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3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通过食管心电图来确定其心动过速的性质.结果 53例经食管心电图检查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均能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15例室房1∶1逆传中,通过改变心房频率有2例出现了房室分离.经体表心电图导联形态确认室性心动过速中有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旁路前传.1例心房扑动伴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结论 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能够明确地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36例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8年9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136例,根据心动过速时食管心电图RP间期分为两组,即食管心电图RP间期≤70 ms为对照组,共71例,食管心电图RP间期70 ms为观察组,共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窦律心电图、心动过速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心室率、心动过速时血压、心电图QRS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窦律时均无预激波,心动过速时Ⅱ、Ⅲ、aVF导联出现终末部假性s波57例,心动过速时V1导联终末部假性r波61例;观察组患者窦律时A型预激综合征21例,B型预激综合征13例。结论结合窦律心电图、心动过速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特点,可提高窄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ECG)在鉴别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的价值。方法24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经成功的射频消融确诊为慢-快型AVNRT和逆向型AVRT,开始的168例患者用于确定心动过速时哪些ECC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另外的72例患者用于前瞻性评价基于ECG特征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心动过速时5个心电图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支持AVRT诊断的ECG特征包括心动过速时可见P波(敏感性90%,特异性71%);RP间期(心动过速时QRS波起点到P波起点的时距)≥100ms(敏感性88%,特异性81%)和ST段压低≥2mm(敏感性55%,特异性81%)。支持AVNRT诊断的包括V1导联假r波和下壁导联假S渡(敏感性分别为54%和21%,特异性均为100%)。笔者制定一个根据心动过速时体表ECG假r波或假s波,RP间期和ST段压低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在另外的72例患者(32例AVNRT,40例AVRT)中检测该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为89%。结论根据心动过速时ECG特征能较准确区分室上速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院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 ~2021年8月使用十二导联可穿戴式心电设备后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56例患者,根据穿戴式心电图初步辨别SVT机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  相似文献   

5.
王斐  王燕 《职业与健康》2013,(24):3371-3374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线索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QRST)的临床价值,探索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R-wave peak time,RWPT)〉150ms和Ⅱ导联QRS波时限≥130ms对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就诊于黄冈市中心医院的198例WQRST(心率〉100次/min且QRS时限〉0.12s)患者。并经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记录并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对WQRST的鉴别诊断线索,记录所有十二导联心电图的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及Ⅱ导联QRS波时限。结果区别VT和SVT的主要诊断线索有QRS波时限、QRS波心电轴、QRS波正负同向性、房室分离、室性融合波和心室夺获、胸前导联Rs是否缺失及时限、窦性心律时是否伴显性预激或同形态室性早搏、Vi/Vt≤1、V1和V6导联特殊形态学诊断标准等。除V1、V6负向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导联RWPT≥50ms时能够较好地区分VT和SV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0.8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是WQRST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诊断线索。Ⅱ导联RWPT≥50ms能够作为区分VT和SVT一种简单实用的鉴别标准,用于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及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1例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均行食管心房调搏明确诊断及终止,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5例,1例AVNRT终止无效.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及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和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1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5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除常规心电图外同时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9例患者归为观察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和心电指标,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1.79%,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窦房阻滞检出率为22.03%、房室阻滞检出率为16.95%、短阵性房颤检出率为18.64%、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为25.42%、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为23.73%、期前收缩检出率为79.66%、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为35.59%、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为40.68%,与对照组患者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短阵性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结果与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结果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发病时大多伴有ST段的改变,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发现患者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时,ST-T段改变41例,占68.33%;ST-T段改变伴房室传导阻滞10例,占16.67%;室性早搏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占11.67%;房性早搏2例,占3.33%。结论动态心电图为临床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提供了有效的客观依据,对临床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最有用的无创性心电新技术,可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和人工编辑,打印出一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依据。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所获得的心电信息量大,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夏伟  李乔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437-143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指激动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的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其又以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及顺向型房室折返性一心动过速(OAVRT)多见。PSV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表现。