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惠 《吉林医学》2014,(6):1287-1287
临终关怀涉及领域广泛,社会学、医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均有涉及,是一项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机构的成立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126例临终老人开展临终关怀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合适的改进措施,期望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对兰州市200名社区居民进行临终关怀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的基本认知情况和对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意向态度。结果显示,兰州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知晓率总体较好,态度积极,普遍认识其重要性及意义,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对于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意向较高,但对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机构与服务对象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为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政府实事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3-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试点机构的基本情况,床位使用情况,医疗业务情况,机构收支运行情况及2014-03-13试点机构患者住院和居家情况。结果 2013年18家试点机构收治临终患者数为1 301人,其中中心城区817人(占62.8%),郊区438人(占33.7%),崇明县46人(占3.5%),临终患者总住院天数为37 729 d,人均住院天数为29.0 d;共有临终关怀病床234张,病床使用率为43.8%(32 082/73 189),临终关怀病床周转次数为5.6(1 301/234)。2013年试点机构临终关怀出院患者日均住院费用为189.7元,人均住院费用为5 500.5元。2013年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总收入为2 039.8万元,总支出为2 277.5万元,收支结余为-237.7万元,平均每家机构为-13.2万元。2014-03-13,18家试点机构共有住院患者152人,于当日入院临终患者36人;共有居家患者35人。结论 上海市临终关怀服务网络初步形成,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但目前存在临终关怀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及运营资金紧张等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合理的临终关怀服务筹资与补偿机制,落实临终关怀科功能定位,完善医保配套政策,整合社区卫生资源,推进临终关怀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现状和进展。方法:针对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结果:加强死亡教育,推广临终关怀专业知识,建立和完善临终关怀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体系。结论:我国的临终关怀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研究还有很大空间,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疾病谱改变与人口老龄化等,我国临终关怀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凸显了目前临终关怀供需矛盾以及单一化服务模式的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机构、居家临终关怀联动服务有助于满足临终病患的需求;它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收费、扩大收治对象及覆盖面,更具效率和可行性;同时能把全科医学和照顾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内涵。但是,联动临终关怀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多层面、多方位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临终关怀的发展与需求,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及卫生资源,与深圳市大医院合作,为晚期癌症病人增设了临终关怀服务。方法:统计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晚期癌症病人106例,我们以独特的优势及临终关怀服务原则为他们施以团队合作的人性化服务。结果:此举不仅缓解了我市临终关怀服务的市场需求量,对提高临终关怀病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人格和生命的尊严,也使其在舒适和安宁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结论:  相似文献   

7.
临终关怀机构服务现状及发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终是生命过程即将终结阶段。临终者指诊断明确,治疗无望,估计生命期仅6~10个月左右的患者。临终关怀(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也称宁养医学,姑息关怀、舒缓医学等)是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与照护.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四川省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障碍,提出适合四川省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模式及对策建议。方法:用文献法、调查法收集资料。结果:提出目前影响四川省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的因素有:社会宣传不到位;政策支持不足;缺乏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服务机构缺乏等。结论:建议建立适合四川省情况的临终关怀模式,即以社区医疗为基础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并提出把临终关怀纳入四川省政府的社会公共制度安排;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发展临终关怀专业化教育;大力宣传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加强死亡教育,建立科学的生死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社区居家式临终关怀,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心理干预以及缓解疼痛等姑息式治疗.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在癌痛、情绪情感等方面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改善,疼痛平均分由5.6±2.7降到3.0±2.4,焦虑平均分由14.2±6.8降到6.3±3.0,抑郁平均分由15.2±8.2降到8.4±5.0,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老年临终住院患者,对116例并发心律失常病例(观察组)与267例未并发心律失常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恶性肿瘤、低钾血症、年龄、血红蛋白与老年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有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1.095、1.065、1.042、1.020、0.934、0.111、-0.062(P均<0.05)。结论加强老年临终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晚期癌症病人宁养服务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养医疗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模式,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1998年由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倡导和资助的全国首家上门免费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等方面照护的临终关怀机构-宁养院在我院正式成立。经过四年多的运行,我们深深体会到宁养医疗服务不但可以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成为医院回报社会的一大特色,既造福于病人又造福于社会,取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大学生死亡观的现状,为有针对性进行临终关怀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护理大学生268人。结果不能正常谈论死亡话题的有21.3%,从来没有考虑自己会死亡和用不着考虑死亡的有12.9%;经常考虑死亡的占10.0%;对绝症病人不会处理的占74.3%;遇到挫折认为自杀也是好的路子的占4.9%。结论护理大学生死亡观浅显,要做好临终关怀教育必须得深入思考死亡的意义,建立积极人道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14.
姑息照护(palliative care)是融合了临终关怀的关怀理念和癌症姑息治疗等多学科的一种照护方法,本文就国内、外姑息照护模式服务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模式——三级网络姑息照护服务模式,并对新模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已结束课堂学习并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本科与大专护生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232名高年级在校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情况。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表。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均分为:中立接受(4.10±0.43)、死亡恐惧(2.76±0.66)、死亡逃避(2.73±0.74)、趋近接受(2.61±0.58)、逃离接受(2.48±0.75)。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07.63±8.45)。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恐惧(r=-0.247,P<0.01)、死亡逃避(r=-0.278,P<0.01)及逃离接受(r=-0.145,P<0.05)呈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呈正相关(r=0.405,P<0.01)。本科护生死亡逃避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护生(t=-2.043,P<0.05),且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大专护生(t=2.639,P<0.01)。结论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有较大改善空间,加强临终关怀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毅  王红雨 《医学与社会》2009,22(11):65-67
通过访谈法、专家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部分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状况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医学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师的培养、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体育教学实行“三自主”的状况及体育课程评价形式等方面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和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原 《中国民康医学》2020,(2):152-153,156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安宁疗护可以缓解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提高白蛋白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借鉴国内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经验,探讨中国本土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提出建立并完善社区安宁疗护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的综合能力;加大安宁疗护在社区的推广与宣传,以促进和加快中国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登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北京市2所登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工作情况.结果 被调查的2所临终关怀机构共有专用病床179张;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执业(助理)医师占职工总数的15.85%,注册护士占36.59%.执业(助理)医师与床位之比为1:13.77;注册护士与床位之比为1:5.97.平均年所出院患者数为398人次,其中晚期恶性肿瘤出院患者数占14.89%,平均住院日65.5 d,平均每一出院者每日医疗费用为122.33元,药品费占36.24%,享有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者仅占40.45%,59.55%的患者需自费治疗.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全护理者占68.35%,需半护理者占17.09%,生活基本自理者占14.56%.结论 应提高对临终关怀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关怀力度,建立和完善临终关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健全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和系统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