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PEEP对ARDS患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4例ARDS患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使用PEEP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4例ARDS患中10例治愈,4例并发其他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机械通气中运用PEEP模式,,是治疗ARDS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住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大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死亡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气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症创伤常因车祸、高处坠落、大手术等严重致伤因素所致,有病情严重、病理生理紊乱明显等特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危及生命,其中又以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D)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最早,最常见。目前对ARDS的治疗,机械通气(MV)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本文就1997—07~2004—07,我院胸心外科恢复室收治的54例创伤后ARDS病人,因及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对ARDS病理改变认识加深和现代医学工程的进步,近年来对ARDS的机械通气技术、概念发生很大改变。1 ARDS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以往认为,发生ARDS时,双肺存在着分布较为均一的肺损伤,双侧肺泡广泛水肿、萎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降低,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胸片上为双肺弥漫对称性浸润影[1],故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是推荐使用超生理的大潮气量(VT:10~15mL/kg)低PEEP,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采用流量控制,容积切换的辅助/控制通气模式,I/E<1,P…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合宜PEEP的选择。方法:对2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应用PEEP治疗后paO2上升,吸入氧气的体积分数减低,PEEP在0.784kPa~1.18kPa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并发症亦少。结论:PEEP是目前抢救ARDS的有力手段,可防止肺泡萎陷和肺不张。  相似文献   

7.
<正>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各科危重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以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及低氧血症为特点,病情进展凶猛,预后差,死亡率高。近年来采用机械通气疗效有所改进。我院自1991年7月—1994年9月共收治4例,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辰  翁心植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1):875-87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王辰翁心植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学认识的加深和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在机械通气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概念,可能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复合、多发伤常见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以上,机械通气(MV)是最重要的支持和治疗手段。我科对27例创伤后ALI/ARDS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36例创伤后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存活22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38.89%。作者认为通过分析PaO2,PaCO2,QS/QT,ARDS发生指数等因素,可以提高ARDS早期诊断的正确率,加强机械通气的作用,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创伤后ARDS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杨小燕  宋明浩 《西部医学》2012,24(11):2224-2225,2227
目的总结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27例,死亡9例(33.33%);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死亡10例(52.63%)。结论脑外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临床护理中应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以早期发现、早期呼吸机及药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式俯卧位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需PPV的ARDS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33例,采取0°持续PPV 16 h;改良组35例,采用头高脚低30°俯卧,左、右30°侧俯卧交替进行,每个体位维持2 h,16 h后改为仰卧位。比较2组俯卧位后PI发生率、数量、部位和分期。结果:常规组14例患者发生了47处PI,其中1期26处,2期21处;改良组6例发生15处PI,1期10处,2期5处;常规组PI发生率为42.42%(14/33),改良组为17.14%(6/35)。2组PI的发生率和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PPV可以减少ARDS患者P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4例本病患者采用A/C、SIMV、PEEP、正比呼吸模式及综合治疗。结果抢救成功14例,死亡10例,分别死于心、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早期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救治腹部外伤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4例本病患者采用A/C、SIMV、PEEP、正比呼吸模式及综合治疗。结果 抢救成功14例,死亡10例,分别死于心、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早期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救治腹部外伤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ICP)控制对颅脑损伤(TBI)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救治的重型TBI患者188例,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采用分段式不同阈值控制ICP;而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患者设为历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一阈值控制ICP。评估两组患者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死率、降ICP治疗措施使用情况、病程中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高渗治疗时间和行脑室外引流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试验组患者中行过度通气、去大骨瓣减压术及亚低温治疗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历史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6个月预后良好率为50.0%,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患者的28.1%(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6个月预后良好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OR=2.56,95%CI:1.29~5.11)。另外,试验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P<0.01)和ICU住院时间(P<0.01)也均低于历史对照组,而且肺部感染、脑积水、肾功能不全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历史对照组(均P<0.05)。结论分段式不同阈值ICP控制可以安全有效的减少TBI患者二线降颅压措施的使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月1月间在我科进行机械通气的38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ARDS控制窗标准”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持续气道正压(CPAP)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患者的转归。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各19例,出窗时间和出窗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5)d和(18±7)d(P〈0.05);ICU住院时间为(16±3)d和(24±7)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15.8%和42.1%(P〉0.05);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1.1%和47.4%(P〈0.05)。结论对ARDS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ARDS控制窗标准”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一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 (PEEP)通气对重症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低潮气量加PEEP通气 ,并依次增加PEEP( 0、5、10、15及 2 0cmH2 O)。通过Swan Gaze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结果 与机械通气前比较 ,PEEP在 5~ 10cmH2 O范围内 ,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和平均血压 (MBP)明显增加 ,心率 (HR)下降 (P <0 0 1) ;当PEEP增加到 15~ 2 0cmH2 O时 ,CO和CI下降 ,HR、肺动脉压(PAP)、体循环阻力 (SVR)和肺循环阻力 (PVR)增加 (P <0 0 1) ;PEEP在 5~ 10cmH2 O范围内 ,肺静态顺应性 (Cst)增加 (P <0 0 1) ;PEEP增加到≥ 15cmH2 O时 ,Cst下降。结论 对重症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低潮气量加适当PEEP( 5~ 10cmH2 O)通气可减少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4例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的治疗分析,探讨适宜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以及减少其相关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对其机械通气治疗的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中治愈21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合理选择和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两种新的通气模式HFJV和HFOV与PEEP/CPAP相比,同样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