但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缺乏心电图资料或有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而由于体表心电图的心房波被掩盖从而限制了对PSVT发病机理的认识,很难判断其具体为哪一型的心动过速。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作为一种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技术通过诱导患者发作心动过速并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的食道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PJRT)是临床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其机制为特殊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这种特殊旁道逆传类似房室结 ,具有缓慢传导及递减传导的特点 ,并可出现文氏现象 ,心电图及射频消融 (RFCA)均有别于普通旁道。本文总结 2 1例PJRT患者RFCA治疗成功的资料 ,对PJRT的心电图特点及RFCA治疗作进一步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例患者男性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6~ 5 6岁 ,平均年龄 ( 2 9 2± 15 8)岁 ,心动过速呈持续性或频繁反复发作 ,多种药物难以终止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确诊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室上性期前收缩检出率、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阵发性心房纤颤检出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阵发性房速检出率以及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检出率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具有较高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报道72例窦性心动过缓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对窦性心动过缓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和应用 年龄40岁以上的成年人12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结果皆为“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诊断冠心病10例,Ⅰ°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性别、年龄、定位、心电图表现上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将421例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组,统计各个梗死部位及心电图各种表现。结果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1),多发生于50-80岁,其中以70-80 岁最多(占37.3%),各个部位以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合并交界性逸搏多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室内传导阻滞则多发生于前间壁及前壁心肌梗死。结论心肌梗死对应结台梗死部位及心电图表现,判断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导联心电图在急症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3例急症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描记并明确急症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类型.结果 室性心动过速占65.2%(15/2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束支传导阻滞占17.4%(4/23),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室内差异传导占13.0%(3/23),心房扑动占4.3%(1/23).结论 食管导联心电图在急症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方便、准确、迅速、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200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诱发、终止室上速,并记录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在射频消融术中检验心电向量图对隐匿性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患者有174例,经心电向量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有196例,二者比较,P<0.05;心电向量图关于左旁路位于左房室间的诊断与射频消融术中的诊断的符合率为100%.右旁路位于右房室间的诊断的符合率为86.71%. 结论 心电向量图能对室上速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并能对隐匿性旁路作出较精确的定位诊断.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心悸患者的病因,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心悸患者常规心电图(ECG)与24h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1)210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共计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04例,检出率97.14%,其中包括房性期前收缩140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64例,交界性期前收缩2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室性期前收缩185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7例,窦性心动过缓伴房室传导阻滞5例(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2)210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共计检出心律失常36例,检出率为17.14%。(3)心悸发作时即刻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心律失常105例,检出率为50.00%,其中男性52例占男性心悸发作患者的89.66%(52/58),女性53例占女性心悸发作患者的60.23%(53/88),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结论心悸的发生与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世纪今科医疗公司MIC-12H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悸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及诊断。结果240例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228例,检出率95%。房性早搏48例、室性早搏43例、其中短阵室速10例、短阵房速37例、阵发性室上速18例、阵发性房颤和心房扑动7例、慢快综合征3例、快慢综合征2例、窦房传导阻滞5例、房室传导阻滞15例、预激综合征6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8例、部分患者合并存在2种以上心律失常,另外尚有3例出现ST—T改变。240例心悸患者常规六导联心电图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68例,检出率28.3%,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悸患者中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日后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接受救治的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于入院时的心电图检查中有70例显示异常(92.11%),其中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顺时针转位、电轴偏转、右束支完全及不完全传导阻滞、Ⅰ导联出现S波以及Ⅲ导联出现Q波及T波倒置等心电图异常,出院时的心电图检查中有25例患者显示异常(32.89%),入院与出院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确有作用,但因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存在多样性及非特异性等特点,因而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它的检查手段,以减少急性肺栓塞误诊或漏诊事件的发生,使早期诊断率得到提升,为患者赢得更为充足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室速(VT)78例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观察无人区心电轴、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发生率及特点,比较冠心病的不同类型患者之间它的发生率。结果78例冠心病患者累计发生室速98阵,其中34阵室速的QRS波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占34.7%),房室分离见于34阵室速患者(占34.7%),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共见于8阵室速(占8.2%),三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人区心电轴与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等室速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在冠心病室速中具有相似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