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3DCRT联合化疗治疗,并与采用普通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26例(86.6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加顺铂方案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反应及疗效。方法:将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1例。放化疗联合组NP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即刻或休息1~2 d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NP方案化疗4个周期;单纯化疗组仅予NP方案化疗6个周期。两组均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放化疗联合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有所增加,但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疗一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2005~2009年间46例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同期A组(23例)与序贯B组(23例),化疗用药:VP16 100mg第1~5天静滴,DDP25mg/m2第1~3天静滴。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处方剂量为95%PTV接受剂量56~60Gy,200cGy/fx。同期组放疗第1、29天同时行EP方案化疗,序贯组EP方案化疗4~6周期后开始胸部放疗,化疗间隔为21d1周期。结果同期组、序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82.6%,2年无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0.2%、32.8%和52.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序贯组3级及以上骨髓抑制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3.4%、34.8%和18.4%、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对绝大数患者能耐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近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顺铂联合三维适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入组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序贯疗法,多西他赛+顺铂,3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后开始放疗;放射治疗采用三维适行放疗。观察组采用同期放化疗,即化学治疗开始时同步进行放射治疗,具体化疗药物及剂量、放疗方法同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性反应、早期放射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顺铂联合三维适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